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陆留学生的爱情和文学
大陆留学生的爱情如何,没有人作过专题研究,所以没有一个全面的了解,但最近风靡大陆的“留学生文学”中,可略见端倪。
光看以下一些大陆留学生写的文章亦可“顾题知义”,如“他和三个女人的故事”、“娶个外国女人做太太”、“与男人共舞”、“离婚”、“ 一起震惊社会的团聚官司”等等。(其中“团聚”二字应加上引号。)由此可见大陆留学生圈子中,爱情与婚姻及男女情缘的缠绕纠结、错综复杂在令人在在称奇。
现代固然缺乏荡气回肠的情爱,但问题是“爱”并不能抽离现实与社会独立而“顾影自怜”,首要问题是要吃饱肚子,才可以上演“情到浓时”爱情。尽管美、加、澳不少大陆留学生已托六·四之福搞妥了居留,澳洲雪梨已出现“令大陆人来劲儿”的“小上海”,北美大陆留学生课馀也可大打其工,不怕饿死,但超负荷的体力劳动和感情负担并驾齐驱,使一些同胞被种种恶疾和癌症夺去生命。光雪梨一地年来已有近数十个大陆留学生因积劳成疾患病死亡。
大陆的“留学潮”可说自一九七八年开始,至今已逾廿年。
据说有三分之一走出国门的大陆留学生,皆能投入当地生活,投人商海,其中也有不少获得成功,实在令人振奋。其实,经历过文革、六四风暴的中国人,甚么没有见过,何处不能安身?自是“适者生存”之表表者。
另外,有一个可喜现象,就是“留学生文学”的崛兴,该类文学之火自“北京人在纽约”、“曼克顿的中国女人”开始烧起,紧接着燎起旺势,各种围绕着海外留学生题材的作品包括纪实文学,突然在中国一片萧条的“书市”中“兴起”,也可说是异数。
随后而来的,有“巴黎不是梦”、“娶个外国女人做太太”、“上海人在东京”、“一个中国人在以色列”、“枫叶旗下”等。
留学生涯原是梦,再加上不少“留”而不“学”,仅抱着“洋插队”到国外做苦工赚钱的悲壮心熊,文字自是激情惨烈凄酸。其中一位叫武力的作者写道:
“快三十岁的人了,丢下记者这美差不干了,跟着大队人马“洋插”去了。
当时总觉得一定能混出个人样儿来。到了,傻眼了。语言不会,特长没有,工找不到,朋友也都丢了。路上被人打,餐馆裹被人侮辱,海滩上被人歧视,还要忍受同胞的欺骗,顶着每天十六、七小时超负荷的体力劳动,亲身的经历让人觉得这世道太艰难……”
“曼克顿的中国女人”,却是别种世界。
一位自命不凡的普通女子,千方百计到了美国,半工半读,苦苦挣扎,最后终有奇遇,嫁给条件上佳的洋人,学业有成,且成经济动物,从商有道,这对大陆成万上亿女性来说,自然极具震憾力。这本“曼克顿的中国女人”写来文笔流畅,内容充实,又具吸引人的元素,畅销自不稀奇,而“留学生文学”之潮,亦当此应运而生。
“留学生文学”文字上没有甚么特色,缺乏文采,艺术技巧上也没有独创,欠缺才情,但一字一泪,写的是活生生的“人”,有血有肉,非常实际,非常感人,把留学生的真实生涯、感情、煎熬,赤裸裸、血淋淋地撕碎、展示人前,而最感人的,正是那有血有肉的“实际”。
如今,“留学生文学”又进入另一境界,已摆脱以上挣扎生涯的描写,而是渐入佳境,大写这班“储材于外”人士的成功,而且“融入主流”,以英文写作和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