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白宫开始朝鲜化
“在美国,法律就是国王。因为在专制政府中,国王就是法律,所以在自由国家中,法律也应该就是国王;不应该有其他的。”——开国元勋托马斯·潘恩曾如此定义美国的根基。
然而,2月19日,白宫在X和Instagram上发布了一张插图:川普头戴王冠,纽约天际线为背景,仿《时代》杂志的封面写着“国王万岁”。同日,他在“真相传媒”转发此言,白宫官方账号迅速附和。
这不是一场恶作剧,而是白宫主动抛出的信号。
更令人不安的,是白宫网站的变化。
2月14日,一篇题为“在总统的领导下每天都赢”的文章上线,罗列川普上任一个月的政绩。浏览页面,满眼是《在伟大川普的带领下,胜利无处不在》《川普发表伟大讲话》,措辞之夸张,不亚于朝鲜的宣传腔调。
更有甚者,前几天,一名美国议员甚至提议,将川普的生日——6月14日——定为国家节日。这一切,居然发生在标榜自由与分权的美国。
川普上任仅一个月,白宫已从民主的象征,悄然变为他的个人颂歌舞台。这种异象到底只是偶然,还是时代暗流已经显露出某种端倪?
我们先捋捋他这一个月的作为,看看这股“国王”风潮背后的逻辑。
川普上任一个月,动作密集,意图鲜明。
1月20日宣誓,至2月20日,白宫声称他签署了超过200份行政命令,覆盖移民、能源、贸易等领域,宣称“百小时成就超过前任百日”。
他取消纽约市拥堵费,在X上宣布“人民胜利”;对华小额邮包政策一日三变,先禁后松;对加拿大、墨西哥挥舞关税大棒,却在邻国强硬回应后偃旗息鼓。
白宫网站成了他的政绩陈列室。2月14日的文章列出“11名人质获释”“重启钢铁铝关税”“成立健康美国委员会”等成果,字面振奋。然而,细究之下,细节模糊——“人质获释”未交代具体对象与过程,关税政策更多停于口号,执行尚待检验。X上有评论一针见血:“川普擅长制造声势,落地却需时日。”
官员的态度同样引人注目。国务卿近日受访,称“所有成就源于总统的远见”;国防部长发表声明,赞川普为“美国的守护者”。这与美国官员过往的克制作风形成鲜明对比。民间情绪也被点燃,MAGA支持者在X上高呼“国王万岁”,议员提议以川普生日为国庆,称其“重塑美国荣光”。
然而,争议也如影随形。出生公民权改革刚提就被法院叫停;格陵兰岛民调风波中,数据真实性遭质疑。这一个月,川普试图以雷霆之势树立“强人”形象,却在执行中屡屡露出马脚。川普做出“国王”姿态,他到底是玩的哪一出?答案或许藏在历史与文化的深层。
2
1776年,独立战争的枪声落下,美国人痛恨君主制,于是宪法以“三权分立”来杜绝权力集中。杰斐逊曾警告:任何形式的独裁,都是自由的敌人。然而,白宫今日的“国王万岁”,恰恰触碰了这条红线。
但美国人对权力的态度,也很复杂暧昧。他们警惕独裁,却又时常为“强人”倾倒。华盛顿以战功被尊为“国父”,险些被推上王座,幸而他推辞掉了。林肯在内战中力挽狂澜,死后成为神话,头像被雕刻在山上。罗斯福在二战危机中连任四届,被视为救世主。这些人物的光环,透露出美国人对英雄的隐秘渴望。
以罗斯福为例。1933年,他接手大萧条的烂摊子,失业率高达25%,银行体系濒临崩溃。他上任百日,签署15项重大法案,兴建公共工程、救济银行,直接干预经济,被指“独裁”。但民众拥戴他,第一年GDP从743亿美元升至830亿,失业率降至20%,支持率超70%。危局之下,美国人接受了权力的集中,只因它带来了希望。
川普这一个月,似乎在有意效仿罗斯福。他以密集行政令营造“强人”气象,自称开启“黄金时代”。但与罗斯福不同,今天的美国经济还可以,2024年GDP增长预计2.5%,并没有什么迫在眉睫的危机。他的“国王”姿态,更像是主动塑造,而非时势所迫。
