拜习会,习近平“软中见硬”

德国之声 2023-11-20 13:32+-

摘要:时评人邓聿文认为,拜习会对于中国而言,比对于美国而言意义大得多,被中国舆论塑造为是对历史负责、对人民负责、对世界负责的一次会晤。同时,拜习会并不像表面呈现的那样“彬彬有礼”,双方表态依旧很强硬,习近平更是“软中见硬”。

邓聿文评论文章:拜习会对美国而言是管控两国分歧,对中国而言是减少双方对抗,目的不同自然对各自的意义不同。从美国的角度看,拜习会不过是拜登在这一年中会见的世界众多领袖中的一个,虽然拜登也承认美中是最重要的双边关系;从中国的角度看,拜习会则比对美国的意义大得多,它被中国舆论塑造为具有全球影响力,是对历史负责、对人民负责、对世界负责的一次会晤。

在多个具体议题上,拜习会的确达成了合作意象,如建立人工智能政府间对话,成立中美禁毒合作工作组,特别是对芬太尼进行管控,恢复军事交流,同意大幅增加航班,扩大教育、留学生、青年、文化、体育和工商界交流等。拜登则重复了去年在巴厘岛会面期间讲的“四不一无意”,重申了一个中国政策。双方总体气氛还是不错的,从拜登握手送别习近平时的满脸笑容可见一斑。

多数评论家认为拜习会缓和了两国紧张关系。

不过,也仅仅是缓和而已,和中国官媒表现出的某种乐观情形相反,官方学者并没有对两人的会谈抱有多高期待,他们认为两国关系只是有所缓和,谈不改善。这种缓和的气氛到底能够维持多久,没有一个肯定的回答。

拜习会并不像表面呈现的那样“彬彬有礼”

其实,仔细看中美各自发表的新闻通稿,会发现拜习会不像表面呈现的那样“彬彬有礼”,拜登依然强调对中国要有强有力的竞争,坚守美国和西方的价值观,承诺盟友在和中国发生冲突时坚定站在盟友一边,指责中国在西藏、新疆和香港的人权记录,在新闻发布会上直呼习为独裁者,等等。

习近平也不客气,暗批美国抱持零和思维,挑动阵营对立,让世界走向动荡和分裂;直接告诉拜登,美国不要有打压遏制中国的打算,中国有必须维护的利益、必须捍卫的原则、必须坚守的底线;停止武装台湾;美方在出口管制、投资审查、单边制裁方面不断采取针对中国的举措,严重损害中方正当利益,打压中国科技就是遏制中国高质量发展,剥夺中国人民的发展权利;劝告拜登要了解中国的原则底线,不折腾、不挑事、不越界,多沟通、多对话、多商量,冷静处理双方的分歧和意外,等等。 

时评人邓聿文认为,在拜登与习近平亲切握手背后,双方态度依旧强硬,难以让人对两国关系的未来感到乐观。

可见,双方表态,依旧很强硬。尤其习近平的软中见硬,有点出乎我的意料,因为这和中国官媒为这次习的访美刻意营造的中美应该友好的氛围有些不合拍。不过,冷静想想,其实也不奇怪。如果从川普算起,双方毕竟对抗了五年多,拜登几乎全部接收了川普的围堵和打压中国的政策,在某些方面甚至还有强化,双方的战略互信所剩无己了,假如不说没有的话。积怨日深,岂是一次会面能够化解的。虽然双方为这次领导人会面准备了几个月,也释放出了一定善意,但在战略层面,在事关双方核心利益的问题上,是不可能让步的。不说美国现在对中国还处于强有力的地位,不会对中国让步;从中国来说,虽然在芬太尼和恢复两军高层对话等问题上,习近平配合了拜登,满足了美方要求,然而,在释放在中国被抓的美国公民、人权问题、停止“不正当竞争获得的优势”,以及在俄乌战争、巴以冲突、朝核问题等方面,习都没有回应拜登。

