奥运之后的法国 还有这几处绝美目的地值得打卡
沸腾一时的巴黎奥运会刚刚落幕,里尔、里昂、南特等法国城市都成了赛事举办地,但海上项目却偏偏舍近求远,放到马赛去。
明明巴黎附近、圣米歇尔山-圣马洛一线的英吉利海峡南岸,就是世界帆船和冲浪运动的顶级胜地。
不过巴黎人却认为,不办奥运才能保证这个度假自留地、海上后花园的安静。这里正是传统意义上法国最大的少数民族地区——布列塔尼的核心区域,在这里美美地赶个海吹吹风,才是最惬意的事。
圣米歇尔山
首先起个大早,乘坐七点半从巴黎蒙巴纳斯车站(Montparnesse)直达布列塔尼门户蓬托尔松(Pontorson)的TER火车。
一路上车窗外都是印象派浸淫其中并广泛描绘的北法乡野风光,甚是养眼。
从蓬托尔松乘接驳车不多会儿,天主教位列耶路撒冷、梵蒂冈之后的第三圣地,同时也是世界遗产的圣米歇尔山(Mt.St Michel),便远在天边近在眼前:脚下是一条小河,两边是辽阔的草场;视线尽头,一座锥形的小山冲破海中流沙,拔地而起;小岛上依山而建的花岗岩建筑群,则如婚礼蛋糕一般;制高点是哥特式教堂高耸入云的尖顶、金色的圣米歇尔雕像在此手持利剑直指苍穹。
公元8世纪,天主教传教至法国北海岸地区,当地主教梦到大天使圣米歇尔在其额前轻点了一下,得到神启的前者,在海上修建教堂,奉献给显圣的天使长。断断续续建了二百多年,才有了今日所见的宏伟建筑。
打开手机地图,这座海上仙山仿佛伸入英吉利海峡的一只蜗牛触角。虽然有免费摆渡车,但体力允许,还是走过那条两公里长、建于150年前的长长栈道,听着潮水汹涌,即便信仰不同,也难免会有通往天国的朝圣感。
只是这神圣感也难抵时值正午的生理反应。好在那家历史和栈道同样悠久的“妈妈菜”La Mere Poulard,就在岛上唯一的出入口和主路旁。不能错过的自然是这里的创始绝品西式蛋饼omelette——Poulard妈妈在19世纪发明它时,正是考虑到登山和观潮者可能无法按时吃饭且饥肠辘辘,于是将煎蛋卷和膨化蛋奶酥合二为一,口感和能量都瞬间爆棚。虽然价格不菲,但也差不多可以让一个成年人饱腹,且节约了时间,倒也公道。
下午沿着环岛主路爬圣山,正好消化掉中午吞掉的超级卡路里炸弹,但要记得在黄昏前占据一个面向大陆,也就是朝南的好位置:每天晨昏两次壮观的涨潮,会让圣山和大陆之间的流沙,乃至来时的栈桥瞬间被淹没。这里成了彻底的孤岛仙山,那也不怕,既来之则安之,华灯初上时,回到刚才的妈妈菜,在早就订好的位置落座。
至于吃什么,从包括海明威和圣罗兰在内、满墙名人光顾的照片就不用看菜单了——肯定是布列塔尼砂锅(cocotte)啊!砂锅量大味美,甚至会占据你吃甜点的胃口,但也别忘记买点这里的各式花样手工饼干。尤其是布列塔尼酥饼(galette),那一圈独有的漂亮蕾丝边让人不舍得下口。
这家百年小店虽然也提供住宿,但是性价比不像餐饮那般高。建议还是住在大陆上,尤其栈道和小河之间的几家客栈,除了可以饱览掠过圣山和圣像的海上日出,更能实地体验九曲十八弯的库埃农河(Couësnon),是如何鬼使神差地把本来属于布列塔尼的神山,在几百年的时光里划到诺曼底的地界里去的。此为后话。
伴随着四周的潮水退却,整座圣山却越发灯火通明,静待来客探幽。从陡峭的阶梯一路往上,就是整座岛和山的精华——圣米歇尔修道院及教堂。直到9月底,每晚9时后,修士们准时就寝,这里非但没有成为鬼城,反而正式变成夜游者的乐园。历经千载沧桑的石墙上、廊柱间,各种转瞬即变的灯光、投影,让宗教画动起来,演绎着两千余年的天主教史;而每到一处稍大一些的厅堂,总有一袭如古希腊罗马神话中的仙子打扮者,让竖琴、长笛、风琴仙乐飘飘,任谁都会有神游天国之恍惚感。
不用担心玩得太晚回不去,到大陆的免费摆渡车开到后半夜;唯独需要小心的是自驾者:潮水的威力傍晚领教过了,还是把车停到高处比较保险。
02
圣马洛
