愿美国的青年,都摆脱冷气

露洲宇宙 2024-04-28 15:38+-

美国爆发学潮了,多个高校都爆发了支持巴勒斯坦的示威活动。这应该是很多人喜欢的“美丽风景线”,甚至一些人还特地跑我公号来,要我瞧瞧水深火热的美帝。

这就误解了,其实,我也是支持学生的。不过这回对人不对事,我完全支持这些学生满腔的热血和澎湃的正义感,但并不赞赏他们行为本身的价值。

事件的导火索是4月21号当日,在加沙的希法医院附近发现了“乱葬岗”。里面躺着300多具尸体,其中部分双手反绑,疑似生前有被虐待迹象。

消息一曝光之后,整个国际舆论瞬间就沸腾了。再加上Tik Tok这种新媒体的渲染和快速传播,最终促成了本就逼近临界点的反犹情绪火山式喷发。

哥伦比亚,耶鲁,哈佛等多所北美名校,率先发起了占领高校运动。欲借此迫使拜登当局向以色列施压,从而扭转加沙局势。

如前文所言,我是欣赏这些学生的正义感的,但是,很多时候空有正义而没有智慧,事情往往会适得其反。加沙发现乱葬岗是真的,但并不能代表一定就是以色列干的。因为发现的三个公共墓地中,其中有两个是以色列军队进入该地区前,就已经存在的。

因此,以军方断然否认相关的指控,说以色列国防军不会把人埋在乱葬岗。然后,他们又表示,为了寻找失踪的人质,他们确实挖掘了巴勒斯坦人填埋的乱葬岗。因为他们怀疑部分人质已遇害,且被埋于其间。

愿美国的青年,都摆脱冷气

所以,希法医院的乱葬岗事件,大概率是哈马斯炮制的舆论武器,借国际社会的谴责声浪,给以色列的军事行动制造障碍。然后从实际效果来看,也确实是达到目的了。现在不单单是美国,包括欧洲一些学校,也纷纷加入到了这次反以援巴的热潮之中。

在这些抗议学生之中,并不单单只有中东或阿拉伯籍的留学生。其中也包括很多欧美当地的学生,他们几乎仅凭正义的直觉,和理想的和平主义,就加入到了这场反犹太的抗议活动。但对加沙的真相,以及当地的人文环境,并没有多少了解。

就比如造成巴以冲突的那场音乐会大屠杀事件,本身就是一场以和平为主题,谴责以色列霸凌巴勒斯坦的音乐会。其中不少都是来自美国,加拿大,和德国的年轻人,结果正是这些同情巴勒斯坦人的和平爱好者,一个接一个死在了哈马斯武装分子的乱枪之下。

就我个人感觉,西方社会的年轻人,在傻白甜方面是远胜于中国年轻人的。我看过一些街头调查,当一些年轻歪果仁被要求指出朝藓在地球仪上的位置时,大多数人都是一筹莫展。甚至很多人分不清希特勒和丘吉尔这些二战关键人物的头像。

不过,他们的善良和正直又是纯粹而热烈的。所以,这些对世界一无所知,却又正义感爆棚的人,一旦被精心设计的虚假信息所误导,他们的破坏力往往会远超过那一小撮坏人所能达到的威力。

就说这次的北美学潮,就导致很多高校陷入停摆,甚至波及周边的经济和公共场所。这时纽约州的一名共和党议员就说得比较到位,他说自己也同样希望巴勒斯坦获得自由,但是哈马斯才是残害巴勒斯坦人民的真凶。

这就是职业政客的作用,他们了解世界,熟悉不同地区的文化和制度,可以给出精确的解决方案。以色列确实也不是我所认同的文明国家,但是他至少不会主动攻击巴勒斯坦。只要哈马斯放下武器,巴以是完全能够和平共处的。

但是,哈马斯只是伊朗这些国家的代理人,他们把反以色列当成了生意。哈高层领导有多富裕早已是人尽皆知,而巴勒斯坦人民,只是他们的炮灰和人肉盾牌而已。以色列在进军加沙之前,早就空投传单通知加沙民众撤离,是哈马斯阻挡了平民撤退的道路,这才导致了伤亡的大幅攀升。

但对那些涉世未深,尤其是接受政治正确通识教育的大学生而言,他们思考问题大多只能从种族主义出发。巴勒斯坦人怎么可能迫害巴勒斯坦人?那肯定是以色列的责任。

当然,见识归见识,这些大学生自然散发的那种原始的正义感,我还是赞赏的。他们让我想起了鲁迅先生在杂文集《热风》里的那段名句:愿中国青年都摆脱冷气,只是向上走,不必听自暴自弃者流的话。能做事的做事,能发声的发声。有一分热,发一分光……

愿美国的青年,都摆脱冷气

恍惚间,鲁迅先生所期望的那种中国青年,此刻正出现在了大洋彼岸的漂亮国。他们热气腾腾,胸怀天下,对世间存在的不公愤愤不平,对所见的黑暗嫉恶如仇,对他人遭遇的苦难感同身受。并且敢于抗争,敢于拼搏,仅仅为了那些与自己毫无相关的人,和事。

我觉得这种年轻人的状态,才是一个国家最宝贵的财富。鲁迅的《热风》创作于民国初年,当时正值中国封建帝制崩塌,向共和体制转型的阶段。但是因为社会变革由外部文明输入,而内部并未积蓄足够的能量,绝大多中国人依然缺乏共和国所必须的公民意识,以致出现张勋复辟,和袁世凯登基的闹剧。

而鲁迅先生看透中国文化积弊之深,从而将希望寄托于年轻的一代。希望他们摆脱冷气,积极参与到时事与公共事务之中。事实证明,大先生远见是远超常人的,从60年代开始,美国的学生运动,就接替了工人运动,成为社会进步的一大动力。

上世纪60年代的那次美国学潮,其体量之大,范围之广,和持续之久,都是远非今年的反犹运动所能及的。当时几乎超过一半的北美大学,都参与了学生运动,随后如海啸一般席卷欧洲。伦敦,巴黎,柏林,全部都陷入浩瀚的游行浪潮之中,并且几乎持续了将近一个年代。

而当时学生的诉求,是反对种族歧视,反官僚精英,反战争和支持女性权利等等。正是那次声势浩大的运动,彻底肃清了资本主义的积弊,为后面的福利资本主义奠定了基础。欧美社会从此过上了有钱有闲的日子,这不,现在都有时间操加沙人民的心了。

所以,不要觉得学生一闹事这个国家就完蛋了。如果要完,美国早在60年前就完蛋了。现在很多怀着看美国笑话的人,其实跟鲁迅笔下的封建臣民是没什么区别的。因为他们脑子里还住着一个皇帝,皇帝的政治愿景是国泰民安,国家稳定如泰山,人民各个安分守己。一旦出现学生闹事,就感觉天下要大乱。

这是非常落后陈旧的观念,共和时代的基本特征,就是国家是全体公民行为与意识的集合体,而不再只是皇帝的家事。当然,并不是所有公民的意见都是正确的,但难能可贵的地方在于,他们有一颗炽热的心,和敢于表达的勇气,正如鲁迅先生所期望的,那阵“热风”一样。

所以在这里,我期望所有的美国青年,都摆脱冷气,每一个世界青年,也都摆脱冷气。有一分光,去发一分热。不必等候火炬,在没有火炬之时,你们便是那光!如此,国家终究将会是你们的,世界,也终将会是你们的。

愿美国的青年,都摆脱冷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