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尔滨的夏天 松弛感直逼法国巴黎

悦游CondeNastTrav 2024-07-31 20:35+-

提到哈尔滨,冰雪大世界、冰城、大雪人,相关的词条始终绕不开东北显著的符号记忆。但随着越来越多年轻人站在哈尔滨的夏天,向没去过的人传回温润凉爽的温度、松花江岸边温婉的夏日晚风,“尔滨”又火了。

这座地处松嫩平原东部,中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的省会城市,用它的清爽和松弛迎来了一批又一批新鲜的面孔。

“去哈尔滨过夏天”“26度的夏天”,尔滨像一个厚积薄发的少年,没有被选中时,便默默积攒能量,无抱怨亦不自弃,待到遇到欣赏它的伯乐们出现时,它便用最好的状态敞开迎接。

何处寻清凉?尔滨在此。

01

从冰城到夏都

尔滨也有AB面

哈尔滨的夏天是什么样?单凭想象仍旧模糊。但当“东方小巴黎”“东方俄罗斯”的title出现在你面前时,松花江上的日落、江滩边上散步跳舞的人们、被欧式建筑包围的城市氛围、如童话般的索菲亚教堂,便一一尽数了属于哈尔滨的气质。

从冰城摇身一变到夏都,不少京津冀地区的候鸟人群,来哈尔滨康养避暑。“上这儿过完凉爽夏天,秋天再回老家。”

对于年轻人来说,哈尔滨的夏天如此吸人,不止于城市欧陆风情的文化底蕴,而是因为它是一个适合吹着凉爽夏风Citywalk的城市。体感温度适宜,人群便在哈尔滨的夏季散开涌动,当欧式老建筑在眼前愈发清晰时,对哈尔滨的感受也立体起来。

即便是没有来过哈尔滨的人,也对圣索菲亚教堂不陌生。这座中国境内保存最完整的拜占庭式建筑,成为全国各地游客必来打卡的胜地,这里也一度为摄影师提供了很多拍摄思路。小红书和朋友圈里,俄式风情写真、圣索菲亚教堂拍立得纪念照,让圣索菲亚教堂以一种更新的方式出圈。饱满巨大的绿色洋葱穹顶搭配砖红色建筑,衬托出金色十字架的华贵气息。

漫步在这里,时间与空间仿佛被叠合,若是冬天零下二十度的气温,让大家争着抢着迅速在建筑外观拍照打卡后再匆匆躲进室内,但在哈尔滨的夏天,则有一种即兴漫步,不疾不徐的轻巧感。游人如织的时候,也不用排队等候,不妨环绕建筑慢慢欣赏,进入教堂内部,典型的东正教风格逐渐显著,周二到周日,从早晨八点到傍晚五点,会有钢琴、手风琴、小提琴演奏。

或许在哈尔滨的夏天,大家拥有各自的夏忙节奏,忙着体验忙着感受,只不过这一切都是慢慢发生的。

02

在哈尔滨“卖呆”

是夏天的限定快乐

东北话里有个词讲“卖呆”,是什么都不做,让自己放空的意思。想要快速浸入一座城市,和当地人融为一体,或许可以选择坐在松花江边看一场日落、吹吹夏日晚风。夏日的江边,比冬天更热闹。乐队演奏、 鼓手演出、交谊舞,在这里成为了夏天的限定快乐。作为音乐之城的哈尔滨,城市的音乐氛围和独特的建筑肌理,早已把夏日盛景代入了生活日常中去。东北平原没有雪的季节里,竟在风声稠密的日常,体会到了独属于哈尔滨的浪漫。

松花江之上,有一架横跨松花江南北的中东铁路桥,桥长1000米,是一段赏江景视野极佳的路程。最初建立于1900年,由沙俄修建,后来哈齐客运专线松花江特大桥正式开通通,在2014年中东铁路桥宣布停用。退休后的中东铁路桥并没有成为废弃建筑,它成为了本地居民溜达的城市景观。也逐渐变成了外地游客前来参观打卡的网红桥。

