3月底会议通稿藏风暴!习近平“两手”都出事

Newtalk 2025-04-04 14:23+-

洪耀南评论文章:2025年3月31日,一场表面平静、实则暗流涌动的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悄然揭开了中共权力核心潜在震荡的序幕。

在官方新闻稿末尾那句惯常出现的“研究了其他事项”背后,隐藏著一次引发政圈震撼的高层人事对调:中央统战部部长石泰峰与中央组织部部长李干杰对调职务。这次人事调整不仅时间点微妙,更打破了中共一贯在两次党代会间少动政治局委员的惯例。

这场对调,无论从层级、职权、年龄还是过往仕途看,都显得极不寻常。在中共体系中,组织部拥有人事升迁的最高发言权,堪称党内“中枢神经系统”,历任部长几乎都有晋身政治局常委的潜力。而统战部则被视为周边补位、侧翼作战的机构,远难与中组部相提并论。因此,61岁的李干杰从中组部部长被调往统战部,无异于一次明显的“降格使用”;而69岁的石泰峰在高龄之际被扶上人事权核心,则是异常“逆龄升迁”。

习近平构建“两手抓”人事格局

自2012年习近平上任以来,中共干部升迁制度发生质变。原先仰赖“政绩加资历”的体系,被习亲自面试、拍板的机制取而代之。中央组织部成为其布局政治忠诚的核心武器,而解放军的人事命脉,则由政治部主任直接掌控。

这样的“两手掌控”架构——一手抓党务(组织部),一手抓军权(政治部)——令习近平得以空前集权。但就在近期,这两条人事线都出现了“不稳”迹象。负责军队人事的政治部主任苗华被曝落马;而主导全党人事升迁的李干杰,竟在任期未满的情况下调离。

李干杰的“政治挫败”

曾被视为习近平亲信陈希重点培养的李干杰,出身清华系统、环保系统,后转战山东、河北等地,2023年升任中央组织部长,被认为有望进入二十一大常委名单。然而短短一年后即遭“横向调职”,这在中共官场被视为“失宠”的明确信号,已经无缘进入二十一大被淘汰出局。

对照历史可见,凡是在党代会中段被调离核心职务者,多半难逃政治边缘化命运。2012年十八大前夕,时任书记处书记中办主任令计划被调任统战部,后因“周永康系统”问题出局。如今的李干杰,是否会重蹈覆辙,尚待观察。

石泰峰的“逆转奇迹”?

石泰峰的仕途堪称“政治奇葩”。作为李克强北大法学系差半年的学弟,他曾任中央党校副校长、江苏省委组织部长、宁夏与内蒙古党委书记,虽一路稳健,但从未被认为是政治局常委热门人选。2022年升任统战部部长时已是68岁,原以为将在此“退休过渡”,没想到在69岁之龄竟被拔擢为全党人事总管。

此番安排显示出一个矛盾信号:一方面,习近平仍需在“熟人系统”中寻找绝对忠诚的掌舵者;另一方面,也透露出中共“用人荒”的困局。年轻一代未经历政治风浪,无法快速接班;老一代虽资历深厚,却受制于年龄与身体条件。石泰峰的“回锅”组织系统,或许正反映出这种无人可用的权力真空。

背后的更大风暴?

更令人玩味的是,与这次人事变动更早之前,还有解放军系统的震荡。政治部主任苗华被传落马,使军队人事线遭到重创。若将军权与党权两条人事线的异动联系起来,不免让人联想到内部派系斗争的升温。

尽管习近平已在“十九大”、“二十大”接连清洗异己,但人事体系的过度集权反而导致“资讯过滤”,忠诚不代表能力,稳定也可能掩盖潜藏危机。这次对李干杰与苗华的“双线处理”,或许正是在“二十一大”前的权力调整,也被视为潜在反扑力量的在习近平极权下寻找突破口。

