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下”是为了更好的自己—念小稚新西兰移民日记

美移移民 2024-03-08 16:00+-

大家好,我是念小稚,如海报介绍的,我是一个以“留下”为目标远走新西兰的90后北京姑娘,在新西兰生活近6年。毕业于新西兰奥塔哥大学,毕业后两年内完成了自己通过努力工作技术移民新西兰的“小目标”。

今天很高兴美移能够邀请我在这里跟大家分享我的新西兰移民之路。希望通过我的分享能帮助大家更好地了解新西兰,也希望我的浅析和总结能对大家有所启发。

“世界那么大,到底该去哪儿”

来到新西兰之前其实是很犹豫的,犹豫的不是要不要出国,而是出国要去哪儿。

我生在北京长在北京,12岁的时候跟妈妈去美国生活学习过一年,她学习工作,我读小学最后一年。

那一年的收获主要是英语,据说小孩12岁之前学语言都比较快,不知道是否跟这个有关系,我似乎幸运地赶上了这班末班车。那短短大半年的时间里,我的英语突飞猛进学得特别快。也就此,小学一路到高考,再到考雅思,再也没有为学英语费劲过。此外最大的收获当然就是眼界和思路,提早看过了更大的世界,暗下决心未来一定要再次出去。

美国,英国,加拿大,新加坡,澳大利亚,新西兰——每一个选项都似乎有充分的理由选择,也因此深刻感受到有更多选择的人势必更困惑。只是很庆幸自己学好了英语,至少为海漂打了基础。

最终选择新西兰最主要的原因还是出于想给家里省钱的小心思,毕竟新西兰是所有英语国家里最便宜的。外加诱人的永久回头签,于是横下心决定,就它了。

给大家的建议是如果比较难决定,综合成本、移民政策、气候、地理位置、文化等等情况,综合评估一下,找到一条自己能接受同时也真正适合自己的路。

“留下”是为了更好的自己—念小稚新西兰移民日记

犹豫不决的时候依照这些标准评估一下,设想一下把自己放在对应的环境里能不能活下去,能不能活得好,应该就会有答案了。

我遇到很多人跟我说出国就意味着他得放弃国内的一切,我理解这确实是种失去,但会有很大收获。更纯净的环境,更新鲜的空气,更慢的节奏,确实是无法替代的。当然,国内繁华的城市环境,发达的科技,也是新西兰没法复制的。

生活方式千姿百态,没有正确的答案,或者说答案不是唯一的。

至于你想成为哪种人,过着什么样的生活,只有自己能选择,没人能代替你。

归结出来流程大概是这样的:做功课,为自己设定好都有哪些选项;再深入做功课,充分了解选项;做出选择,执行计划,一往无前。

其中我想提到的就是做功课这一点,做充足的功课,知道自己即将面对的是什么。不要懒,如果真的对这件事这么懒那也就不要千辛万苦想辙移民了,会很辛苦。

山高水长,只有坚持的人才可抵达。

过完20岁生日两个月后,告别父母家人,我独自踏上了这条飘洋过海之路。

我在北京的中国农业大学读了大一,决定出国,申请转学到奥塔哥大学,后者同意让我转共计54学分,相当于修了奥塔哥的三门课,大约相当于一学期的学习任务。

相信很多人也听过,国外大学都是“宽进严出”,经过亲自验证,这点绝对是真的。进新西兰的大学是我从小到大升学最容易的一次,程序更繁杂,但是难度很低。

我读的是市场营销,辅修旅游,妥妥的商科专业。说好听了是万金油,说不好听了就是很难学到一技之长。因此我的结论是商科学生移民之路上的造化,基本得拼自己,个体差异很大。

大学期间我先后做了六份兼职,做过餐厅服务生、学校前台、便利店看店小妹、帮公司写文案、拉广告、去政府部门实习。当时的想法就是努力打工赚生活费给家里省钱,同时通过这样的经历也无意中增长了社会经验,练了英语,对当地人、当地社会有了更多了解。还是很推荐大家也多接触当地人,多走出去参加活动,增长实际经验。否则读书期间局限在校园里会很“不接地气”的。

毕业后我通过实习找到和专业对口的全职工作,按部就班脚踏实地按步骤办了技术移民,每一步都走得很真实,很踏实。之所以不用“顺利”这样的词,是因为这个长达一年半的过程并不是一帆风顺,还是有波折带拐弯的。但即使过程不易,所幸成功了,我很感恩老天对努力和踏实还是有奖赏的。

浅析新西兰——你是否真的了解它?