相较于冬季路面结冰易滑的小心翼翼, 夏天的中东铁路桥,则把公园20分钟理论搬来了桥上。立在桥头写生的美术生、对着落日驻足感受橘子江的情侣、散步至此的居民……上演了一场流动的户外生活体验。许是这架桥是由钢组成的结构,在气势上便恢宏许多,遇到晴暖的天气,走在这里仿佛与多瑙河上的塞切尼大桥有可比之处。如今,桥面被改为玻璃设计,透过这条玻璃栈道,可以近距离看到松花江在脚下缓缓流过的情景。

然而松花江之美,并不是停在原地看看而已那般简单,冬天这里有独属于哈尔滨浪漫的圣诞老人缆车,到了夏天,缆车则是哈尔滨人心里的落日飞车。

搭乘缆车,与松花江以一窗之隔相望,满目金黄的落日摊开在眼前,江面如镜,映照出铺城的温柔。坐在缆车上,远观索道尽头的城堡,仿佛真的要飞去童话故事里的世界,万物有了具体的形状,哈尔滨的夏天,的确不简单。

“没有去过中央大街等于没来哈尔滨”,这类宣传语显然让聪明的游客认为是为了宣传造势,但中央大街在每个来哈尔滨旅游的人心里,必然承载着不一样的意义。120年,1450米,简单的物理数字为一众人勾勒出中央大街的轮廓。这里汇集了巴洛克、折中主义、新艺术运动时期的建筑风格,这条街区也变成了西方建筑风格的缩影。

走在面包砖铺就的路上,慢慢欣赏每栋建筑的设计之美,马迭尔冰棍不仅仅是冬天“以冷抗冷”的象征,还有很多迎合季节的酸奶、冰糕、格瓦斯也成了舌尖上的惊喜。

穿过夏天二十几度的风,在绿树成荫的中央大街里走几个来回,温度不再成为限制人出行与活动的条件,慷慨的日光,倒让中央大街的夏天有了常看常新的美感。

互联网上曾有人分享过一个有意思的段子——在哈尔滨搭出租车和司机说去哈药六厂,司机答:“那是咱东北的卢浮宫。” 哈药六厂是无数90后的回忆杀,当一个制药厂变成了游客打卡观光的地方,也只有哈尔滨能有这样的号召力。去年冬天,与哈尔滨一起火起来的事情是哈药六厂对外开放了,欧式建筑和巴洛克浮雕,像在翻看一本建筑与艺术并存的史书。“东方小巴黎”的形容果真不负众望。

巴黎奥运会举办之际,去不了现场,也能在哈药六厂找回身在欧洲的氛围。这一波抽象的建筑与艺术的沉浸式体验,哈尔滨算是玩明白了。

03

大东北的小“奈良”

来自北纬47度的夏天

如果你问哈尔滨的本地人,除了在江边儿溜达、 逛三姓街早市、喝哈啤撸着串儿,在哈尔滨,还有哪些隐藏的玩法。那么平山皇家鹿苑定是出现频次最高的地方。

距离哈尔滨市区80公里,开车大概一小时,就到了东北“小奈良”。在溯溪、漂流、露营已经成为一个具有时间叙事性的名词时,去森林里和植物一起光合作用、与成群结队的小鹿相处,已然成为新晋暑季消夏方式。

平山皇家鹿苑是全国最早最大的野生放养式鹿苑,除了鹿群、羊群外,这里的自然风光同样治愈人心。今年初夏爆火的《我的阿勒泰》,李文秀在草原与羊群之间奔跑的自由,让无数人对大自然心生向往。究其所有,是久居城市的人,缺少户外生活的深度体验,于是对远方有了具体的期待。皇家鹿苑恰好为哈尔滨提供了自然与诗意的想象,在被群山环绕的草地上席地而坐,鹿群悠然自得地低头饮水,溪水潺潺,这一幅人与自然的链接,不过是哈尔滨人的日常。

哈尔滨是一个很矛盾的城市,城市里新旧涌动的气息,让它在艺术与浪漫之间横行。但若是在早市、菜场走一圈儿,在与本地人“交手”的过程里,你又能感受到这片土地上属于东北人的爽脆、直接。哈尔滨不是固定的,它随着历史的进程也在一遍遍梳理着自己的心性。它不急着求证,也不忙于解释自己。不论是冬天玩雪还是夏天避暑,人们怀着不一样的目的走出又归来时,尔滨,早已拥有了自己的城市符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