从圣米歇尔山经蓬托尔松向西,一小时后就到了圣马洛(St Malo)。作为世界级海洋运动的胜地,地峡形成的天然良港里停满了密密麻麻的私家游艇和帆船,挂满了冲浪板。趁着早潮之后的风平浪静、游人也不多,正好租船下海。下海却发现完全不能像在南部普罗旺斯那般享受阳光海浪的惬意,英吉利海峡的海水更为阴郁、海风也更加彻骨,但一段苦其心志后澡雪精神的体验,却更有出海的仪式感。
出海如出征,之前当然得有点硬货打底。布列塔尼是法国的甜品之乡,圣马洛则是其中的精华。随便走进一家饼屋(crêperie),除了传遍法国、欧洲甚至世界的布列塔尼煎饼(crêpe),近年为东京、香港、上海等东方都会新宠的安曼卷(kouign amann),更能同时满足饱腹、解馋和不占肚子这三项指标。
不同于典型法语的名称暴露了这道点心的布列塔尼血统:kouign是布列塔尼语中的糕饼,amann则是黄油。和所有布列塔尼甜品一样,本地特产黄油是其中的灵魂。而这道甜品如同中国的腊肉和臭豆腐一样,也是个厨师伟大的将错就错——黄油全化了,只好以堆栈的方式反复涂层盘旋,形成螺旋效果,比法式甜点常见的千层酥难度和口感都加倍。
这里海洋运动的传统,源自“二战”之前和几百年海军军港的历史,因此这里也是海魂衫的故乡,难怪街边小店里最多的就是这样的蓝白相间衣服。而更早之前,这里是法国版的梁山泊,千年来海盗出没。老城南侧城墙边,和英国东印度公司分庭抗礼的双子星德鲁安(Trouin)和絮库夫(Soucouf)的雕像在此守护自己的家乡。雕像身后的絮库夫故居博物馆里陈列的这两位海军之父的“丰功伟绩”,军事迷得去南边拱卫老城的要塞城堡(Fort de la Cite),市政和远洋博物馆里各种精美的古战船,还有二战博物馆里悲壮惨烈的战场实景看过,才算过瘾。
更彻底的海洋迷还要早早回到老城,趁北城墙下那座海洋馆没有关门进去参观。这座海洋馆绝在可以乘坐模拟潜水艇和海洋生物亲密接触。想到法军史上最传奇的潜艇正是以圣马洛人絮库夫命名倒也合理。而海洋馆西侧,有座雕像在作指点江山状。一看大名,原来这是絮库夫的偶像——发现了加拿大的卡地亚(Cartier)船长。
不过圣马洛也不止有辈出的海盗,此地最受敬仰的乡贤,浪漫主义文学之父、政治家、外交家夏多布里昂的故居,就坐落在海洋馆另一侧。夏氏本出身本地望族,如今豪宅院墙内除了纪念馆,大部分区域是以文豪命名的酒店,建筑装潢极具新古典主义布列塔尼地方风格,是个下榻的不错选择。
天色尚早,那就趁着潮汐还没来,再出趟海。北码头不远处,和“二战”战场小贝岛(Petit Be)相邻的大贝岛(Grand Be),正是文豪长眠之所。和给自己早早写下的最长“墓志铭”、厚厚的《墓畔回忆录》形成鲜明对比的是,面朝大海的夏氏之墓却简洁到不著一字、不留一丝主人个性痕迹。如此是真名士自风流,不禁让人感叹:雨果早早发愿“要么成为夏多布里昂,要么一事无成”不是偶然的。
晚餐之前,还是在城墙西北一线找个类似狙击手的位置,眼观六路。只因这里是全世界潮汐最高纪录的保持者,每逢农历月初,潮汐最高可达十五六米。惊心动魄之后,圣文森特主教堂(Cathedral St Vincent)是最好的心安之所,其中最具建筑艺术价值的是地面的马赛克装饰。
当然,最好的压惊是通过胃。把高潮交给那条城中干道老肉铺街(Rue de Vieille Boucherie)。举家同游者大可以让各式布列塔尼火腿、风肉铺满桌布,一人食也该用牛羊肉大串和奶酪拼盘犒劳自己,郊外一望无际的草场,就是法国最优质的牧区,牛羊肉和奶制品自然错不了。至于喝的,当地人最爱的苹果西打酒,颜色就如这染红英吉利海峡的夕阳,只是贪杯当甜水喝的话,等意识到其后劲,你的意识就会比眼前风景还模糊了。
至于最后的甜点,不能错过的是街上9号、在各种榜单上长年霸榜的Sanchez手工冰激凌屋。满满当当十几米长的四个大柜台里,整整一百种冰激凌,让人在选择困难症爆发之前先要克服密集恐惧症。但量大味美不消说,4球标准装足可以当双人份的简餐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