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一个败笔 谁决定了中共高层的愚蠢应对?

钟原 2025-02-05 14:49+-

钟原评论文章:川普2月1日对中国加征10%关税后,中南海试图先观望,然后是不知所措,2月4日匆忙宣布了完全不对等的关税报复措施。加拿大和墨西哥很快都与美国合作,中共高层左右为难,既担惊受怕,又不愿低头,最终自愿成为了川普此波关税战的真正目标。中南海再度失算,“党中央”的“集体领导”失灵,各部门被迫提前上班、忙着圆场,但恐无济于事。

谁决定了中共高层漫不经心的愚蠢应对?

中共政治局常委和部分政治局委员在1月27日过年前的团拜会上亮相后,就都基本销声匿迹,应该都各自放大假了。1月20日,川普上任第一天就表示,定于2月1日对中国加征10%关税。现任中共高层都见证过上一次美中关税战,清楚川普会说到做到,但仍选择了漫不经心地拖延,还装作没事一样都去休假了。

这恐怕不是中共党魁一个人的决定,有可能是政治局常委或政治局的决定,也有可能根本就没有任何明确的决定,估计众人各执一词,谁也没有高招,但谁又都不愿承担后果,结果就是谁都不管事。

1月17日,习近平和川普通话。川普明确要求中共立刻解决的问题,包括芬太尼问题,但应该没有得到中共的承诺。

1月20日,川普就任当天,中共政治局开会估计主要讨论了对美外交,特别是如何应对川普准备掀起的关税战,但不敢公开。一上午的会议大概也没什么作用,或许只能决定继续软磨硬泡,也或许根本就没有任何决定。当天,川普警告2月1日会加征关税,但中共高层似乎没有再开会讨论。1月21日,习近平和普京通话后,1月22日就和蔡奇前往辽宁视察,一去就是三天。李强也外出视察。

1月26日、27日,中共高层过年前作秀后,就不见踪影。中共各部门都跟着放长假,中共外交部记者会1月28日暂停。川普的关税战眼看来临,中南海没有认真研究对策,也没有积极与白宫及时沟通,反而都放假去了。如此反常的举动表明,中南海很可能陷入了实质的瘫痪状态。

以往在处理中美关系的问题上,中共党魁直接指挥王毅和外交部行事,其他政治局常委、委员没有多少发言权,没人敢挑战“习近平外交思想”。但2024年北京政局发生了巨变,中共党魁失去了“核心”地位,也失去了军权。“党中央”似乎在实行“集体领导”,但在重大问题上恐怕很难达成共识,“集体领导”并不灵。

又一个败笔 谁决定了中共高层的愚蠢应对?

2025年1月,川普的关税战是中南海难以回避的外部最大挑战,但中共高层的应对明显不及格。如果这是中南海“集体决策”的结果,那么就等于完全失算;如果因为“集体领导”失灵造成应对迟缓,那么在后续的关税战中将更加被动,也意味着2025年北京政局面临更多变数。

北京的推责游戏

中共高层眼看失算,首先想到的不是赶紧与川普沟通、争取延缓新增关税,相反一面强词夺理,一面还试图掩人耳目。

2月2日,新华社先发出了中共商务部的回应,称“坚决反对”美国的新关税,不但没有承诺停止输出芬太尼,反而要求美国“纠正错误”。

随后,中共外交部发出声明,继续称芬太尼是美国的“自身问题”,中方“提供了支持”,并“取得显着成效”,还是要求美方“纠正错误”。

中共公安部也发出声明,同样称,“美国芬太尼危机的根源在其自身”;并称美国“向他国甩锅推责”;最后仍要求美方“纠正错误”。

中共的宣传逻辑是,错都在美国,言外之意是中南海的应对没有错。中共高层再度失算,后果严重,首先想到的是赶紧撇清责任,而不是解决问题。这样的宣传逻辑在白宫看来,恐怕只会雪上加霜。但中南海需要这些宣传,用来蒙骗老百姓,应该也试图对党内有一个交代,只是这样的解释太过苍白。

2月4日,新华社再发文,宣称已将美国征税诉至世贸组织争端解决机制,继续要求美方“纠正错误”。

然而,川普同时宣布对加拿大、墨西哥、中国加征关税,只有中共什么都不做。墨西哥和加拿大都马上承诺派一万名士兵或执法人员到边境,阻止芬太尼和非法移民流向美国,川普也马上宣布延迟对两国加征关税。

加拿大、墨西哥及时上岸,中南海成了唯一的裸泳者,此时掩盖错误、继续推责显得十分幼稚。于是,中共高层不顾中国老百姓的利益,又赶紧对美抛出报复性关税,试图变换手法掩盖自己的失算。