一次“技术性的停歇”

事实上,习拜都明白,这场会谈以及由此显示的双方关系的缓和,只是双方在激烈竞争中的一次“技术性的停歇”,好比两支球队,踢到中场,都使出了看家本领,消耗了很大体能,于是双方约定中场休息几分钟,礼貌地握握手,寒暄一下,补充一些营养,恢复体能,调整战术,以便接下来再战。一种高强度的极端恶化的状态,是不适合竞争双方长期停留的,长期停留,中间没有缓冲时间,势必导致军事冲突不可,所以需要休息调整,哪怕片刻也好。

但中美到目前这个地步,是无法退,也退不下来的。谁先退,就意味着谁先输。这和两个人的争斗还不一样。假如两个没有血海深仇的人因为某种原因——比如误解——闹矛盾,甚至大打出手,人们也常常会说,有什么解不开的仇呢,退一步海阔天空。可作为两个国家,特别是像中美这样两个历史文化和社会制度迥然不同、又自认背负着某种特殊使命的国家,一旦陷入敌意螺旋里,就非得拼出个输赢不可。

中美根本的结构性矛盾

学者们喜欢用结构性矛盾来描述中美之间的这种对抗关系,用布鲁金斯学会中国部原主任李成最近在接受中国媒体采访的话说,美国自二战以来从未受到过中国如此全方位的挑战,由此产生了自信缺失;加之近年来美国国内问题丛生,政治撕裂、种族矛盾、贫富差距等问题愈发严重,对不同的政治体制、意识形态抵抗情绪也更强;还有,美国的中产阶级在过去几十年中呈萎缩趋势,而中国的中产阶级群体从无到有,还会继续增长,导致不少美国人认为中国人抢了他们的饭碗。这三个方面的结构性矛盾让他认为,拜习会并不表示双方关系已经到了一种转折,美中竞争还将持续下去。李成着重指出的是美国的因素。而诱使美国对中国展开激烈竞争的,是习近平藉着中国崛起的实力过于进取的外交战略让美国警觉到中国的威胁。

中美根本的结构性矛盾是地缘政治的冲突,美国要维持世界霸权,中国不仅要重新恢复历史上曾经有过的在东亚占主导的地位,用习的话说,还要站在世界舞台的中央,这就会触动美国利益。另外,在美国看来,中国的政治体制与政治文明和自己格格不入,如果不阻止中国,它在全球的利益扩张会把它的这套体制向全球传播,进而威胁到西方的自由民主制度,这可是美国的立国之本。在这个意义上,中美的竞争是不可调和的,两者实际是在两个层面进行对抗,一个层面是国家利益,另一个层面是意识形态和政治制度,前者为主,后者为辅。虽然意识形态的对抗是配合地缘政治的较量,但也具有独立的价值。

正因此,外界看到,尽管中国多次声明——包括这次——无意挑战美国在世界的地位,但无法改变美国态度。原因在于,美国认为,是否会挑战美国的霸权,取决中国的实力是否到了挑战的程度,而非中国的声明。实力不到,不声明想挑战也是做不到的;实力到了或者接近到了,再多的声明也没用。确实,一个国家拥有强大的实力,怎么可能不想做霸主呢?人类的历史就是这样走过来的,这植根于人最本质的自私性。你说不挑战,只能说你认为目前的实力还差一个火候,想麻痹我,不引起我对你的过度打压。站在美国的角度,一定是这么想的。所以,只要美国的战略重点不变,而中国也不服输不认怂,两国对抗就难停止。

  • 最新评论
  • fanlz

    难得一见的文章,理性分析、客观评述,这才是时评人必须保持的态度,虽然每个人都可以有立场,但大某元上登载的垃圾文章就太垃圾了,除了口号式的谩骂、信口雌黄。那些垃圾文章出现在这里,就是对本网的客观公正、文化多元、百家争鸣的严重侮辱!

    屏蔽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