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我不是哪吒啊,我只是土拨鼠
应读者朋友的强烈要求,今天的去看了《哪吒2》。写一下我对这部影片的观感。
总的来说,我觉得横向对比,《哪吒2》是春节档最受关注的这五部电影中最值回票价的一部。最新消息说它打破86亿人民币的票房,创造国内票房新神话,也的确并非意外。
如此创纪录,除了同届被审批上映的电影“一个能打的都没有”,而观众春节确实存在庞大的看电影娱乐需求之外,我想从电影本身来讲,还有以下几个原因。
其一是因为由于有了《哪吒1》的叙事铺垫,《哪吒2》情节冲突显得特别紧凑,海妖族第一场围攻陈塘关的大场面,在电影前十五分钟内就开始了,之后冲突场面不断,整个《哪吒2》的叙事故事,几乎就是六七场个人或群体的大战串联起来的,紧张的让人喘不过气来,导演甚至为了不破坏这个叙事(或者为下一部制造悬念),留白掉了金吒、木吒与哪吒兄弟相见时的对话,这就让全剧唯一一段长文戏(哪吒母亲殷夫人对儿子的告白)被反套路的安排在了电影即将进入收官时。起到了意想不到的催泪效果。
也许这种“冰糖葫芦”式的安排放在电影编剧的科班教学当中会被批评为“情节推进不够,深度不足”。
其二,无论是为了票房、更容易过审、还是导演个人确实有这个思想倾向,整部《哪吒2》中确实有相当多的台词、情节,会让人产生民族主义联想(比如前段时间被一些人谈碎了玉虚宫——五角大楼、阐教玉牒——护照、还有那句“你们自居为救世明灯……”等等),其实你盘点一下今年春节相对成功的其他几部电影(比如《唐人街探案1900》),也是有类似的民族主义煽动力的。
就像前些年走红过的“抗日神剧”一样,在其他主题谈不好都容易碰线出圈的情况下,民族主义情绪对当下中国受众,尤其是底层受众来说,是最容易(对很多人来说甚至是唯一)能让他们走进电影院,真金白银买票、支持一波的理由。
如此高深的“哪学”解谜,大约也只有国人做得到。
但我觉得,相比已经非常精明而直接、什么赚票房他就拍什么的“商人导演”陈思诚,饺子在这方面的处理和构思又精明了不少。
因为玉虚宫、玉碟这样曲曲弯弯的影射、暗讽,对于中文受众来说是他们很容易get到的点,但对于习惯了有啥话能直说、听惯了老川那种有话直给表达的老美而言,这些九曲十八弯、拐着弯骂人的表达,是他们未必看得懂的。
估计大多数老美,这一部电影看下来,可能也就只能感觉到这剧打的真爽。
或者换句话说,我们不妨设想,如果《唐探1900》和《哪吒2》同步出海,西方观众是很容易感受到《唐探1900》的那种民族主义情绪和对他们的不友好。但却很难get到《哪吒2》中同样的意思。
或者说,《哪吒2》的民族主义情绪,对中国受众来说是鲜明的,却对外国观众来说是隐形的。
这就更有利于《哪吒2》在海外也拿到不错的票房成绩。
不得不说,这真的非常巧妙。《哪吒》系列里应该没有《封神》原著中的比干,但比干的七窍玲珑心,导演饺子估计是有的。
其三,我想也是最重要的一点,就是《哪吒2》这部剧,它难得的有了一个非常鲜明、非常催泪、又能获得受众普遍接受、并被触动的核心主题。
“核心主题”这个东西,说来简单,但现如今很多剧作却恰恰丢掉了,最典型的比如《唐探》系列,就是一个年节大杂烩,陈思诚有什么拍什么,观众看的时候觉得好精彩好热闹,走出电影院想说点啥,总结个中心思想,没有。看了半天,就看了个热闹。
