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代机器人正面临生死存亡

自由财经 2025-03-31 16:29+-

  机器人相关应用发展多时,去年辉达(NVIDIA)执行长黄仁勋在去年3月辉达GTC技术大会现场展示具备生成式AI功能的人型机器人,引爆“AI机器人”风潮。AI(人工智慧)进一步加速机器人发展,AI人型机器人被视为AI下个杀手级应用产品。

  人形机器人话题火热并不是近几年才开始的,而自10年前便曾红极一时。近几年,在科技快速进步之下,各种型态的机器人早已广泛被用于工厂、餐饮业,包括产线的机械手臂,不少餐厅也用机器人送餐,不过机器人真有必要是人形吗?

  近期以扫地机器人“Roomba”闻名的美国公司iRobot,坦言公司对其持续经营能力提出“重大疑虑”,并开始进行策略评估,包括出售的可能性。

  iRobot可以称做扫地机器人“鼻祖”,Roomba堪称扫地机器人代名词,全球拥有超过50%市占率,在2022年首次发售,即售出7万台,为其开创市场奠定基础,

  但是近几年AI发展蓬勃,各国争破头抢进战场,演算法、大模型、深度学习等技术飞速发展,机器人型号愈发多元,使得人形机器人成为了面向未来的黄金赛道。

  黄仁勋宣告人型机器人时代即将到来

  30年前,英国BBC有档节目,就是以对未来的想像为主题,节目中预测像是智慧音箱、机器人帮忙动手术、或是在手上植入芯片等,现在似乎都已经成真。

  而近几年中国大砸钱飞速发展之下,机器人领域更是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

  去年辉达(NVIDIA)执行长黄仁勋在GTC大会上揭露“Project GROOT”的人形机器人发展计划,宣告人型机器人时代即将到来。

  而2024华为开发者大会,现场出现了名为“夸父”的人形机器人,展示了识别物品、问答互动、击掌、递水等一系列能力。据了解,“夸父”是中国国内首款面向家庭场景的开源鸿蒙人形机器人。

  另外2024年初,斯坦福大学(Stanford)出现了一项突破性的发展,根据该大学报告指出,这款AI机器人Mobile ALOHA,能够执行复杂的家庭任务,包括烹饪、擦桌子、放东西至柜子中、洗衣服、操作其他机器、自行充电、浇花、从冰箱取出物品、与宠物玩耍等,其效率和技巧与人类的能力非常接近,且Mobile ALOHA拥有令人印象深刻的90%操作成功率。

第一代机器人正面临生死存亡

AI人型机器人被视为AI下个杀手级应用产品。示意图。(法新社资料照)

  生成式AI技术 加速机器人进展

  现今机器人已发展到,告诉它去把地上扫一扫,它就可以知道地上是指哪?哪些污垢就会去找相对应的清理工具。但传统机器人,必须给予很明确的指令,要前进几米几公分、夹爪需要往下几公分,要夹多重的东西。

  半导体的突飞猛进及生成式AI技术的突破,加上高运算能力,促使机器人的行动及感知能力大幅提升,不仅具有学习能力,动作也更流畅。

  今年2月高盛预估,2035年人形机器人市场规模将达到380亿美元(约新台币1.2兆元),比起1年前的预估金额上修了6倍之多。

  有观点认为,很多工作、生活场景,很难去为了一个传统机器人去特别做改造,那就只能用一个与人类长得差不多的机器人,去我们可以走路走到的地方、拿东西可以拿到的地方。

  现在对人形机器人的期待,不是说像传统机器人可以把车子举起来,而是一些繁重或专业的事,可以请它去做。

  扫地机器人王 面临存亡挑战

  市场研究机构TrendForce指出,随著人型机器人随美、中厂商积极投入,预估2024年至2027年全球人型机器人市场规模之年复合成长率将达154%、产值有望突破20亿美元。

  美国市场研究机构BCC则估计,全球机器人市场商机约780亿美元,预计到2029年底将达到 1650亿美元。

  从“扫地机器人王”到前所未有的存亡挑战,iRobot从开辟新市场,花费十数年成为绝对霸主,接著进入瓶颈期、看著别人后来居上,自己逐渐没落,iRobot坦言,消费者需求、竞争、总体经济状况和关税政策等潜在因素,“无法保证新产品的推出会取得成功。”

  机器人的发展潜力非常大,有论点是,机器人可以做一些人类不喜欢做的工作,例如重复的工作,因此只要有需求,就会有相关的机器人被研发、制造,并且机器人未来的用途将会更加广泛。

  林百里独排众议 不看好机器人

  近几年,全球首富马斯克、台积电董事长魏哲家,热门讨论议题都离不开机器人,人形机器人话题火热,各界讨论却有截然不同的两派看法像是黄仁勋、马斯克都看好,不远的未来人形机器人将被广为所用,但也有怀疑者如广达董事长林百里,直言人形机器人效率不及人类,技术门槛及能耗高,缺乏商业价值 。

  不过至于谁对谁错,这并没有标准答案,肯定都有一定的道理存在,但随著AI持续蓬勃发展,市场需求愈发庞大,机器人的发展值得好好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