聊聊美国的SmallTalk文化——E人天堂I人地狱?
无论是留学还是旅游,初来乍到美国的人,都会有这样一种初印象:美国人太自来熟、太热情了。
如果你生活在美国,不管你愿不愿意,你大概率都无法逃避 Small Talk(寒暄)。
在超市结账,收银员很可能会随口问你一句:“Did you find everything okay?” (你找到你需要的东西了吗?)
甚至只是等个电梯,旁边的陌生人可能都会冲你来一句:这里的空调是不是开得太冷了?
在外向的E人看来,Small Talk应该是一种轻松愉快的社交润滑剂,它让人和人之间的连接更加自然。
但对于内向的I人、或者英文不够好的人来说,Small Talk就像是一场社交折磨——毫无实际意义的尬聊,浪费时间不说,还让人的社交电量迅速归零。
昨天,我去AAA保险公司,想询问一下有关房屋保险的问题。在门口排队等待时,一个西装革履的中年男人主动走过来,问我需要什么帮助。
听说了我的来意后,他指了指不远处的几个格子间,说:稍等一会儿,保险经纪人会帮你。
我以为对话到此结束,没想到他没有走开,而是盯着我的衣服看,然后用手在他自己的胸前比划了一下,笑着说:提醒我们这里是加利福尼亚哈!
我低头看到我穿的衣服上印着“California”几个大字。
我笑着回复他:这是我在洛杉矶机场买的,按理说不应该穿着印有“加利福尼亚”的衣服在加利福尼亚晃来晃去。
他哈哈大笑,然后才意满离。
今天去看眼科医生。没吃早餐,验光的时候,我的肚子咕咕叫。医生听了笑着问我:你是不是饿了?
我也笑着回:你听到我肚子在叫哈?是啊,我没吃早饭。
她一边忙着手里的事情,一边问我:你中午打算吃什么?
我说:我还没决定。
临走时,我俩道别,她还不忘叮嘱我一句:好好享用你的午餐!
周末,跟老公去Home Depot买准备种植在后院的花草和施工材料。
结账时,收银的老大娘认真负责地告诉我们这几种花草应该怎样养护,然后按惯例问我们:你们是退伍老兵Military Veteran吗?(有些商场对退伍军人有折扣)。
老公开玩笑说:“我不是Military Veteran(退伍老兵),我是Gardener Amateur(业余园丁)。”
这句有点对仗又出其不意的回答让老太太笑的花枝乱颤,彼此都开开心心地说再见。
这些看似无关紧要的闲聊,是美国日常社交非常重要的一部分。在这里,Small Talk不仅仅是打发时间,更是一种表达友好、拉近人和人之间距离的方式。
很多美国人认为,沉默是件让人不安的事情。所以,即使在短暂共处的场合,比如电梯里、排队时、等候区,人们利用Small Talk来缓解尴尬,让气氛变得轻松自然。
当一个陌生人热情地问你一天过得怎么样时,ta并不是真的想听你细数所有的细节,而是想通过这种方式表达“我对你是友好的”。
相比之下,我们华人文化更倾向于熟人社交,在公共场合,陌生人之间很少主动交流。
每次去美国的华人超市,我总是会主动问候收银员,但发现他们很少会抬头看我一眼,也很少会收到他们的微笑。
相比于普通的美国超市,华人超市的收银员更专注于高效快速地帮你把帐结了。
曾听到有人用水果来形容不同文化的人际交往方式:
美国人像水蜜桃—— 外表柔软,喜欢搭话,看起来热情友好。但深入了解后,会发现他们有一个“坚硬的核”,真正的私人生活和情感圈子并不容易打开。
德国人像椰子—— 表面严肃,不苟言笑,不会主动和陌生人闲聊。但如果你真正进入他们的社交圈,他们可能会成为你非常忠诚的朋友。
在Small Talk文化下,美国人的友好往往停留在表面,而不是深层次的社交关系。
当然,这种 Small Talk很显然也并不适合所有人。
拿我和我女儿来说。我是个典型的E人,热情开朗,喜欢和陌生人互动。而我的女儿属于典型的内向型I人,她更喜欢跟志同道合的人进行深度对话,而不是这样短暂的无关痛痒的闲聊。
像她这样的I人会觉得Small Talk没有意义,是一种社交负担。她甚至跟我说考虑出门时戴上头戴式耳机——即使耳机不开,也能用这种方式拒绝掉那些想主动搭话的陌生人。
作为初来乍到、对自己的语言不够有信心的新移民,如果你很想入乡随俗,更好地适应美国的社交环境,不妨试试这几种方法:
1.学会微笑和点头 —— 即使你不想深聊,也可以用微笑和点头表示礼貌。
2.准备几个万能话题 —— 比如天气、食物、旅行、运动等都是安全话题,可以随时应对Small Talk。
3.适度回应,控制对话长度 —— 如果不想聊太久,可以简单回应,然后用微笑结束对话,比如“Nice talking to you. Have a good day!”(很高兴和你聊天,祝你一天愉快!)
4.如果真的不喜欢Small Talk,也无需勉强 —— 只要保持基本礼貌,别人也不会强求你长篇大论。
Small Talk是美国文化的一部分,它的本质是友好、轻松、无压力的社交方式。但它并不适合所有人,是否喜欢,完全取决于个人性格。
如果你性格外向,你或许会享受这种随时随地都能搭上几句话的社交方式;
但如果你性格内向,那也完全没必要强迫自己热情寒暄,点头微笑、简单回应,同样能优雅地结束对话。
毕竟,在美国,尊重个体差异,本身就是文化的一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