结语

习近平建立起前所未有的个人权威与集体压制体系,但这种过于“单核驱动”的人事架构,也带来高层人事极不稳定的副作用。从苗华的军事人事异动,到李干杰的仕途急转直下,再到石泰峰的逆势翻红,这一切都揭示出中共政坛正在进入一个难以预测的转折期。

愚人节前夕的这场人事洗牌,并不愚人,而是一次真正的权力信号。未来,短期可预见四中全会的人事卡位逐渐白热化,但这都是为二十一大做准备。还有更大的惊雷在等待爆发,也不足为奇。

  • 最新评论
  • 莘莘游子

    3)祂 他们说我掌控一切, 说每一次变动,都是我的心念所致。 可他们不知—— 我并非总在“选人”,有时是在“应局”。 不是我偏爱谁,也不是我厌弃谁, 而是这部机器,需要一次次的转动。 有人该退,是因为留不下, 有人该上,是因为此人正合适。 很多时候,我也会在深夜沉思, 这个决定,是否真的是最优? 可历史不允许犹豫, 时间也不会给第二稿的剧本。 别人总认为我已成神,但在这个位置上, 我也只是一个被命运安排的舞台的总导演, 我有我的理想,也有我的使命。 我也会有迟疑,也会感觉疲倦, 只是不能让他们知道。 所以,我不说话,不解释, 我让会议继续,让程序运转, 我知道,那是他们理解世界的方式。 4)众生 芸芸众生,各有因缘轨迹, 看似乱世浮沉,其实是暗潮有序。 你奔波之间,以为是自己在掌控人生, 其实是走到某个早已决定的节点。 你向上,是被需要;你被调,是结构变化; 你踏实做事,却仍失去位置, 那不是你不够好,而是这一次, 刚好“轮到你了”。 我们都以为自己在选择,其实我们一直在“被选择”; 我们都以为是自己站稳了某处, 其实那是一个权力的力场让你停留,又将你推出。 谁不是棋子?只是颜色不同、走法不同罢了。 你在台前高歌,台下早已安排灯光; 你以为自己在奋斗,其实只是在剧本里按节奏换场。 有人为理想信念而坚持,有人为权力金钱而奔波, 但在命运的编排中, 坚持也好,奔波也罢, 最后都要回到那个无形之手——权力算法画出的那张表格上。 这世界看似繁乱,其实一切都在补空。 表格在走,风口在移, 每个人都不是自己走完全部的剧本, 只是——在别人撤离的位置, 留下了你停留的身影。

    屏蔽
  • 莘莘游子

    1)李干杰 命,是祂定的; 我只是被挑中,在那张密密麻麻的表格中落下我的痕迹。 以为接下去会是升迁,其实却是分流; 以为是在跑道上,结果发现只是被祂在地图上画了个圈。 我走过省部,主掌人事,以为自己也能风云一笔; 却没想到,这份权柄,本就是借来的。 表面上是升任组织部长,实则是一次考验, 一年未满,调令如期而至,那不是调职,是一纸审判。 我们曾信过一句话:忠诚就有回报。 可在这剧本里,忠诚只是最低标配, 我以为自己是主演, 结果连退场都没台词,只剩一句“另有任用”。 我没争,也没怨, 因为我知道,谁都不是在选路,而是在“被选择”。 那本剧本没有署名,但每一次会议、每一次通稿, 都像祂的沉默独白——“谁该出现,谁该离场。” 2)石泰峰 我原以为,统战部就是终点, 在岁月静好中走完最后一程, 可谁知命运翻页,一纸令下,我被更上一层。 六十九岁,谁还在往上爬? 可我爬了——不是我想,而是我被选中了。 我明白,这是提拔,也是信任的回旋, 是一种“老将压阵”的剧本改写。 别人以为我逆袭,我却知道,这不是我的战功, 而是剧本“需要一个稳妥的人”。 我没有选择,也无从选择。 在这局里,连方向都是设计好的风。 谁不是棋? 只是这一次,我是那颗“意料之外”的马。 看似自由,却仍走在既定的斜线里, 一步都不敢错。

    屏蔽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