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了一趟德国养老院发现 存钱养老 性价比挺低的

茱大莉 2024-12-19 12:42+-

  先生的外婆(下文简称外婆)一个人住,老伴十几年前走走了。她常懒得做饭,一天就喝杯咖啡吃点面包土豆。天气好的时候出去见见朋友,然而身边朋友近几年陆续也走了大半。

  她身体好于大多数同年人,85岁在还爬山、骑脚踏车,直到一次意外摔倒,臀骨受伤,出了院后爬楼梯很艰难,而住了几十年的老公寓在四楼。两个女儿一个还没退休,一个住在别的城市,只能偶尔来探望;身边朋友和她年纪差不多,谁也爬不动四楼、来送饭照顾。医院开的药她常忘记吃,恢复得很慢,日常起居不能自理了,最终还是搬到了养老院。

  她91岁生日,我们接她出来吃饭庆祝。外婆反应都已经很迟缓了,说话都费劲。话和话间隙,常看到她恍然走神,电话铃响了好几遍,她也无知无觉。婆婆说给她打电话,得连续打三次才能接通:第一次让她反应过来,第二次让她起身,第三次才能接到电话。

640 (7).webp

  德国中档养老院环境

  养老院算是中档标准,每月费用个人承担1500欧,医保承担2500欧。房间宽敞明亮,有独立卫生间,床边、桌边、卫生间都有紧急救助按钮,厕所浴室做好了防滑和扶手。一楼有café和花园,可以享用咖啡甜点,晒晒太阳;二楼是餐厅,菜单每天变更。

  经过餐厅的时候,看到一个二十出头的金发女护工,正搀扶着一个老太太入座,表情耐心和蔼。走廊墙上,挂着一个大型自制日历,上面记录了每个老人的生日。走向电梯,刚好碰到护工推着小推车派药,就让外婆吃了药才走。经过前台,我看到上头摆着一个老人满面笑容的照片,“ 她是这个月的寿星吗?” 我问先生。 先生细细一看上面的文字说,“她昨天刚去世”。

640 (8).webp

  餐厅和生日日历

  午饭外婆没吃多少口就放那了,下午回养老院里,在娱乐活动房里给她办了个小生日party,亲戚朋友来了十多人。养老院的工作人员已经提前把房间布置好了,还提供咖啡,我们只需带些甜点。吃吃喝喝聊聊不到一小时,外婆就已经累了,我们推着她回房间。

  沿途的房间门都开着,老人们都坐在沙发上看电视。有个头发稀疏的老人独自坐在走廊的一个角落,呆滞地抚摸着一个毛绒小猫,张着嘴,口水流下来,滴到了玩偶上。

  晚上我们三人出去吃饭,外婆埋怨为什么不带上她,可又实在累得只能瘫坐在沙发上,关门的时候,我看到她盯着电视的眼睛已经眯起来了。

  老人一年里就盼着生日和圣诞,今年圣诞本来计划带上外婆去德累斯顿过,养老院护理员工说老人身体状况不佳,不建议老人离院。

640 (9).webp

  德累斯顿

  大部分人,想到存钱养老,我们准备的,并不是身体健康、自己在家中、能照顾自己吃喝拉撒的那段时间,因为这个阶段也花不了多少钱;我们未雨绸缪的,是当自己身体情况很差、行动不便、无法自理,需要请护工或住养老院的时候,以及得了大病,治疗和住院的钱。

  而此刻,当我看着外婆这个已经算是非常不错的人生终点:在发达国家,有家庭有孩子,也有钱养老,在一个环境不错、有人性的养老院终老,我意识到,最好的光景,不过也就这样 ——  伴侣先走,孩子都忙,绝大部分时间还是一人混混沌沌地坐在沙发上,在电视前,旁观着世界的发生;除了一日三餐有些变化,日子大同小异,忍着这里痛那里疼,熬过剩下的时间。

  每次去老人院,目睹老人们的生活,都让我不得不对这个特殊的生命临终阶段加以思考。

  我想了三件事:

  1.质量大于数量

  年初我做了个需要开刀和全麻的小手术,就在医院住了两天,也足以让我浅尝久卧病榻的痛苦:躺在病床上,手上插着针管,身上插着尿管,翻身起身都得小心翼翼;睁眼闭眼都是医院的天花板,吃得都是无味的医院配餐;回家继续卧床休息了近一周,这段时间就是无限地忍受疼痛和无所事事。

  躺到腰酸背痛的时候,我在想,养老花几十万,就是为了延续这样的时光吗? 这样再活几月几年,虽说更长寿,实际上是享福还是受罪呢?我在乎的是这些时光是如何度过的,我在乎的是生命的质量,而不是时长。如果让现阶段年轻健康的自己,省吃俭用,转移年轻时候去探索、去尝试、去享受人生的机会,去延长这段生命能量很低的阶段,在我看来,非常不值得。

  2.如何分配人生不同阶段的资源

  钱不是目的,钱是手段,是用来较换生存必须品以及丰富我生命体验的手段。人二十到五十岁,和老了退休后、临终的生命质量是不同的。那么就得想透彻,什么东西什么时候去体验,这个感受、这个快乐、这个满足感是最大的。总说趁着年轻多奋斗,可是等老了再去享受奋斗的成果,感官、胃口都已经退化了。换句话说,同样的体验,延迟到年老的时候再去感受,性价比就低了。

  趁着现在对新的体验有浓郁的好奇心,对世界还有强烈的探索欲望,还有着年轻健康的肉体,应该适时享受。 我们一直被教导的就是延迟满足,抠抠搜搜为了未来,但现在我意识到,有些钱,就是应该趁着年轻时候花,有些东西就该现在体验。

  3. 临近终点,主动结束生命,并不遗憾

  朋友聊起她奶奶存款还有近百万,就防着哪天不行了需要抢救,手头上还有点钱。她不出去旅游,也不下馆子,没有什么娱乐,甚至不怎么出去走动,过往几十年的节省,就是为了能“走得体面”。

  如果临终病痛带来的折磨已经远大于对生活的享受了,我更愿意拿着十万,热烈地、随心所欲地,再活一个月,甚至就一周:把所有自己喜欢的一切,再体验一遍,和爱的人们好好的告个别,穿戴上自己最喜欢的衣服首饰,还得请个造型师,把我捯饬得漂漂亮亮,自己选个吉时走。

  已故的琼瑶留下《当雪花飘落》表明心声:

  时间已到,生命不会更好,不拖累所爱,也超越病魔,我心翩然自如,奔放快乐。

  我并不为她自己主动选择离世而感到遗憾,相反,认为自己这一生过得值得、觉得满足的人,才能这样潇洒告别生命。

  人在二十几岁,不会深想这些事。在大城市工作,远离父母和家乡,远离生命的轮回;青春,没有前后,是单独的一截时光。我是正绿着的叶,远离了根,也不曾思量会在秋天飘零掉落。

  在三十几岁的壮年,能看一眼生命的终点,对我来说,像一个激灵被叫醒了,激发了熊熊的、想要好好痛快活一场的热火。生命中,有什么是我真正想要体验的呢,不是盲从人群,也不是吻合社会模板;什么人,什么回忆,是我在临死,会想起来会珍惜的呢?

  思考死亡,不是想着怎么安死,而是想着如何好好地活。死亡,是给生命剥去了层层的迷障,留下的我们最在乎的东西,就是我们为之而活的精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