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到100年,欧洲列强,变成了“欧洲绵羊”
慕尼黑安全会议主席霍伊斯根在闭幕式上失声痛哭,手抹眼泪,一副大受委屈的样子,又引起了网络热议。
在闭幕式上演讲中,霍伊斯根表示:“在美国副总统万斯周五发表讲话后,我们应该担心我们的共同价值观并不一致。
我非常感谢,所有公开发言并重申他们捍卫价值观和原则的欧洲政治家,没有人比泽连斯基做的更好” 。
霍伊斯根说到此处开始哽咽,浑身颤抖,会场爆发出热烈鼓掌。
社交平台上很多人为霍伊斯根的眼泪叫好,为万斯在慕尼黑会议上指责欧洲抱不平。
南哥认为,如果眼泪能解决问题,欧洲人一起抱头痛哭就可以了。
没想到欧洲的政治家已经懦弱无能到这个份上了,受到些许指责和压力就开始抹眼泪,欧洲人的血性去哪里了?
在欧洲的鼎盛时期,不仅诞生了伏尔泰、卢梭、亚当斯密、黑格尔等伟大的思想家,还有雨果、莎士比亚、歌德、但丁等文学家,更是诞生了阿基米德、伽利略、牛顿、爱因斯坦等改变人类的科学巨匠。
除此之外,欧洲还有很多著名的政治家和领袖人物,在他们的带领下通过军事扩张、政治改革和文化繁荣塑造了欧洲的格局。
8-9世纪的查理曼大帝(Charlemagne)是加洛林王朝的统治者,他以军事征服和政治改革统一了西欧大部分地区,建立了囊括今法国、德国、意大利的庞大帝国。
他推行基督教化政策,改革行政与司法体系,并复兴教育与文化,被后世尊为“欧洲之父”。
其统治时期被视为中世纪欧洲的第一个强盛时代,为神圣罗马帝国的建立奠定基础。
17世纪的法国国王路易十四(Louis XIV),通过中央集权改革将法国推向欧洲霸权。他建立凡尔赛宫作为政治中心,推行“朕即国家”的绝对君主制,并通过遗产战争、法荷战争等扩张领土,建立了强大的波旁王朝。
19世纪初,拿破仑凭借军事天才和《拿破仑法典》重塑了欧洲秩序。他击败多次反法同盟,将法国的影响力扩展到西班牙、意大利和德意志地区,并推动资本主义法律体系的传播。尽管最终兵败滑铁卢,但其法典和军事思想至今影响深远,他依然是法国历史上最为强硬的人之一。
16-17世纪,伊丽莎白一世(Elizabeth I)通过击败西班牙无敌舰队和推动文艺复兴,开启了英国的“黄金时代”。
随后,维多利亚女王(Victoria)则在19世纪以工业革命和殖民扩张,将英国推至“日不落帝国”的巅峰,其统治时期成为全球霸权的象征。
以上只是欧洲历史上璀璨群星的一部分,无论是文化还是军事政治,欧洲都是强人辈出。曾经的欧洲被称为世界的列强,连比利时都有自己的海外殖民地。
在二战后,欧洲通过美国的马歇尔计划,让欧洲快速重建基础设施,恢复工业生产,经济迅速腾飞。
欧洲国民经济快速发展,特别是西欧国家富得流油。在高福利的社会保障下,欧洲人的日子过得十分富足和惬意。以至于欧洲已经成为富裕,高福利的代名词,是很多人向往的地方。
但好日子过久了,欧洲人开始了自己折腾自己,“圣母心”作祟。极端环保主义和女权主义开始在欧洲盛行,为了环保,德国不惜关闭所有的核电站,法国的56座核电站也有一半不能使用,英国也面临同样的情况。
要知道,欧洲是缺乏能源的地区,石油和天然气资源长期依靠俄罗斯的供应,但欧洲国家跟俄罗斯在历史上就是敌对般的存在。
但是,就是这样能源的脖子被卡在别人手上的情况下,也不惜代价牺牲自己的核电能源,自废武功,稍微有战略思维的政治家都干不出这事,但偏偏欧洲这些“纨绔子弟”他们就干了,而且干得很彻底。
欧洲的教育体系发达,女性受教育的程度基本趋同与男性。欧洲很多国家还制定了性别平等的政策和法律,如性别配额制度,规定政党候选人中女性的最低比例,这为女性进入政治舞台提供了制度性的保障,欧洲成为世界上女性参政最活跃的地区,没有之一。
像英国“铁娘子”撒切尔夫人,领导德国16年的默克尔,把芬兰带入北约的前总理桑娜.马林等,都是国际政治舞台的明星政治家。
在欧洲现任的女性领导人中,有欧盟委员会主席冯德莱恩,丹麦首相弗雷泽里克森,意大利总理梅洛尼,塞尔维亚总理布尔纳比奇,冰岛总理雅各布斯多蒂尔,摩尔多瓦总统马娅.桑杜。
除此之外,还有法国极右翼政党“国民阵线”领导人勒庞,德国极右政党“德国选择党”领袖魏德尔,她们正在带领各自的政党冲击自己国家的下一轮大选。
欧洲的女性政治家覆盖了左翼到极右翼的各类政治光谱,这些女性政治家影响着欧洲的走向和政治生活。
但是在女性政治家强势的光环下,近代欧洲的男性政治家就显得黯淡无光,几乎没有什么拿得出手的男性领导人。
欧洲男性政治家以“白左”居多,既软弱又自负,就像马克龙这样的奶油小生。在俄乌战争爆发后,马克龙天真地访问俄罗斯协调战争,被普京用30米长桌接待依然的一幕南哥还记忆犹新。
欧洲的政治生态犹如一个家庭,母亲太强势了,往往导致儿子比较懦弱,胆小怕事,长大后都是乖乖仔,失去了男人好斗的血性。
所以,就这些在欧洲优渥环境下长大的“纨绔子弟”,怎么能跟普京这样“克格勃”出身的领导人斗,几乎不可能。
所以,进入21世纪的欧洲,被这帮“纨绔子弟”越带越偏,他们热衷于“政治正确”,推崇多元化,欧洲成为“极左”的大本营。
在“极左”政治家几十年的经营下,为了环保自废武功切断自己的能源,自己主动去工业化;为了平等和包容,用人不为才,以种族和性别;为了“圣母心”和多元化,大开边境大门,海量接收非法移民。
“北约军费支出,美国占比69.07%”
他们宁愿把钱花在非法移民身上,也不愿意投资国防和军队。虽然面对俄罗斯这样强大的邻居,他们依然天真地将欧洲的防御依赖美国,在北约32个国家中,只有美国和波兰的军费支出超过了GDP的3%。
所以在俄乌战争爆发后,他们才发现自己已经武功全废。
截至2024年1月,英国军队的总人数为18.31万人,其中现役正规军只有13.81万人;法国军队总人数约为23万人;德国军队也只有18万人;而俄罗斯联邦武装部队的人员编制为238.9万人,其中军事人员为150万人。
英法德三国的军队人数还不足俄罗斯的一半,如果真正爆发全面战争,这战怎么打?