但《哪吒2》在这一点上却做的很好,我相信那些春节期间带着家人孩子去看这部剧的观众们,在走出电影院的时候,很可能也会在心里默念上一句:孩子,爹妈此生会倾尽全力助你破鼎(打破阶层壁垒),你就大胆的走自己的路吧。
是的,父母集全家之力苦心帮助自己深爱的孩子“破鼎”(打破命运,打破阶层壁垒,飞升成仙),这是一个在《哪吒1》中就已经显现,在《哪吒2》中被彻底破题呈现出来的主题,为了强调这个主题,编剧导演甚至采用了三重同律叙事的手法:
哪吒和他的父母、敖丙和他的龙王父亲,申公豹和他的弟弟与父亲,你观察这两部电影着力刻画的三个家庭,他们最终的走向,其实都殊途同归——在神仙活在天界,凡人只是炼丹素材的《哪吒》宇宙中,爱孩子的父母会想尽一切办法助自己的孩子破鼎成仙:托关系、走门路、搞冒名顶替(如东海龙王敖光)也好,地方家族集全族之力供一个可造后辈十年寒窗、苦读出头(如申公豹家族)也罢,甚至父母最终愿意完全牺牲自我,只求孩子能破鼎保全(如殷夫人)。
这样的叙事逻辑和内核精神是最容易被中国受众所接受,也最容易打动我们的。因为中国家庭父母与子女的相处方式,几乎自古以来就是如此——从宋代科举制度成为寒门子弟打破阶层壁垒、晋身士大夫阶层的唯一途径之后,申公豹家族式的举全族之力供后辈苗子读书晋升,就成为一条明路,而龙王敖光窃取灵珠助儿子成仙的托关系乃至暗箱操作,则成为一条始终存在暗道。至于殷夫人与李靖式的父母自我牺牲,助儿子“破鼎”,则直到今日依然被我们视为一种可贵的美德。
我相信这一点上甚至可能融入了导演饺子自己的人生体会:饺子毕业于华西医科大学,却因热爱动画,他放弃稳定职业,辞职在家自学动画。由于父亲早逝,这期间他的家庭全靠母亲以1000元的退休金维持家庭的生计。
所以我相信殷夫人自我牺牲守护哪吒的那一段,饺子一定是写出了自己的真情实感的,也因为写的真诚,那一段唯一的长文戏显得特别感人,我隐约听到影院里有人在哭,泪水也在我自己的眼眶里打转,因为我也想起了为我无私付出的家人。
在中国,每一个“修仙”路上的年轻人,谁又不背负着如此沉甸甸的恩义呢?
《哪吒2》这种强调家庭恩情、羁绊的内核精神,刚好完美契合了春节青年人与父母、与孩子团聚时最迫切要表达的那种情愫。这部电影成为了一种子女对父母、父母亦对子女的告白:
孩子,我会倾尽全力,助你破鼎!
爸、妈,你们辛苦了,我定不负所托!
所以你就能理解为什么很多人会不停的先带孩子,后带父母的二刷、三刷这个影片。对不善表达的中国家庭来说,这电影就是一次漫长的告白。
——————————
但是,
即便《哪吒2》如此感人,我还是想说但是。
但是,一个电影的内核精神能否感动大众是一码事,这种内核精神是否是解决社会问题的良药,却是另一码事。毋宁说《哪吒》系列的感人成功之处,恰恰又是它的局限之所在。
如前所述,从历史上看,中国家族、父母对子女的这种强羁绊、高投入,至少已经运行了上千年了,就个体而言,它的确让无数寒门子弟“破鼎”“成仙”实现阶层飞升;但就整个社会整体而论,我们却看到,至少在千年帝制的运行时代,阶层的分野与固化,反而是越发严重的。
为什么看似温情的家族强羁绊,在宏观上看非但没有助我们的社会破鼎,反而有时适得其反呢?
