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觉得“小红书对账”挺好的,真的
两边用户各取所需的一次双赢。
这两天后台不断有朋友怂恿我聊聊小红书对账的事儿,其实我已经多次说过了,我对这件事没什么特别的感觉,一定要说的话,我觉得这事儿……挺好的。
真的。
这倒不是像鲁迅先生所说的“今天天气,哈哈哈哈”这种废话,而是我的真心实话。
首先我觉得随着TikTok盛传要被美国封禁,大量美国Tiktok难民涌入小红书,而小红书又不像抖音和TikTok一样内外有别,这件事本身就营造了一个中美两国老百姓真诚交流的机会。
交流无论如何一定是一件好事,哪怕它会产生一些不好的结果,它本身也一定是件好事。
尤其是在中美两个国家眼下关系风雨飘摇、面临诸多不确定性的时刻,两国老百姓有一个新的彼此交流的渠道,也许能为两国关系的增进起到意想不到的有利效果。
而考虑到小红书在国内各个平台中一贯是审核最为严格、最近又据传紧急招募了大量英文审核员,我们有理由相信小红书不会因为一批美国老外的加入产生太大的偏差,能够继续维持自身岁月静好、反应大家乐观向上美好生活的风格。
只不过,据说这两天,随着大量美国up主涌入小红书,大量国内用户开始与这些up主进行“对账”——也就是互相问一下彼此收入有多少、花销怎么样、房租贵不贵、吃的如何等等。
因为你谈“对账”的前提,是首先默认双方的用户是在两国国内阶层相近、从事行业相似的两拨人,并且抱着同样的诉求心态,来进行这场“对账”。
可是就目前的情况看,“小红书”其实是很难做到这一点的。据我了解,“小红书”在当年兴起的时候,很大程度上其实替代的是某乎上“年入百万,刚下飞机”那种炫耀式“答疑”的工作,大家觉得这种在某乎上名为答疑,实则炫富的答主无图无真相,于是选择了发图片和视频更加方便的小红书。早期小红书上比较火爆的一些UP主其实也都有这种痕迹,炫耀自己吃得好、穿得好、开豪车、住大house、今年又去哪儿玩了个爽等等。后来经过平台的历次整顿,才逐渐转向较为平和的展现自己的生活。
但我们不可否认的是,小红书上眼下聚集的,依然是国内对自己的生活最满意、最乐观、并且愿意秀出自己生活最幸福一面的那群人。
据“小红书”官方公布的资料统计,截至刚刚过去的2024年,某红书拥有3亿多活跃用户,男女比例达到3:7,95后占比为50%,00后占比为35%,一二线城市用户占比50%。
其实从这个比例我们也可以看出端倪——小红书上的主要用户,年轻人居多,城里人居多,女性居多,年轻女孩尤其多,而且超过三分之一的00后,意味着大量小红书用户其实还没有走向社会,自食其力的赚到自己的第一份工资。
一定记得,小红书的最初定位是个“小仙女秀场”。
而在目前诸多因素的影响下,当代年轻人在走入社会前对自己的收入预期,是普遍高于社会将给予他们的真实回报的,“超七成应届大学毕业生,相信自己十年内年薪百万”的旧闻还言犹在耳么。
当然,年轻人对自己的未来抱有乐观的估计,也是一件好事,这至少增加了她们消费的信心,不然你无法解释为什么在众平台中,小红书的带货能力目前是公认首屈一指的。
可是,与这帮幸福、乐观的年轻小红书“土著”们进行对账的,却是在美国完全不同阶层的一批人。
首先TikTok在美国的主要用户本身就是一批较为中间偏左的群体,在经过此轮二次筛选之后,那些宁可选择信任另一个中国app也拒绝使用马斯克或扎克伯格这些“资本家”运营平台的“TikTok难民”其实本身就是他们社会中的不满者,其中了包含大量美国社会的低收入群体用户。
比如在此次“对账”中我们看到有位美国用户这样说——有一位美国护士说她月薪是10000美元,但扣除税款、养老保险等诸项之后,“只能”拿到5400美元(约合四万人民币)。
然后底下一群美国人在秀自己更不好的生活,比如一个美国邮递员说自己即便加班加点,工资也就只有3600美元(约2.64万人民币), 这还是在工会替其争取的情况下。
再然后就是一些可爱的中国用户们,在可怜这些月薪只有几万块人民币的美国人民,说:哎呀,工资这么少,那边物价又这么高,你们这日子可怎么过啊!
再之后的感慨,自然是,原来美国也不过如此啊!
……
其实看到这里我忍不住有个疑问,那就是这些可怜美国人民的中国小红书网友们,他们自己这个月的工资到底有多少?甚至有没有进入社会尝试过挣钱?
