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得越来越丑,可能与这个坏习惯有关

谷雨数据 2025-04-03 17:17+-

下颌后缩(下巴后缩),听起来很陌生的词语,其实很多人有这个问题。

当你从侧面观察一个人的面部轮廓,如果发现下巴似乎“缩”进去了,看起来特别短小,衬托得嘴唇凸起,甚至形成“鸟嘴”样外观,这很可能就是下颌后缩。

下巴后缩从孩童时期开始形成。今年年初,明星田亮的16岁女儿“森碟”(田雨橙)就因下颌后缩上了热搜。网友在田亮评论区留言:“森碟下巴后缩好严重,父母怎么不管管。”田亮当时回应:矫正在进行中,但需要时间。

明星家庭的矫正不一定及时,普通家长也可能错过最佳矫正期。有时候,家长以为孩子是下巴肉太多了,或者,以为是脸型问题,只是单纯“长得不太好看”。

殊不知,颜值本可以拯救,而孩子们失去的下巴,将带来不少问题。

01

用嘴呼吸,害惨了中国孩子

识别下颌后缩最简单的方法是“E线测试”——从侧面看,鼻尖、嘴唇和下巴尖应该大致在一条直线上。如果下巴明显后退于这条线,可能存在下颌后缩问题。

与下颌后缩相伴的还有一系列特征:上嘴唇凸出、牙齿前突、嘴唇闭合困难(也就是“龅牙”)、口腔内下前牙高位咬合(甚至咬到上腭)等。

不要低估这个问题。下颌后缩最典型的结果是“长得不好看”,但又不止于长相。作为一种颌面骨骼发育异常,下颌后缩在医学上被视为“骨性Ⅱ类错颌畸形”的一种表现。

图片

其形成原因多种多样。首先有先天性因素,研究发现,下颌后缩有“强烈的遗传成分”。家族中出现下颌后缩,后代发生的概率显著增加。

同时,后天性因素中,最主要的就是“口呼吸”习惯。

这通常不是孩子有意为之。正常情况下,我们应该用鼻子呼吸。鼻呼吸时,嘴唇自然闭合,舌头抵住上颚,这种状态能促进颌面部的正常发育。

什么情况下,孩子会依赖张嘴呼吸,进而导致下颌后缩?

慢性鼻炎首先干预了这一点。谷雨数据近日发布的过敏性鼻炎文章中,我们告诉大家,中国儿童过敏性鼻炎发病率呈上升趋势,城市儿童过敏性鼻炎率可达23.2%。鼻炎发作,鼻腔黏膜肿胀、鼻塞,迫使孩子转为口呼吸。

图片

腺样体肥大加剧了鼻子通气的问题。腺样体是位于鼻咽部后壁的淋巴组织,儿童时期自然增大,年长后萎缩。过敏体质的儿童,腺样体更容易肥大。

受此影响,孩子会觉得呼吸不畅,但又不至于完全喘不过气,不一定要跟父母讲。但为保持气道通畅,他/她的下颌会向下后移,头部前倾,舌头位置也会下降,不再抵住上颚。

即使原发疾病治愈,一些孩子因已习惯用嘴呼吸,仍会保持这一习惯,形成“习惯性口呼吸”。

长此以往,颌面部肌功能失衡,使下颌向下后旋转发育不足。研究预计,儿童口呼吸的发生率在11%-56%之间,总体不低。

此外,腺样体肥大导致口呼吸,还会进一步形成“腺样体面容”。表现为警觉性减弱的眼神、面色苍白、鼻子歪斜、颧骨发育不足、脸部变窄、前倾的头部姿势等。

图片

这就不是单纯的颜值问题了,而是让人觉得他/她看起来“傻乎乎”的。

02

颜值“打折”,贻害不少

下颌后缩是错颌畸形的表现。而中国儿童的错颌畸形问题不容忽视。

《中华口腔医学杂志》的一份早期研究表明,中国儿童和青少年阶段为牙齿畸形的多发年龄段,该年龄段错颌畸形患病率为67.82%。其中,乳牙期为51.84%,替牙期为71.21%,恒牙初期为72.92%。研究完成在2002年,作者预计错颌畸形患病率会持续走高。

