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美对立加剧 硅谷华裔仍顽强创业
山田辽太郎:中美对立加剧,作为科技中心地带的美国硅谷的华裔创业者们也受到贸易和投资管制的影响。尽管如此,前辈经营者和投资者对志同道合的人给予热情支援的循环依然存在。即使产品和资金的流动有所减少,仍能稳定保持人际联系的华裔社区展现出顽强的面貌。
2023年10月中旬,美国西部加利福尼亚州圣何塞的活动现场挤满了初创企业的相关人员。该活动是由华裔美国人创业支援团体“HYSTA”(华源科技协会)举办的。会员主要是中国移民第一代和在美国出生的第二代。
阿里巴巴和、雅虎的创始人过去也曾参加
Meta的前工程副总裁、美国OpenAI公司的安全系统负责人、网络安全公司Splunk的首席技术官(CTO)……活跃在美国科技企业最前沿的华裔人才纷纷登台。虽然是在周末举行,但仍有600多人认真倾听了人工智能(AI)等技术动向的讨论。
中美对立的加深为这种社区活动蒙上了阴影。这是因为,除了尖端半导体等对中国的产品出口之外,限制两国间初创企业投资的动向也正在加强。
美国外国投资委员会(CFIUS)规定,如果在中国等外国企业的对美投资审查中发现安全保障方面的威胁就会中止投资。此外,通过2023年8月的总统令,美国还对尖端半导体和AI等领域的美国风投的对华投资进行了限制。
2023年11月,中美首脑在硅谷附近举行会谈后,中美经济“分裂”的趋势并未改变。
专注于硬件的风投、美国FP solutions的Lewis Hong 透露,“除了技术和商业模式之外,需要考虑的因素也有所增加。(美国的对华)管制使风投的业务变得复杂”。
来到活动现场的多名投资者表示,在与安全关系密切的领域,出现了中国大陆和香港的风投在投资的初创企业董事会失去权利的案例。
Lewis Hong还表示,自己的风投基金“正在密切关注从哪里获得资金,出资者的活动地和身份”。
利用AI来提高呼叫中心效率的美国Cresta公司的首席执行官(CEO) Ping Wu满怀期待地表示,“技术本来就不是(输赢的)零和,而是如何让生活变得便利”,但现实是必须以中美对立持续作为拓展业务和投资的前提。
大型风投和企业推动“后辈”创业
毫无疑问,目前处于逆风之下,但在活动中,看到了华裔社区的高质量和人才储备的雄厚。
美国大型风投安德烈森·霍洛维茨的普通合伙人康妮·陈(Connie Chan)参加了为期两天的活动。她向创业者提出建议,在接近有影响力的投资者方面,“现有投资对象发来的介绍邮件一定要打开。首先应该将获得第二次面谈的承诺作为目标”。
此外,中国字节跳动旗下企业的高管和独角兽企业的经营者们也介绍了自己的失败经历,向创业者表达声援。
身边人在美国的成功故事正在激励着下一代。“是否有人想成为创业者?”当演讲者询问听众时,大约有20%的人举起了手。另外,已经创业并正在筹集资金的人也很多。
谢学军介绍了AR眼镜等使用的新材料
来自中国的谢学军创办了一家新材料开发企业,他获得了HYSTA的创业支持项目的支持。他表示,在资金筹措和演讲内容方面,从活跃在各个产业的前辈那里得到了直接反馈,很有帮助。
另一方面,日本在硅谷的存在感还是很薄弱。美国NPO Joint Venture Silicon Valley的2023年报告显示,在硅谷从事技术类职业的人(大学毕业以上)中,中国大陆出生的占15%,在美国以外仅次于印度(27%)。
韩国和台湾也分别占到3%,另一方面,日本包含在“其他亚洲”(7%)之中,没有被列为个别项目。在大型风投的合作伙伴中,日本人很少,活跃的创业者也很有限。
日本经济产业省2023年11月在硅谷开设了支援日本初创企业的基地。据称其目的是打造与当地产生联系的社区,而不只是形象工程。
在深入技术的生态系统方面,日本可以向作为“前辈”的华裔团体学到很多东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