难怪马克龙的嘴炮打得最厉害,按照当前的实力欧洲人确实也只能打打嘴炮了。
打战就是打经济,除了军事力量,欧洲的经济总量也在逐年下滑。
2008年,欧盟(不含英国)的经济总量高达16.24万亿美元,美国的经济总量是14.64万亿美元,东大的经济总量是4.32万亿美金,欧盟经济总量比美国还多出1.6万亿美元,欧盟凭借强大的经济实力,在全球有很强的话语权,俨然可以与美国分庭抗礼。
而到了2024年,欧盟的经济总量约为19万多亿美元,而美国的GDP已经达到为29万亿美元,整整超出欧盟10万亿美元。
所以在过去的10年,在互联网经济浪潮下,欧洲几乎没有诞生什么有全球影响力的企业,依然处于吃老本的状态,甚至在极端环保的思维下,还在走去工业化的路子。
举个例子,2019年,马斯克踌躇满志在德国投资建设特斯拉的超级工厂,服务欧洲市场。
但想法很美好,过程却如噩梦,特斯拉选择的厂址但那片空地上有森林,环保组织担心砍伐树木会破坏生态环境,影响鸟类、蝙蝠等动物的栖息地,抗议不断。
随后,当地居民又对工厂的用水问题提出质疑,认为大量的工业用水可能会威胁社区的供水安全。这一系列的问题让特斯拉从建厂开始就陷入僵局。
就这还不算,马斯克在采访时跟媒体说过,在德国所有的建厂流程都是采用纸质材料申请,前前后后用了几大卡车的纸张。
一边强调环保,一边却大量使用纸张,这德国人脑回路是真的清奇。
除了军事和经济外,2015年欧洲人干了一件足以改变欧洲未来的事情,那一年在默克尔的带领下,德国率先发布声明打开边境毫无差别地接收来自中东的难民,随后欧洲其他国家纷纷跟进。
仅在2015年一年时间,德国接收的难民便超过100万人,而总人口仅1000万的瑞典当年接收难民16万人。
而这些难民主要来自叙利亚和阿富汗等中东国家,几乎都是信仰伊斯兰教的穆斯林,他们自带的宗教属性无法融入欧洲的基督教文明。
外来移民和原住民的宗教冲突成为当今欧洲社会的主要矛盾之一,同时外来移民还给欧洲社会带来了巨大的社会治安问题。
所以,欧洲国家经常发生非法移民袭击社区和人群的事件,也就不足为奇了。但奇怪的是,欧洲的主流媒体一般都会把这些恐怖事件淡化处理,美名其曰“避免引起原住民对外来移民的反感”,自欺欺人。
同时欧洲各国政府还要为庞大的移民群体支付巨额资金,加重了财政负担,成为影响欧洲发展的主要因素之一。
截止2024年,德国有550万穆斯林,占总人口的7.6%;法国有约530万穆斯林,占总人口的7.8%;英国有约400万穆斯林,占总人口的6%。
欧洲三大国的穆斯林人口占比,已经离单一族群人口占比临界点已经很近了,在欧洲高福利的加持下,这一转折点将会很快来临。
目前的欧洲,在军事,经济和社会凝聚力三大板块来看,都已经处于历史的低点,在世界大国博弈中,逐渐被边缘化,成为被各方力量忽视的存在。
欧洲,从世界列强,逐渐变成了“欧洲绵羊”。遇到问题,除了开会打嘴炮,就是当众抹眼泪,实质性的行动是一点都没有。
Image
三国演义里,在参加王允的寿宴上,面对哭哭啼啼的满朝文武,曹操说了这样一句话:满朝公卿,夜哭到明,明哭到夜,岂能哭死董卓?
这不,刚开完慕尼黑安全会议后,就在昨天,马克龙又召集了欧洲领导人在巴黎开紧急峰会,以应对美国对俄乌战争的战略变化。
套用曹操的话:欧洲人,日开会,夜开会,难道能把俄罗斯开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