例如,2021年发布的《中国儿童错𬌗畸形早期矫治专家共识》指出,中国儿童与青少年错颌畸形发病率呈现逐年上升趋势,影响中国近2.6亿儿童牙颌面功能、颜面美观及生长发育。

2023年,复旦大学学者基于上海市1799名青少年数据,发现上海市青少年错颌畸形患病率已上升到83.5%。

总体来看,在中国的错颌畸形儿童患者中,Ⅱ类错颌畸形(主要为“下颌后缩”问题)在中国混合牙列期儿童中的患病率约为9.9%。相比之下,Ⅰ类错颌(牙齿排列不齐但上下颌骨关系正常)约占30.1%,Ⅲ类错颌(下牙超前于上牙)约占4.8%。

图片

下颌后缩,在心理与健康层面的贻害不少。

当气道因下颌后缩而变得狭窄,反过来加剧本身就有的“口呼吸”习惯,孩子的睡眠质量会受到影响,引起注意力不集中、学习能力下降、易疲劳等问题。此外,血氧饱和度降低,影响生长激素的分泌,也会致使身高发育不足。

有些被判断为“多动症”的孩子,可能只是因为口呼吸导致的睡眠质量差。

在生活中,有些孩子吃饭特别慢,或者偏爱软食。这可能是因为下颌后缩伴随的深覆盖、深覆牙合等咬合问题,影响了正常咀嚼功能。

随着年龄增长,这些问题可能演变为颞下颌关节紊乱病(TMD),引起关节疼痛、开口受限,甚至头痛等问题。

面部外观异常让青年一代承受巨大心理压力。他们或许变得自卑,回避社交活动,甚至伴随抑郁焦虑倾向,这些心理问题甚至会伴随他们进入成年。

广州医科大学附属口腔医院对成人错颌畸形患者的调查显示,他们的人际敏感、焦虑、精神病性分数会高于普通人群。其中,57.2%的成人错颌畸形患者被提示有亚健康心理状态,另有6.6%的人有中重度心理问题。

图片

03

下颌矫正,宜早不宜迟

遗憾的是,对于成年人,错颌畸形矫正已错过最佳时段。

下颌后缩,在儿时发育时期就已形成。成年后,头骨发育已基本完成。有人成年后才有鼻炎,虽然也会让人采取口呼吸,并一定程度上“加剧”或“诱发”类似“腺样体”的外观,但通常不会影响到骨骼。

反过来,也意味着,儿时留下的下颌后缩问题,成年后想矫正,就很难了。

专业医疗共识认为,畸形矫正问题,需要早发现、早干预。

在乳牙期和早期替牙期(大约3-9岁),治疗的重点是解决导致口呼吸的原发问题。

如果孩子主要的困扰是过敏性鼻炎,那么先应对过敏症状;如果腺样体肥大,直接摘除腺体样也是个方法,可以为正常鼻呼吸通道腾出空间。同时,注意孩子有没有吮吸手指、咬下唇等不良口腔习惯。在这个阶段,使用肌功能训练器可以帮助正确引导下颌位置和发育,为后续正常生长打下基础。

生长发育高峰期是矫正下颌后缩的“黄金时期”。女孩约在10-12岁,男孩则在12-14岁左右进入这一阶段。

此时可利用孩子的生长潜能,通过功能性矫正器治疗(如双颌活动矫治器、肌激动器等)引导下颌向前发育。配合适当的肌功能训练,许多轻中度下颌后缩问题都可以得到改善。

戴上矫正器,虽然样子会丑一点。但选择丑一时,还是美一世,大家还是分得清的。

到了青少年晚期(16岁以后),骨骼发育已基本完成,单纯的正畸治疗效果比较有限。这时可能需要正畸联合正颌外科手术治疗,严重者甚至需要考虑下颌前移手术和颏成形术,花费较为高昂。

图片

跟许多健康问题一样,下颌后缩同样是预防永远胜于治疗。忙着“卷”各种培训班之外,家长仍需关注面部发育这个基础问题。

平时多留意孩子的呼吸方式和口腔习惯,发现异常及时就医,把握最佳的治疗窗口期。当然,森碟的案例也提醒我们,即便16岁已过黄金期,及时矫正总比不治好。

成年后的孩子,会感谢你当年的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