无奈的不对等关税报复

2月4日,中共宣布2月10日起,对部分从美国进口商品加征关税,包括对煤炭、液化天然气加征15%关税,对原油、农业机械、大排量汽车、皮卡加征10%关税。

中共的报复明显不对等。按照美国政府数据,2023年美国从中国进口商品约4,269亿美元,2024年前11个月约4,104亿美元,估计2024全年与2023年相比可能有所增加。美国加征的10%关税将基于从中国进口的商品金额4,200亿美元以上。

按照美国政府数据,2023年美国对中国出口商品约1,478亿美元,2024年前11个月约1,310亿美元,估计2024全年与2023年相比可能有所减少。即便中共对全部进口美国商品加征关税,最多也不会超过1,500亿美元,只相当于中国对美出口商品4,200亿美元的1/3多一点。

这意味着,中美之间的关税战将完全不对称,中共明知报复的力度十分有限,还仅仅挑选了少数商品报复。中南海象征性的报复措施,还是演给中国老百姓看的,根本不顾关税可能给老百姓带来更大的生计困难。

中共的报复避重就轻

根据美中贸易委员会的数据,2023年美国对中国出口商品金额比2022年减少了约65亿美元;其中金额超过20亿美元的大宗出口商品依次包括:油籽和谷物约185亿美元;石油、天然气约176亿美元;药品约113亿美元;半导体产品约68亿美元;飞机和零部件约68亿美元;导航等设备68亿美元;化学品约65亿美元;汽车约61亿美元;树脂、合成纤维约55亿美元;工业设备约50亿美元;肉类约45亿美元;医疗设备约36亿美元;其它类机械设备约26亿美元。

美国出口到中国的商品中,2023年变化最大的是半导体产品,出口金额比2021年下降了约52%,应是美国加强对中国出口管制产生的剧烈影响。其次,美国向中国出口的油籽和谷物从2022年的约254亿美元下降到2023年185亿美元,减少了约69亿美元,下降幅度约27%。其它类产品出口金额的变化较小。

中共对从美国进口的煤炭、液化天然气加征15%的报复性关税。煤炭不算美国出口中国的大宗商品,对美国影响很小。欧洲一再希望美国承诺确保天然气供应,中共不买,欧洲应会照单全收。

中共还对从美国进口的原油、农业机械、大排量汽车、皮卡加征10%关税。原油是美国出口中国的大宗商品之一,但总量有限,随着美国放宽石油钻探、开采,出口量会大增,价格还可能更便宜,中共最终或许会抢着买。其它几项美国产品出口到中国的金额都较小,产生不了多大影响,选择的汽车类别也只是少部分。

最大宗的美国农产品不在中共报复之列,露出了中共的虚弱。上一次贸易战时,中共曾专门针对进口的美国农产品加征关税,如今却不敢了。据称,中共试图用中美第一阶段贸易协议做筹码,和川普谈判。中共要完成该协议的采购,农产品是最大一项,加税就等于坑自己。

此外,美国对中国的服务出口2022年约418亿美元,包括旅游、商业管理咨询、软件服务、教育等。其中,中国公民个人到美国旅游一项,比疫情之前的2019年已经下降了88%。教育成为美国对中国服务出口的第一位,约130亿美元。尽管中美商品贸易严重不对等,中共没法对等实施关税报复,但也没有拿美国对中国的服务出口来补充,可见中共只是在对内耍戏。

中共为了把戏做足,还宣布了其它报复措施,恐怕是一大败笔。

额外报复或是败笔

2月4日,中共宣布将美国PVH集团和因美纳公司列入“不可靠实体清单”,给出的理由是这两家企业“中断与中国企业的正常交易”。

换句话说,这两家企业不再和中国企业做生意了。眼看各国供应链大批撤出中国,中共试图杀一儆百,此时特意拿两家美国企业开刀。

PVH集团是一家美国服饰公司,旗下拥有Tommy Hilfiger、Calvin Klein等大众品牌,在全球拥有超过12万员工,业务遍及亚洲各国。该公司供应链很可能在撤离中国,中共趁机报复。

美纳公司(Illumina, Inc.)是一家美国生物技术公司,服务于150多个国家。该公司不再和中国企业做生意,中共盗窃相关技术应该更难了,也趁机报复。

中共的报复超出了关税战的范畴,美国可以对等实施制裁,中共的这一挑衅举动,很可能提早掀起更大范围的贸易战,得不偿失。中共商务部辩称,此举仅针对极少数外国实体,更多外国实体完全无需担心。这表明,中共明知会产生很坏的影响,却还要这样做。