再之后的疑问是,我们护士、快递员们会不会这个闲心上小红书。
我估计可能是没有的,因为去年年中的时候我好像刚看过徐峥演的《逆行人生》,隐约记得里面的快递员“单王”干一个月,也就是收入过万吧,那还是在上海。就这,沈腾这部电影依然被很多人视为美化了快递员们的真实生存状态,主角工资收入看的人想去跑外卖。
反正有一点是可以肯定的,三班倒的护士和忙于抢单的快递员应该不会有闲心陪着小仙女们经常上小红书逛逛,正如贾府的焦大不会爱林妹妹。
当然,希望我说这些,不会打扰小红书上与美国护士、邮递员们对账归来的朋友们得意而美好的心情。
但其实如果你真想了解中美两国老百姓的收入状况,完全不用通过这种个体比较式的对账,你花点时间,到网上查查两国官方公布的数据,真不难的。
中国GDP人均1万2,而美国是8万多。
在中国,其实月入1万元即1500美元以上的人,包括个体户、企业家在内,也只有3110万人,占总人口比例为2%。而在美国,实际家庭收入中位数是(2023年计)是8万美元。
从人均可支配收入看,美国是2.7万美元;中国是3万人民币。
而以实际购买力角度进行统计,以最常用的“汉堡算法”,1 美元约相当于 3.7 元人民币的购买力。
这些数据背后说明的问题和对比的真相是什么?我只列数据,不展开了。但我相信但凡一个受过中学教育的人都不难算的出来。
当然,我国改革开放四十多年来取得的成就显著、人民收入和实际生活水平提升成果十分辉煌,是个举世瞩目的奇迹。
但眼下就急于得出结论,说我们实际生活水平已经“赶英超美”了,而且还放开双方官方统计数据不论,用小红书上这种不精确、甚至有点“田忌赛马”的“对账”中获得的。我觉得这个结论是不是有点失之草率了?
归根结底,“小红书对账”这样双方不同阶层本着不同心态的比较一通,最终让双方各自得到的是什么呢?
我觉得,无非是一种心理的自我影射——双方都得到了各自原本想印证的那个结论罢了。
美国的“TikTok难民”们本就想发泄对自己的生活不满,想得到一个“美国政府纯傻x,让我们活的还不如中国人”的结论,他们如愿了。
而中国许多的小红书网友们,本就想得到一个自己生活其实很优越,很小确幸的结论。她们也如愿了。
不然你没办法解释为什么她们会跟老美说,我们一日三餐都吃的这个——
所以这又是一件挺双赢的事儿。
于是,就如我开篇就说的,我觉得小红书这么对账……挺好的。
写文章也有几年了,过去的时候我总觉得正确、严谨的结论很重要,因为人对自己所处世界的正确认知很重要。但随着这些年阅历渐长、见识的人越多。我的想法变了。
其实,真实对大多数人来说是残酷而“烫人”。大多数人其实不需要真实,甚至仇视那些告诉他们真实的人,他们乐于更在自己片面而不严谨的比较中为自己营造一个思想上的舒适区。
那你又为何非要把人家从舒适区里拉出来呢?让他们继续认为他们正确的吧。
快过年了,小红书的小仙女、小仙男们,过去总瞧不起七大姑八大姨们一过年就比孩子、比收入,从中获得廉价的快感。如今看,他们长大后,正逐渐精准复制自己的看不起的亲戚们的心态——在不严谨的比较中获得优越感。
但,真的,这也挺好的。、
毕竟做人么,开心最重要了。
————————————————
一定要说的话,这样的“对账”可能只有一个隐忧,那就是会助长美国国内目前已经不把我国视为发展中国家的那种思潮,而这个思潮会变相有利于美国政府推动对华的收紧政策。这是我们在宏观上的不得不预防的。
现在最希望这种错误思潮卷土重来的,大约是即将上台的这位。
但除此而外,我觉得小红书的对账让大多数用户获得了一份内心的满足与宁静(正如他们平时登陆这个APP为了获得的一样),我真心觉得这是一件好事。因为这就是多数人的诉求。
归根结底,在抖音或者小红书上试图得出严肃的比较社会学结论,是不是搞错了什么?这玩意儿本来就不应该打扰普通公众,它应该在更严肃的媒体上获得。也注定只有更少的受众,对它真的感兴趣。因为真相总是烫人的。
而那些习惯于接受他们定向选择信息的受众,我现在深信,小红书如今的这般对账,和这群受众之前一切对信息的定向选择一样,都是对他们温柔、也最美好的选择。
真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