席卷全网!一张李湘和女儿的旧照戳中网友的心

凤凰周刊 2023-09-25 08:39+-

曾经的风向是“每个女孩都想成为欧阳娜娜”,最近却流行起了“下辈子我想当王诗龄”。

在这个热搜词条横扫各大社交媒体之前,王诗龄给网友的印象是一个“胖乎乎的小女孩”。

口碑之所以两极反转,是因为一张旧照。

今年5月,王诗龄在抖音发儿时的照片集祝李湘“母亲节快乐”。

到了9月,这张照片被网友配上了“李湘看着王诗龄像在看艺术品”的文案,迅速传播。

戳中网友的热评是:“很多人的一生,都没有被这样注视过。”

一时之间,关于“王诗龄不仅有钱,还有爱”的声音席卷全网。

自暑期开始,互联网都沉浸在吐槽“扫兴的东亚父母”之中,李湘和王岳伦对王诗龄教育的细节被网友一一挖出。

种种细节表明,他们完全是扫兴父母的反面。

于是,关于“王诗龄”的一切都被重新解读,昔日的“炫富”变成了“爱的证据”。

戳中网友的热评是:“很多人的一生,都没有被这样注视过。”

一时之间,关于“王诗龄不仅有钱,还有爱”的声音席卷全网。

自暑期开始,互联网都沉浸在吐槽“扫兴的东亚父母”之中,李湘和王岳伦对王诗龄教育的细节被网友一一挖出。

种种细节表明,他们完全是扫兴父母的反面。

于是,关于“王诗龄”的一切都被重新解读,昔日的“炫富”变成了“爱的证据”。

截至发稿前,李湘、王岳伦、王诗龄三个当事人在这个话题始终保持沉默。

但关于王诗龄的热搜却远没有停止。

她的一举一动都备受关注,短短几天就包揽了16个热搜:王诗龄晒健身照、520收到巨型玫瑰熊、跟何炅合照......就连和朋友去烘焙被网友拍到,都可以成为热搜词条。

人们热衷于通过和王诗龄的对比,展示自己对健康亲密关系的向往、讲述自己在原生家庭遭受的痛苦。

在“下辈子我当王诗龄”的故事中,主角并非王诗龄,而是隐身于话题之下的1.6亿次点击。

也正因此,这个故事才更值得被讲述。

被富养的王诗龄

人们对于富家女的想象,王诗龄似乎都能满足。

4岁上综艺,5岁出席巴黎时装秀,6岁登台献唱,8岁画的孔雀图被炒到10万的高价拍卖。

13岁时,王诗龄被送到英国博奈顿女校留学,每年光学费就要花35万。

让网友惊叹是,她起居的宿舍,曾是英国王室现任长公主安妮的“故居”。

这所学校的初中部每个班有13名学生、高中部则更少,大概6-8名,全校只有550多名学生,师生配比为1 : 6。

博奈顿女校的升学率非常高。2021年,37%的毕业生被英国排名前十的大学录取。

每年有将近9%的人考上牛津、剑桥。

而王岳伦曾在采访中透露,王诗龄想要去牛津大学读艺术。

王诗龄拥有的不只是高配教育资源,还有高配的朋友圈。

音乐大师刘欢教她弹琴,世界花样滑冰冠军陈露指导她滑冰,香港影帝张家辉教导她学游泳……

相较之下,钱反倒是王诗龄拥有的最不值一提的东西。

从前网友抨击李湘炫富,“用金钱来堆砌的童年只会养成拜金女的价值观”。

但现在,一切都成为爱女儿的证据。

在一档访谈类节目中,李湘曾分享身边的教育故事,掌握中、英、日三门语言,成为世界公民。

乍一看,这个路径和北京海淀、美国湾区鸡娃的妈妈们追求的没有什么区别。

但让网友动容的是,李湘话锋一转,说她希望王诗龄能选择一个喜欢的地方生活。

而不是,成为精英。

有钱、被爱、母亲松弛。

王诗龄成为互联网“天选之女”,稳坐网友“投胎志愿”前三名。

人们最羡慕王诗龄什么?

王诗龄起床第一件事,“挨夸”。

李湘接受采访时说, 女儿从早到晚都沉浸在父母“你怎么那么美”的惊叹之中。

她画的桃子,会被李湘和王岳伦骄傲地晒在社交媒体,并配文:

“暑假新作品!恭喜努力的小美妞!”

在网友的记忆里,李湘每次主持湖南卫视春晚,都会当着全国观众的面说:

“在这里也要祝一位叫做王诗龄的小朋友新年快乐。”

明目张胆的欣赏、鼓励、认可、偏爱。

这是网友眼中,王诗龄家庭生活的关键词。

更让网友羡慕的是,王诗龄的父母,尊重她的感受。

参加综艺《拜托了,冰箱》,主持人何炅问李湘“什么情况下会批评女儿“,这个问题让王诗龄倒吸一口凉气,瞪大了眼睛。

何炅不肯放弃,俯下身看着王诗龄:“我们简单聊一聊然后迅速翻篇。”

李湘转头看了看女儿,坚定地说, “我们不想在公开场合说她不好。”

更早的时候,李湘带着王诗龄参加节目。

现场问答环节,有小女孩问王诗龄:“我想问一下Angela,你的妈妈经常给你吃很多东西吗?我感觉你有那么一点点点点的胖。”

前一秒还在热情寻找提问者的王诗龄,迅速缩回李湘身边坐下,低下头抠起了话筒。

李湘否认了关于胖的攻击,随后柔声建议提问的小女孩:

“以后见到胖胖的女生,我们可以把说话方式稍微改变一下,比如说我们一起运动吧,大家会成为好朋友的。”

