秒懂!如何用1-1会议刷存在感?
在Tech行业做了10年,其中有7年IC经验,3年带团队的初级管理经验。在过去的几年越来越体会到,和老板的1-1会议是我职业发展中非常重要的沟通渠道。
回顾自己的经历,也踩过不少坑,比如早些年总是把这些会议当作单纯的工作汇报,导致会议效率不高,甚至有时感觉有点鸡肋。
那时候老板因为临时有事取消会议,我都会暗暗窃喜,终于不用尬聊半个小时了。
通过不断调整,我形成了一套自己的1-1模式。
当然,每个人的情况不同,我的经验只是抛砖引玉,欢迎大家share你的技巧。也欢迎各级别的经理从你们的角度给我一些feedback。
1. Drive Agenda
很多IC(包括我当年)在与老板的1-1会议中,容易把它变成“project status update”—讲自己做了什么,遇到了什么问题,等着上级给反馈。
但后来我发现,老板其实没有那么想了解我们的工作细节,或者他们会觉得这些内容完全可以在daily stand-up的时候带过了。
但是professional的老板也不会打断你,慢慢地双方就都不怎么期待1-1,会议就会变得被动甚至无效。
现在我的1-1,会避免报流水账,每个星期我都会提前准备3、4个重点话题,包括:
•近期的挑战•需要老板的支持•你对团队、项目、组织的观察和建议•个人长期的职业发展(频率不超过每个月一次,详细情况写在下文最后一点)
在前三点上,我的固定开场白都是“在A项目上,我在推进时遇到B问题,我思考后采取了C方案,已经有了DEF等进展,此处还是想请老板一起探讨下优化方案?”
不要把问题都甩给老板,要先展示一下自己思考和行动的过程。
2. 共享Meeting Notes
没有meeting notes前的我,每次1-1都讨论了一些事情,但过了一两个月后,很难回忆起具体聊了什么,也不知道哪些next steps被跟进了。
想想自己都不记得,一年到头老板更不记得你做了什么,他们又有什么可以帮助你的。
我现在的做法是:
•创建一个1-1文档(Google Docs等),按日期记录信息•采用固定结构,比如:agenda (提前写下要讨论的重点), discussion points (记录会议中的关键信息), next steps (下一步行动,并在下次1-1跟进)
定期回顾,比如每季度总结一下过去几个月的讨论内容,看看是否有遗漏或需要调整的地方
•分享给老板,欢迎他们一起编辑!写都写了,分享可以帮助老板提前看一下他们有什么需要准备的,给他们提供给你写performance review的时候可以回去参考的点。
我的有些老板会往里面添加他们希望我读的一些参考资料,希望我联系的一些项目。至于那些不会一起编辑的老板,至少他们会觉得你比较organized,这不是个扣分点是不是?
3. 定期讨论职业规划
特别是想做People Manager的话,早点表达。
回顾我从IC转people manager的经历,如果当时能更早地和上级沟通职业规划,可能会少走一些弯路。
我见过不少同事在yearly performance review才和上级提自己想转管理,结果发现缺少管理经验的积累,导致准备不足,时间线又要延后。
更好的做法是尽早表达你的职业规划,即使你还不确定是否要做People Manager,也可以探讨可能的发展路径。
让上级知道你的兴趣和意愿,这样当有机会出现时,你可能更早被考虑。
如果他们觉得你还不ready,至少会给你哪些地方还不够的feedback,也可以给你指明努力的方向。
这些讨论在他们有准备的情况下进行尤其重要。不要冷不防地提起,很容易得到一些他们来不及准备临时只能想到的泛泛而谈。
主动争取相关经验,比如带领项目、mentor新人等,这些都能帮助你积累管理经验。
职业发展是一个长期过程,定期在1-1中和老板探讨,可以确保自己走在正确的轨道上。这些方法对我个人来说帮助很大,但每个人的情况不同,欢迎大家交流自己的经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