其实进行一个简单的社会学推演就不难看出其中的端倪:加入在一个社会中,父母一代人因为“妖、人、仙”壁垒过于森严,而觉得“爹妈这辈子也就是这样了,儿子你要争气”,并进行对子女的超高投入。
那么一个社会中人们普遍这样做的结果,就是掀起一场父母、家族之间的“教育军备竞赛”,所有人在这个体系中疯狂内卷,如同敖光一般盗灵珠,如申公豹家族一样养苗子、甚至如殷夫人、李靖一般自我牺牲。
但是,这场“军备竞赛”打到最后,最终总体的得胜的父母,又会是谁呢?一定是那些“仙界”的父母们,因为道理很简单,既然“竞赛”开始,所有父母都把“倾尽全力助孩子破鼎”当做一种美德、甚至人生必选动作,那么“仙界”的父母们因为能够调动更多的资源、倾尽更多的力量,会更容易的让自己的子女从竞争中胜出。
就像《哪吒2》所描写的,殷夫人的自我牺牲练出了一颗仙丹,但是无量仙翁,他可以轻松通过牺牲他人炼制成百上千颗这样的仙丹,分发给自己的徒子徒孙。
无量仙翁在电影中被问急了的时候还说过这样一段肺腑之言:“如果你们(指阐教后辈)有那些妖族子弟一半努力,又何须我如此(无所不用其极)。”
你看,无量仙翁这个反派大boss,他的作恶动机,追根溯源,居然跟三个主角家庭为善的动机是一样的。
区别只在于,三个家庭是拼尽全力、无所不用其极、为了让自己的血亲后辈“成仙”“破鼎”,而无量仙翁则是为了自己的徒子徒孙永享高人一等的天界富贵——是不是在这个体系,听上去无量仙翁的动机反而还更无私、高尚一些?
什么叫“内卷”,内卷就是在一场竞争中,博弈各方的总投入成几何级数增长,但总收益却维持不变,最终形成一个多输局面。
而什么叫做“无解”,无解就是在一个逻辑体系内,你最终认识你所热爱、被感动的那种精神内核,恰恰与你痛恨的那种反派逻辑同根、同律。
而《哪吒》系列所构筑的这个宇宙,就是这样一个即内卷、又无解的世界,李靖夫妇、龙王敖光、申公豹父亲、无量仙翁,他们所拼尽全力的动机都是一样的,哪吒、敖丙、申公豹、阐教门人,他们所背负的嘱托与重担也是相同的。而他们彼此争斗和博弈的结果,是每个人只在个体层面有机会获得“破鼎”“成仙”的可能性,把自己和自己的家人从修罗场中解脱出来,却进一步锁死和加固了那个世界体系。
这也解释了为什么哪吒、敖丙、申公豹们是主角,因为他们背后的父母、家族好歹在“凡间”社会中形成了一点原始积累,有拼尽全力帮孩子破鼎成仙的资格。而至于剧中被炼成仙丹的土拨鼠、被岩浆烧成焦炭的陈塘关百姓。
说的不好听一些,这些人,连上牌桌搏一搏的资格都没有,连最后的呐喊也成了引得整个电影院哄堂大笑的笑料。
想要真正终结《哪吒》宇宙的内卷与无解,必经之路有二。
其一,是要一定程度拉平、或者至少缓和“人、妖、仙”之间的层级分野,不能你的性命一切、只是我随意取来炼仙丹的耗材、炮灰。那样仙者一定会拼尽全力让自己的子弟不至于沦落,而凡人则必须拼尽全力“望子成仙”。
其二,就是社会需要更多、更强力的接替个体家庭的职能,在教育和社会资源的公平分配上的起到更强有力的“公平家长”的作用。当然这个观念其实是相当左翼的,但从目前的世界范围看,舍此我们看不到更行之有效的成功案例。
我想起韩剧《黑暗荣耀》中女主当小学老师,给班上孩子的第一句话就是:“我给大家当老师,想做到“三个知”:不想知道你们父母是做什么的,不想知道你们的家庭环境,不想知道你们有什么样的背景关系。”
其实,现实中的韩国也是一个为了子女机遇、家庭内卷到几乎病态的国度。
但我想,社会的教育承担,至少要做到电影里主角想做的这个层级,才能够让殷夫人、敖光那样的父母们适度的停下来,不过度投资自己的子女,而去享受自己的生活。而哪吒和敖丙们,才会没有那么多的焦虑、痛苦、乃至戾气。
结尾我想说,导演是有才的高手,看《哪吒2》时我们会不自觉的带入哪吒、敖丙,殷夫人、敖光,再不济也自我带入一下申公豹。但实际上,现实生活中,我们大多数人还没达到那个能在哪吒宇宙里博弈的层级,我们是也只是土拨鼠们而已。
电影看完,长假结束,醒醒,别热血了,该搬砖了。
《哪吒2》的故事是很动人,
但它不是问题真正有效的解;
哪吒的破鼎是很热血,
可我不是哪吒,我是土拨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