再看尼克松。1970年代,他上任时美国仍然深陷越战泥潭,国内撕裂加剧。他祭出铁腕,强力治理美国社会,首年签署70余份行政令,推动环保与反毒品政策,支持率一度超60%。但他滥用权力,窃听对手,吹嘘“结束越战”,却并未能兑现。水门事件暴露后,尼克松支持率跌至24%,最终黯然辞职。
川普的节奏,与尼克松有几分相似。行政令数量惊人,自夸“百小时胜百日”。但尼克松的教训在于,权力若失控,反噬就在所难免。川普今日的步子,会否重蹈覆辙?历史已经给出过答案。
3
其实,美国人对强人的迷恋,离不开其根深蒂固的信念。
“美国梦”塑造了一种叙事:从一无所有到功成名就,靠个人之力扭转乾坤。川普从地产商人到真人秀明星,再到总统,恰是这一叙事的化身。他的成功,不能说是一种历史必然,其中不乏偶然成分,但被包装得熠熠生辉,恰恰击中了美国民众的想象。
宗教的影响也不可忽视。美国基督教传统中,救世主的情结根深蒂固。部分MAGA支持者视川普为“神选之人”,去年遭爆头却只是擦破了耳朵,这更给他添了光环。今天的 X 上,不乏“上帝派他救美国”的言论。这种信仰投射,赋予他超乎寻常的光环。集会中,“Trump is King”的标牌,既是政治口号,也是宗教热情的延续。
政治的娱乐化,则为这股风潮添柴加火。川普出身真人秀,深谙表演之道。他的演讲充满戏剧性,白宫那张“王冠图”更像一场精心策划的亮相。比起以往循规蹈矩的政客,川普总是让自己像一个“异类”,这种姿态确实好使,起码媒体会连篇累牍来报道,让美国和世界都天天盯着他。
所以,“国王万岁”喊得热闹,文化里早就埋了种子。
有几个美国朋友跟我聊起过中美异同。其中一点,让我特别诧异,说美国人其实特别像中国人,比如嗓门大,比如特别为自己的国家骄傲,还有对权力也很热衷。
但路径有很大不同。中国惯于自上而下的集中,制度为之铺路。美国因为一向以分权为基石,宪法是总纲领,川普摆出的“国王”姿态就显得特别突兀。我们的忠诚多隐于幕后,美国的献媚却公开在各路媒体上演,表演意味更浓。
两国人对权力的迷恋有点像,但美国有民主这层皮,这“国王万岁”就显得特别别扭。
4
川普为何能在入主白宫短短一个月,就给人一种他想当“国王”的印象?
首先,美国民主的疲态已经显露无疑。近年美国政治极化加剧,左右对立,国会效率低下,媒体公信力崩塌。皮尤数据显示,2024年仅17%的民众信任联邦政府,民众对体制的失望,为“强人”出世提供了空间。川普一句“我能解决”,直击痛点,让美国人直呼爽,于是痛快地投出了选票。
其二,他擅于操弄话语。X与“真相传媒”成为他的直通车,绕过传统媒体,自塑叙事。那句“国王万岁”看似狂言妄言,却精准点燃了支持者的情绪,进一步把他推向“救世主”位置。
还有,外部压力助推了这股浪潮。全球化下的制造业流失,中产焦虑加剧——2024年通胀率3.2%,工资增长停滞。移民与国际冲突进一步放大不安,美国人前所未有地渴望铁腕治理。川普的“美国优先”,恰是这情绪的出口。
川普掀起的这场风浪,目光不能仅停于美国本土。这声“国王万岁”,震动的不仅仅是美国,全球可能都会因此掀起滔天巨浪。
虽然美国早已不是民主灯塔,但是如果川普真以国王自居,那么美国仅剩的一点光环,恐怕也将慢慢熄灭。
美国曾以分权制衡为傲,国家治理和发展成果有目共睹,让很多国家羡慕效仿。如今“国王万岁”响彻白宫,输出的则是另一种信号——原来民主可以向强人妥协。
尼姑的头,和尚摸得,我摸不得?
这种转变,可能为全球的威权主义者壮胆。从东欧到东南亚,世界各个角落里,那些觊觎权力的政客,或许会以川普为模板,加速本国的JQ实验。
当然,美国的底蕴仍在。宪法、法院、舆论,未必会让川普由着性子发挥。但如果川普的“国王”作风持续发酵,世界将不得不面对一个更强势、更不可测的美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