.这才是新西兰

新西兰的景色,随手一拍就是明信片,绝美的自然风光是再多的语言都无法形容的。

但旅游和长期居住在一个地方是绝对不同的,大部分还没来到这里的人都只向往这里空气新鲜,山青草绿,地肥水美,却感受不到这样环境的单调,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看着相同的景象,处于相同的环境,并不是每个人都能受得了的。

按照大部分国人的标准来说,新西兰能算作城市的就是奥克兰、惠灵顿、基督城这三座,其他相对成规模的还有达尼丁和汉密尔顿,其他基本都是10万人口以下的小城或是小镇了。

如果喜欢热闹的城市氛围,离不开人群,可以考虑奥克兰,或者改去其他国家,真的。来了之后再失望,再后悔,损失就太大了。

.交通

出国之前19岁我觉得自己要是开车上路肯定会成马路杀手,所以决定不学车,发誓只坐公交车。结果,到了新西兰之后才真正尝到了恶果——新西兰的公共交通可以说是很不发达,地铁就不要奢望了,就连公交车都是奢侈。我所在的城市公交车一小时一班,每天往返合人民币30块钱。我的Homestay家庭住在远离城市和学校的山上,步行到学校是完全不可能的,一旦错过一班车可能一堂课就整个错过了。

新西兰的出租车更是种奢侈,从上车开始,按时间计钱的里程表就会一直跳个不停,跳到你心疼地下车为止。

在这里生活的人基本人人都有车,一户人家每人一辆都是正常的事,毕竟车相对便宜,牌照也不用摇号。上至行动不便颤颤巍巍的老爷爷老奶奶,下至十几岁的高中生,豪车,商务车,普通家用车或是很旧的小破车,私家车是最便捷也是最实在的交通方式。做了几年无谓的抵抗之后,我也还是老实考了驾照开上了车,毫不夸张地说,从前生活中一大烦恼就此解决。

.气候

新西兰是个岛国,四周临海,水汽很丰富。经历了说刮风就刮风,说下雨就下雨的日常之后终于明白为什么外国人都那么爱见面先谈论天气,大概是因为太有谈资。夏天10多度,甚至突然暴雨下冰雹也都是真实的。

当然北岛的天气相对南岛好一些,气温高一些,一些地方的雨水也比南岛要少点。

“留下”是为了更好的自己—念小稚新西兰移民日记

夏天不会太热,30度以上很罕见,冬天也不会太冷,0度以下也比较少。

.外国人的际遇

新西兰的海漂大概和许多西方国家的海漂一样容易在职场中,社会中遭遇传说中的“天花板”,即使在新西兰这种“天花板”或许更透明更不可见,但也处处存在。

海漂需要做好心理准备,职场中,社会上经常会因为自己【外国人】的身份而受到不同待遇,倒不一定是歧视,但是毕竟这还是个白人主导的社会,语言上,文化上,种族上,都不会占便宜,吃亏是必然的,但谁让咱到了别人的地盘呢。

几年以来遇见了很多打工旅行的“whver”,留学生,在本地工作的华人,成功移民的人虽然各显神通,走的道路各不相同,但他们造就成功的因素总是类似的。他们几乎都有这样的共同特点——非常努力,而且务实,坚韧。我很佩服他们其中许多人,也感动于他们每个人那种努力向上的状态。

经常有人在微博上问我“新西兰工作好找吗?”,“新西兰技术移民好办吗?”我只能说,这事就像“小马过河”,每个人情况是不同的,但不变的是——自身的专业水平,职业技能,足够强的语言能力,沟通能力,与人交际的能力等等,都是不可或缺的。工作好找也不代表人人都能找到,不好找也不代表人人都找不到。还是要自身足够好,有被人雇佣的价值才可以。

把能做的都做了,剩下的就交给时间,交给命运,交给移民局。这过程中还是需要一些“但行好事,莫问前程”的心态的。

希望大家能做好心理准备,不要有太高的期待,最完美的生活环境是没有的,否则这里早就人满为患了。同时也不要气馁,如果这里的那些优点恰巧就是你最看重的,觉得这就是你该去的那个远方,那么——欢迎来新西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