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们都决定离开中国
中国人在英申请庇护人数上升:更多中产出走为避政治经济压迫
24岁的俞斌,浙江南浔人,曾在上海担任商业顾问。他因参与“白纸运动”被拘留过三次,来到英国后便申请了政治庇护。俞斌称自己的选择并非出于经济原因,而是源于他对中国中国政治环境的深深失望。
“封城期间的高压政策让我对体制感到绝望。”
他在接受美国之音采访时提到,上海的封城和高压政策让他感到极度压抑,而乌鲁木齐火灾事件后,全国各地的抗议更是成为他决定离开中国的关键点。
尽管在英国的生活条件远不如在中国时的舒适,但他认为自由和表达权利是值得为之奋斗的。
庇护者动机转变:从经济到政治
根据联合国难民署的数据,自2012年习近平上台以来,到英国申请庇护的中国人人数从2012年的798人增至2023年的2384人。在疫情旅行限制放开的2022年,人数曾达到2747人。观察人士指出,在申请庇护的人数增长的同时,庇护者的动机也从单纯的经济考虑转向了对政治和社会自由的追求。
在英国从事移民法律工作的黄华,见证了过去二十年来中国庇护申请者动机的转变。黄华回忆道,在1990年代末和2000年代初,申请庇护的中国人多来自福建省。他们通常通过非法手段进入英国,目的是为了摆脱经济困境。这些早期的庇护申请者大多并非因为政治原因,而是为了获得在英国工作的合法身份,以改善经济状况,包括偿还偷渡费用。
“那些年,申请庇护对他们来说更多的是一种谋生手段,”黄华说。“他们报难民并不是因为政治迫害,而是为了获得合法身份,好在英国打工赚钱。” 但他指出,近十年来,申请庇护的中国人群体构成发生了显著变化。如今,越来越多的申请者来自中国大陆的中产阶级,尤其是年轻的知识分子和专业人士。他们的动机逐渐从单纯的经济目的转向了政治和社会自由的追求。
“现在的申请者越来越多地基于政治原因,”黄华解释道。“他们不再只是因为经济困境或单纯为了赚钱而选择申请庇护,而是出于对中国中国政治环境的不满,以及对个人自由的追求。” 这些申请者往往在中国中国有过较好的生活条件,但对日益严峻的政治压迫和社会控制感到失望,从而选择离开中国,寻求一个更自由的生活环境。
为了下一代不被中共洗脑
子女的未来成为许多中国家长选择离开中国的主要原因。来自东北的曾女士已经在英国生活了十年,目前在唐人街打工。她指出,虽然在英国的生活并不容易,但她仍然选择留下来,因为她相信这里的环境对孩子更有利。
“中国对教育和文化的控制越来越严格,我不希望孩子在那样的环境中成长,”曾女士告诉美国之音。她认为,尽管经济上有所牺牲,但在英国,孩子能够接触到更多元的思想和文化,不会被迫遭受单一思想的强制性灌输。
黄华的观察也佐证了这一趋势。他提到,越来越多的庇护申请者不仅是为了个人自由,更是为了给子女找到一个更自由的成长环境。他们担心子女在中国会受到政治洗脑,因此选择在国外定居。
“这些家长中很多人曾在中国拥有稳定的生活,但他们最终选择放弃这一切,为的是给孩子一个不受中共洗脑的更好的未来,”黄华补充道。
严酷清零政策的影响
政治压迫是越来越多中国人选择申请庇护的重要原因。许多人因在中国的社交媒体活动受到监控,甚至因为发表言论而被公安“喝茶”警告。黄华提到,他接触的很多庇护申请者都有翻墙上外网的经历,通过海外社交媒体了解外界信息,因而成为政府的“关注对象”。
尽管政治和对子女未来的担忧是许多中国人出国申请庇护的主要原因,经济压力依然是一个重要因素。来自山东的王台(化名)就深受严格的清零政策影响,他在中国经营着一家小生意。然而,疫情期间严格的封锁和管控措施让他的生意几乎无法维持。“疫情让我们做小生意的人没有活路,政府的封锁措施一刀切,完全不考虑我们这些小商户的生存,”王台无奈地说道。
“疫情前我们虽然辛苦,但还能养家糊口,但疫情之后,一切都变得无法承受。”为了生计,他选择前往英国,尽管这里的生活并不容易,但他仍然感到这是唯一的出路。
疫情的冲击不仅限于经济层面,它还放大了许多人对中国政府高压政策的不满。俞斌回忆起上海的封城时说道:“封城期间的高压政策让我深感压抑,你不知道明天会不会突然被封,哪怕只有几天的缓和,心里也一直紧绷着。”
他表示,这种不确定性和政府对公民生活的强力干预,让他感到无法再继续生活在这样的环境中,最终选择在英国寻求庇护。
黄华也指出,疫情期间,中国政府进一步加强了对言论和信息的控制,许多有独立思想的人因此受到打压。
“疫情使得很多人意识到,政府不仅控制了他们的生活,还试图控制他们的思想,这成为了许多人选择逃离的一个重要原因。”黄华说。
“这些人不再是单纯的经济移民,他们有强烈的政治诉求,希望在一个自由的环境中生活,”黄华说。
他还提到,一些庇护申请者因宗教信仰在中国受到迫害,或者因表达与政府不一致的观点而遭到威胁,这些都促使他们选择离开中国,前往英国寻求庇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