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星事件后,我带着孩子逃离了泰国国际学校

爸爸真棒 2025-01-20 16:16+-

演员王星在泰国被绑架至缅甸边境小城妙瓦底一事,在国内激起了不小的恐慌,这种恐慌首当其冲的就是泰国,据泰国旅行社协会估算,中国是泰国入境游第一大客源国,但出于安全顾虑,今年春节到泰国的中国游客人数可能下降15%左右,将给泰国旅游业造成数十亿泰铢的损失。

在这一波恐慌中,有一个意外的受害者:泰国的国际学校。

一部分原本都定好了要带孩子去泰国读书的家长,在事后犹豫乃至退缩了,需要重新考虑:

这时候带娃去那边,还合适吗?

Image

Image

Image

中国赴泰留学生破2万,低龄陪读家庭更多,

火爆背后是“性价比”

近十多年来,前往泰国读书的中国孩子不断增加。2012-2022年这十年间,仅就读于泰国大学的中国留学生人数就从9329年,激增至21419人,比排名第二三的缅甸(3708人)和柬埔寨(1443人)加起来还多三倍,占到了在泰留学生总人数的六成。

更特别的是,泰国还有很多中国“小留学生”。泰国拥有180多所国际学校,其中就有蒙台梭利、哈罗公学、贝赛思、Shewsberry等名校的分校,吸引了很多家长带着孩子来读中小学。

仅清迈一地,现在就已有近10万中国人,其中不少就是陪读的家长。一些国际学校已开始针对中国家庭推出特定服务,如中文教学辅导和专属招生政策。清迈新开的一个别墅区,吸引中国买家的主要卖点就是英国名校Mill Hill将入驻,业主还能享受30%的学费优惠。

Image

为什么清迈能吸引这么多中国孩子来就读?一位已移居当的朋友跟我分析,国内带孩子来清迈的家长可分三大类:

★一是受不了内卷压力的,多数来自北上广深等一线城市,有一些之前是在大理上学的,清迈既是大理的升级版,又可以是之后孩子去欧美大学的跳板;

★二是家长的价值观导向,向往自由自在的生活;

★第三类就是随波逐流的,不清楚自己想要什么,但听朋友介绍或认同大V的观点,也跟着尝试过来看看。

无论哪一类,中国家长之所以选择清迈的国际学校,一个很关键的原因是性价比。清迈府仅有170万人,却有多达18所国际学校,有着和英美私立学校一样的教学品质、优质外教师资和丰富多元的课程设置,国际学校选择多,但价格却很亲民,当地的整体生活成本也低。

这样,如果对国内教育不满意,又去不了新加坡、香港或欧美,清迈会是一个不错的选择,非常适合“既不想留在国内内卷,经济上又无法承担英美高昂学费”的那些家庭。

Image

在国内,国际学校一年的学费基本人民币20万起,加上住宿费、餐费等支出,每年开支30万都打不住。如果去英美澳加读私立学校,那还得考虑家长陪读的话,租房等一系列生活开支,费用就更惊人了,一大一小每年得花七八十万。

相比起来,清迈的兰纳国际学校一年学费在60万泰铢上下,相当于人民币13万;潘雅顿(Panyaden)国际学校仅40万泰铢上下,而这两所都已经是清迈前三的学校了,剩下的一般都在每年8~10万人民币(小学收费),这比曼谷第一梯队的学校年均15~20万的学费还要低。

Image

Image

这些年来,清迈为满足大量游客和中国定居者的需求,致力于打造适合“数字游民”的城市生态,月租金人民币3000元(1万4泰铢以内)的小公寓都可以有很多选择,而且都有相当好的物业、网络和共享空间。只要对生活空间的要求不是太高,这样的小公寓也能满足一大一小的居住需求。

Image

此外,清迈与国内无论是地理、文化还是生活形态上的距离都较近,适应起来要容易许多。清迈的大商场尚泰里到处都能看到中国品牌:大疆、Vivo、小米、海底捞,甚至蜜雪冰城,京东也正在做物流和电商,很多中介都会说中文,中国人可以“宾至如归”。

尤其是对那些爸爸在国内赚钱妈妈在清迈陪读的家庭,飞清迈无论是时间还是费用都少很多,孩子在成长过程中父母双方也就能尽量陪在身边。

Image

Image

中国家长们为什么又选择逃离?

安全问题可能不是关键原因

如果说国内家长选择清迈的国际学校,主要是因为性价比高,那么让他们顾虑的问题可就五花八门了,甚至每家的具体状况都有点不一样,相当复杂。

在这次妙瓦底的电诈案发生后,一些家长退缩的主要顾虑当然是:安全。有的人甚至觉得“整个东南亚都危险,别去”,对泰国的印象都来自道听途说:“那地方又穷又乱,为什么要去?”

