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张照片的对比:神学院敌不过麻省理工学院
在伊朗官网上,总能感觉到一种似曾相识的味道:革命的味道。事实上伊朗一直在革命,报道中哈梅内伊总被称为“伊斯兰革命最高领袖”。
革命,那要动真格的。哈梅内伊就说,光对以色列总理内塔尼亚胡发出逮捕令还远远不够,他和那些犯罪头目“必须被判处死刑”。
为了革命,必须抓军队。28日,哈梅内伊在纪念海军日活动上强调伊朗军队必须提升战备状态和作战能力。他指出,海军是当今世界一支至关重要、决定性的力量,武装部队最重要的任务是防止入侵,因此,必须采取行动并突出国家的战斗力,使那些敌视伊朗的人切实感受到,任何冲突都会给他们带来巨大的代价。
伊通社发布的照片显示,在一个不大的屋子里,哈梅内伊坐在椅子上,旁边立着话筒,一群身穿军装的将军跪在地上,两手放在腿上,认真听讲。地上应该是地毯,这要是中国装修队安的那种实木地板或地板砖,时间长了膝盖会受不了。倒是旁边的摄像记者都站着,因为跪着看不到监视器。
我们不了解伊朗的规矩,但能看出,场面很庄重。另外,哈梅内伊不仅是最高领袖,他本身也是宗教领袖。但无论如何,在外人看来,一群军队高级官员跪着听最高领导人作指示,也还是有很大的不适。刘罗锅和和珅也都跪过,但那是清朝,而伊朗将军们身处今天。
同样是领导人,作为伊朗的敌人,以色列总理内塔尼亚胡和自己的军人在一起时则是另外一种画面。在与总参谋部高级军官讨论加沙作战方案时,内塔尼亚胡坐着,将军们也坐着。面前摆着电脑,讨论起来有据可查。
当然,也有站着的时候。不过,内塔尼亚胡坐着和时任国防部长加兰特对话时,身后的男女军官也在讨论问题,而是没有双手垂膝,而是边说边指向前方大屏幕上的作战地图。
内塔尼亚胡和国防军士兵在一起的画面看上去也很轻松。在加沙行动开始后不久,内塔尼亚胡到基地视察,同士兵们轻松交流。年轻的军人全副武装,手里提着自动步枪,而因为靠近前线,内塔尼亚胡自己也穿着防弹衣。
不过,这种穿戴对内塔尼亚胡来说很习惯,因为他本身就曾经是一名国防军军人。
如果叫内塔尼亚胡换上袍子,他肯定会很不习惯。更别提让一堆将军们跪在自己面前,他肯定会慌得疾步上前搀起对方,折杀得连中国话都秃噜出来:这可使不得!
然而,最高领袖就很适应。所以说制度很重要,制度到位,就很容易习惯,再别扭都能习惯。
我们不能把话说绝,哈梅内伊也有和群众欢聚一堂的场面,当然也包括军人。但是,将军们跪着就是跪着,以色列国防军开会不是这样。
差在哪里呢?伊朗和以色列当然不一样,而且不一样的地方很多,最简单一条,伊朗有丰富的石油资源,而以色列是个资源贫乏的国家。不过,伊朗是发展中国家,而以色列是发达国家。伊朗人口是以色列人口的9倍多,但是以色列的GDP却是伊朗GDP的近一倍半。
为什么?原因很多,从历史、政治和经济等各方面都能找到。但较为简单的办法是看看照片,对比一下中心人物——哈梅内伊和内塔尼亚胡——也可以找到一丁点原因:学历背景。
公开资料显示,哈梅内伊先是在马什哈德的传统伊斯兰神学院研读神学,1957年前往伊拉克纳杰夫,那里是伊斯兰教什叶派的圣城。在纳杰夫过了一段短时间后,他返回马什哈德,在1958年开始于库姆定居,参加阿亚图拉鲁霍拉·穆萨维·霍梅尼所讲的课程。他在1963年因牵涉进伊斯兰活动而在南呼罗珊省比尔詹德被捕。他在不久后获释,随后在马什哈德的宗教学校和清真寺教授辞章之道。
可见,哈梅内伊一生围绕神学,求学和日后工作、从政都是这些内容。天长日久下来,脑子里东西肯定很多,但都离不开伊斯兰教。
内塔尼亚胡则是另一种画风。14岁时随曾任康奈尔大学教授的父亲赴美定居,完成中学学业。1971年在麻省理工学院获得建筑学学士学位,后又在1973年麻省理工学院斯隆管理学院获得管理学硕士学位,此后在哈佛大学旁听政治学课程。其间第四次中东战争爆发,内塔尼亚胡回国参战,战争结束后返回美国继续完成学业。
毕业后,内塔尼亚胡返国从商,后进入外交界,1996年首次出任政府总理,后又两次担任总理,为以色列自1948年建国以来任期最长的总理。
哈梅内伊的求学和内塔尼亚胡的求学完全是两个路子,后来哈梅内伊搞神学教学、从政,内塔尼亚胡从商、从政,也反映的是伊朗和以色列的两种国情。现在,两人都在各自的国家担任最重要的职务,照片里讲的都是大事,但还是能感觉到,真正的较量并不取决于现今,早在两人的青年时代,在各自的校园里,其高下已经分了出来:虽说术业有专攻,但伊斯兰神学院终究不是麻省理工学院的对手,前者出教士,后者则是科学大师、诺贝尔奖得主的荟萃之地。
不过伊朗不服。不服也好,那就比,反正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