外国企业不愿再和中国企业做生意,中共就要报复,外国企业会跑得更快、更彻底。不知哪些智囊们在给中南海出谋划策,中南海参与决策的人也实在缺乏治理国家的能力。

中共同时还宣布对钨、碲、铋、钼、铟相关物项实施出口管制,就更加匪夷所思了。西方各国正在积极建立中国以外的稀有金属供应链,中共却主动限制出口,等于要主动更快脱钩。如此愚蠢的办法,竟然也被中南海拿来作为与川普谈判的筹码,看来是真的无计可施、有病乱投医了。

上一次中美关税战,川普对中国商品加征的关税在过去4年里都被保留;中共曾经扬言报复的关税大概都不了了之。如今,中共高层面对川普更没有本钱,却依旧显得漫不经心,失算后又试图摆出虚假对抗的架势,表明没有了核心的中南海“集体领导”照样一塌糊涂。中共蛇年的“蛇行”就这样上演了。

  • 最新评论
  • 莘莘游子

    要迅速组建贸易机构,可以优先调配现有资源,同时引入一些外部专业人才。 1.政府系统内部调派 商务部:调入对外经济合作司、WTO 司等部门的资深官员,确保经验丰富。 外交部:调入熟悉国际谈判的高级外交官,提升谈判技巧和国际关系处理能力。 国家发改委 & 财政部:借调熟悉宏观经济政策和产业布局的专家,确保贸易政策符合国家发展战略。 2.从学术界、智库引入专家 从高校、研究机构(如社科院、清华北大经管学院,最重要的是不拘一格,那里都行)选拔国际贸易、法律、经济专家。 重点吸纳熟悉 WTO 规则、自由贸易协定(FTA)、产业政策的专业人士,提升政策制定能力。 3.企业界 & 行业协会引入实战型人才 吸收华为、中兴、阿里巴巴、京东等大型企业的国际贸易法律专家,特别是在应对欧美技术壁垒和知识产权谈判方面的专业人才。 让中国贸促会(CCPIT)、行业商会的资深人员参与,确保政策贴合企业需求。 4.短期引入国际贸易谈判顾问 聘请曾在WTO、APEC、OECD、IMF等国际组织任职的资深专家作为顾问,提升谈判技巧。 借鉴其他主要经济体(如新加坡、欧盟)的经验,短期聘请国际贸易谈判专家提供培训。 在机构正式运作前,可以设立贸易谈判特别委员会,由该委员会负责协调贸易谈判事务,确保不中断现有谈判进程。赋予谈判团队更大自主权,对非核心议题可直接决策,无需层层审批。设立快速反应机制,应对突发贸易争端,如欧美对华出口管制升级等问题。建立企业界与政府之间的定期沟通机制,确保政策符合市场需求。在关键谈判前进行公开听证,提高决策透明度,争取社会支持。 当然,这事也可以在这次贸易谈判结束之后再说,具体看情况轻重缓急做决定。

    屏蔽
  • 莘莘游子

    中国为什么也必须设立类似的专门的贸易谈判机构? 答案是上面谈到的问题,基本都存在: 1.现有机制效率低,决策分散 目前,中国的贸易谈判涉及商务部、外交部、发改委、财政部、人民银行、科技部等多个机构,协调困难、决策层级冗长。 许多贸易谈判中的关键议题需要跨部门合作,但现行体制下,往往难以形成统一的战略立场,导致行动迟缓。 2.全球贸易格局剧变,挑战升级 中美贸易战持续,全球供应链重组、出口限制、技术脱钩等问题层出不穷,中国需要专业化、高效的团队应对复杂局势。 CPTPP、RCEP等多边协议的谈判越来越复杂,中国要争取在全球贸易体系中保持竞争力,必须有专门机构统筹谈判战略。 3.借鉴国际经验,填补体制短板 美国、欧盟、英国、加拿大、澳大利亚、韩国等国家都已经设立独立的贸易谈判机构,并取得成功。 目前中国没有类似USTR这样的机构,导致在国际谈判中存在专业人才不足、协调能力弱、谈判效率低的问题,必须迎头赶上。 4.增强全球规则制定能力,防止被动应对 未来,全球贸易规则将更加围绕高科技、数据安全、碳中和、供应链安全等新议题展开,中国不能总是被动应对,而要主动制定规则。 设立强有力的贸易谈判机构,可以帮助中国在WTO、G20、RCEP、CPTPP等场合争取更多发言权,保护国家利益。 所以,设立类似于美国或欧盟的国家级贸易谈判机构,是中国适应全球经济竞争的必然选择。该机构应直接向国务院或中央财经委员会汇报,统筹商务、外交、科技、财政等领域的贸易政策,确保高效决策。通过专业化谈判团队、跨部门协调机制、快速决策流程,提升中国的国际贸易竞争力,实现从被动应对到主动塑造的转变。