耐人寻味的是,这种反对意见往往是爸爸更强烈。有一位妈妈原本坚持让孩子继续参加,但爸爸就大发飙,偏偏在不少情况下爸爸是“出资方”,全职妈妈没有争取的余地。现实是:家庭里出国旅游、游学安排筹划往往都是女性主导,男性主要负责拖后腿。乍看起来,似乎是男性对安全问题更敏感,但实际上,恰是因为他们不太参与前期筹划,也就谈不上综合评估各方面因素,出现什么风吹草动就根据单一因素一票否决了。

实际上,清迈是相当安全且儿童友好的城市,即便是那些选择离开清迈的人,原因也很少是安全,而有着多种多样的问题:有经济问题,有家庭关系问题(特别是妈妈独立带娃的压力和两地分居的问题),还有孩子学习没能达到父母预期的要求。有个陪读家长选择了把女儿送到清迈读书,又受不了学校教什么效忠泰王、佛教、跪拜礼之类,满地找更合适的学校。

Image

有的家长之所以选择来清迈,很大一个原因是语言环境:国内城市的国际学校,绝大多数学生都是中国孩子,就算在班上讲英语,课后还是说汉语;而到了泰国,生源的国际化,可以让孩子能更沉浸式地学习外语。但颇具讽刺意味的是,这两年正因为来清迈读书的中国孩子太多了,当地有些国际学校高达1/3以上的学生都来自中国,有时一个班上竟能有一半学生都是中国孩子,对这些家长来说,原先那种“更纯粹语言环境”的心理预期又落空了。

很多家长来清迈,原本是带娃逃离内卷的国内教育模式,泰国的课堂上也确实更注重鼓励式教育,激发孩子的内驱力,然而讽刺的是,中国人来得多了,又开始有人“卷”起来,嫌清迈这儿的学校教育过于宽松,似乎学了一两年下来也成效不大。特别是如果家长到头来还是奔着美本去的,那还得花费很多时间精力去鸡娃,此时他们恐惧的是没有退路:“我的孩子学习中等,就怕去了国内普通的国际学校糟蹋了。”

其结果,中国家长原本是为了带孩子来“躺平”的,最终却还是陷入摆脱不了的压力、焦虑和期待之中。几年前,当地的陪读妈妈们讨论的还是周末带孩子去哪里露营这样的话题,到现在越来越多谈到的仍落在孩子的成绩上。

清迈的课后补习班越开越多,甚至有家长一年花十几万送孩子去上补习班,那这和呆在国内又有什么本质区别?

Image

Image

好的教育究竟应该什么样?

泰国是个佛教国家,教育也确实“佛系”。

很多人来到清迈,原本也是被这里松弛的文化所吸引,有朋友甚至开玩笑说这里是“泰国版的大理”,“满地都是躺平的废柴同胞”。加上因为“不杀生”的宗教信仰,这里可以看到很多野生动物,空气也清新,宜居程度很高。不乏有家长发现,孩子来这里读书后,抑郁都治愈了,连生病的频率都下降了。

问题是,很多中国家长在选择清迈时,实际上考虑的重点不是城市生活的宜居性,甚至没打算融入进来,而是从性价比的角度出发,把这里看作是从中国前往欧美的一块跳板、一个中转站,在对孩子的教育规划上,也是“既要又要”的——既要“宽松”,又要好的结果,因为最终还是想靠好成绩拿到去欧美大学的敲门砖。

平心而论,清迈的国际学校在外教的配置和生源质量上是比国内一线城市的国际学校好很多。有一位家长在认真考察过后得出的结论是:

国内有一部分学生是因为在公立教育体系里读不下去或是不想读的,才转来国际学校,生源质量是参差不齐的。另一方面,虽然是国际学校,但国内引进课本都是经过教育部审核的,不那么原汁原味。”

也是因为看好这一块的发展,新东方等大型教育机构这两年积极入资清迈国际学校。

Image

不过,有一点是肯定的:清迈的国际学校在教育模式上肯定不同于国内。周轶君的纪录片《他乡的童年》(第二季,2024)最后一集就对准清迈的学校。其中一所中文公立学校,校方和家长对孩子的要求都不高,教学方法和评分标准也都下放给老师,老师是通过多元的评判而非单一的主课成绩来衡量每个孩子。

Image

在潘雅顿国际学校,还有早间集会冥想,教孩子通过正念练习来养成十二个智慧习惯,掌握分寸,培养坚定、耐心和宽容,保持冷静和专注。

片中最有意思的是最后对圆满师父的采访。他原本从辽宁来清迈陪读,结果生活久了,悟了,在此出家了。在他看来,家长对孩子的干预和塑造,都是自身的执念,真正的教育不应该是外求,而是寻找内在的东西。

Image

的确,关键的问题可能不是清迈的国际学校本身,而是家长们要想清楚,自己对教育的理解究竟是什么?好的教育究竟应该是什么样?

这还不仅仅是家长自身要想清楚,还应该随时了解孩子的心理,尊重他们的感受和意见,他们是否得到了更好的成长,而这最终涉及到我们想把孩子培养成什么样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