    屏蔽
  • 莘莘游子

    一般来说,设立贸易谈判机构能带来的好处: 1.提高谈判效率,减少官僚拖延 统一贸易谈判权,避免多个部门职能重叠、相互掣肘,减少决策链条过长的问题。 赋予谈判人员更大的自主权,使其能快速响应国际谈判的动态,避免错失时机。 2.形成稳定、专业的谈判团队 设立专职贸易谈判团队,培养长期稳定的谈判专家,而非依靠临时组建的谈判小组。 借鉴美国USTR、欧盟DG Trade等机构模式,打造法律、经济、产业政策、技术壁垒等多领域的专业团队,增强国际竞争力。 3.增强政策协调能力,确保国家利益 统一各部委的贸易政策,避免财政、商务、外交、科技等不同部门各自为政,形成合力。 通过高层级对接机制,确保贸易战略符合国家整体利益,而非局部利益。 4.提高国际影响力,增强规则制定权 贸易谈判机构不仅负责市场准入,还能积极参与全球贸易规则制定,提升中国在WTO、RCEP、CPTPP等国际组织中的话语权。 中国当前经济规模巨大,但在全球贸易谈判中仍缺乏主导权,设立强有力的谈判机构有助于扭转被动局面。 5.保护核心产业,加强技术谈判能力 近年来,中美贸易战、芯片战、供应链调整等科技和产业竞争加剧,中国必须有一支能精准应对技术壁垒、投资限制、出口管制的谈判团队。 通过专业机构,制定针对高科技产业、数字贸易、知识产权等领域的贸易规则,保护中国关键产业利益。

    屏蔽
  • 莘莘游子

    这篇文章很有意思,谈谈我的看法。 目前来看,这贸易谈判确实存在交流不畅,难以为继的情况。川普说这事不急,其实是快被气死了,不想谈了,谈不下去了,不够专业,是鸡同鸭谈,没法继续。中方反应只是回击,而不是技巧性地争取双赢。道理很简单:倘如没有站在美方的立场,理解美方的顾虑,解决美方的问题,同样无法获得美方的回报。对比加拿大和墨西哥的做法,非常有针对性,因此关税就被推后了,反馈很正面。 “这恐怕不是中共党魁一个人的决定,有可能是政治局常委或政治局的决定,也有可能根本就没有任何明确的决定,估计众人各执一词,谁也没有高招,但谁又都不愿承担后果,结果就是谁都不管事。" 虽然贸易谈判这件事情很重要,但这问题根本不应该到政治局讨论,与是否集体领导和个人独断专行也都没关系。政治局常委不是专家,专业的事应该交给专业的人来办。贸易谈判这件事,涉及的方方面面领域很多(财政、商务、外交、农业、国家安全等),即便是某一方面的专家也不行,而是应该有专人牵头,召集多个部门的专业人士开会决定。如果没有一个统一的决策机构,政策执行会变得零散、低效,甚至相互矛盾。这个决策机构,应该是贸易谈判的专门机构,不应该政治局。政治局是最高领导,可以听取汇报,一般不直接参与具体的讨论(讨论也不会有好的结果,大家都不懂)。 国际贸易现代国家经济和科技发展的关键支柱,在当今世界上,美国、欧盟、英国、加拿大、澳大利亚、韩国这六个经济体都设立了专门负责贸易谈判的机构,以提高决策效率和谈判专业性。其他经济体(如中国、日本、德国、法国、印度等)由多个部门共同负责贸易谈判,但缺乏一个独立、高效的贸易谈判机构,这会影响谈判效率和政策协调能力。考虑到中国这个经济体的特殊性,贸易量世界第一(2024年中国货物贸易进出口总值达到6.16万亿美元),对进出口外贸的依赖性都很高,以及国际处境的微妙性,非常有必要成立专门的国家级贸易谈判机构来专门对付贸易谈判和纠纷这类事情。

    屏蔽
  • jincao

    中国对美出口超,当然不可能做对等制裁。主要用力在在世界贸易中去美元化上就行,尽力用美元以外的货币推动所有外贸。

    屏蔽
  • runqun

    猪头作事-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无一例外。

    屏蔽
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