很长一段时间里,互联网上都存在关于王诗龄身材的讨论,她甚至曾因胖上过热搜。

王岳伦在采访中也说,同学群里的男生嘲笑过王诗龄的身材,这让王诗龄“接受不了”,开始控制饮食。

一向喜欢吃东西的王诗龄,“不停地看吃播”。

说到女儿减肥的事情,王岳伦当着镜头红了眼眶,短暂地中断了采访。

这个几秒钟的片段,被网友频繁转发,热门评论始终围绕着一句话:

“爱就是时常感到亏欠。他之所以哭,是因为王诗龄被同学贬损身材,而他身为父亲没法帮忙。”

父母双方都在全心全意关爱女儿,用尽全力托举女儿精神世界的家庭,在现实生活中是如此少见。

网友们更熟悉的家庭生活中,父母精通“扫兴之道”。

孩子做了一桌子菜感谢父母,却被责怪做多了浪费。

女儿考上了中戏,录取通知书却被母亲偷走。

华裔女脱口秀明星一脸骄傲地告诉妈妈:“妈妈,你知道吗,在美国黑皮很美,我被当作美女。”

而她妈妈立刻否认,“你根本不是什么美女。”“你从小就是个小黑妞、小丑妞,我们都不喜欢你的嘴巴,像猪嘴一样。”

不是所有人都羡慕王诗龄的家境,但人人都想要她的父母。

光是父母“不扫兴”这一点,王诗龄就“生在了罗马”。

如何成为“王诗龄”?

刚开始读幼儿园的时候,王诗龄被送到离家更近、硬件设施更好的公立幼儿园。

六一儿童节演出那天,天气特别热。所有小朋友全都“在阳光里面坐着晒着”,而老师们、领导们则“全在阴影里面”。

演出先是领导讲话,然后是老师讲话,最后才是孩子们的表演。

一天下来,王诗龄晒得脸红红的。

因为这件事,王岳伦决定转学,让女儿上国际学校,他说:

“硬件改变了,但教育理念没有变化,还是我们小时候接触的那一套东西。”

给王诗龄转学的原因,被网友称为“一种家庭观念上的进步”。

父母“没有把吃苦美化为磨砺”,反而更加关注女儿的感受,“不担心被别人说娇气”,只想让王诗龄觉得舒服。

如果说,赞美、鼓励、关爱,还可以归结为王诗龄的父母懂得如何爱孩子。

那不认可教育方式就立刻转学的举动,则又一次回归到财富的托举。

8月31日,47岁的李湘发微博宣布:我已退休。

21岁时,刚刚大学毕业的李湘就得到了主持《快乐大本营》的机会,成为湖南卫视“综艺一姐”。

28岁时,她自信已经成为“全中国最好的娱乐女主持”,却被母亲的一句“你会干什么呀?你就会主持《快乐大本营》“刺激到,辞职北上创业。

自那以后,时代的每一个风口上,都能看到李湘的身影。

传闻中李湘读大学时就已经开始在北京买房。

甚至劝何炅“借钱也要在北京买房”。

2018年,李佳琦和薇娅还在争夺直播带货一哥一姐的头衔,明星大多作为客串出现在头部直播间。

李湘却开了自己的直播间,成为第一个下场直播带货的明星。

她不仅戴着大钻戒卖力推销9块9两支的口红,甚至化身房产中介,在直播间推销卖房。2019年双十一,李湘直播间累计成交金额1.3亿。

宣布退休后,坊间开始流传李湘各类财富传闻,逼得王岳伦也得出来辟谣。

虽然传闻是假的,但李湘在网友眼里俨然成为强大母亲的代名词。

和谷爱凌的妈妈谷燕一样,她们有能力为孩子提供好的生活、好的教育,还发自内心地欣赏自己的女儿。

与其说大家都想投胎变成王诗龄、谷爱凌,不如说大家都想在她们身上找到自己人生中缺失的那块拼图。

看似不必费劲的人生,从天而降的好运,与生俱来的满分父母。

但可惜的是,中了基因彩票,拥有这一切的人始终都只是少数。

无法成为王诗龄

就在一个月前,全网都想投胎的目标还不是王诗龄,而是江浙沪独生女。

根据互联网的蛛丝马迹,人们描绘出这个群体的生活画像:

从小就读国际学校,毕业后不必执着于考编或找工作。

父母会给她们买房,不指望她们养家,只要不想着跑去创业,家里的钱根本花不完。

江浙沪独生女的画像,和蛛丝马迹中拼凑出的“王诗龄”如出一辙。与其说江浙沪独生女和王诗龄的人生充满相似性,不如说网友们想要的生活始终如一:

没有创伤的童年,以及毫不费力的人生。

但无论是王诗龄还是江浙沪独生女的人生,对于绝大多数人而言,其实都更像是一面遥远的镜子。

这面镜子的构成是网络拼凑出来的片段、地域刻板印象和基于对生活种种不如意而生发的埋怨与想象。

但镜子永远都只是镜子,而不是生活本身。

从精英们亲子故事中抽离出来,我们不得不承认:

大多数人的父母,没有条件给孩子提供这样的生活。

比起子女是否快乐,普通人更担心孩子长大后找不到好工作。

为了不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把还在读小学的孩子送去上补习班、兴趣班。

而他们自己则拼命工作,不敢拒绝领导加班的要求,低声下气托自己爹妈或另一半到学校和兴趣班接送孩子。

到了暑假,惊讶地发现月薪3万也付不起孩子的暑期账单,似乎怎么努力都跟不上孩子“吞金”的速度。

《中国生育成本报告 2022 版》曾做过估算,把一个孩子培养到本科毕业,至少要花 62.7 万元。

经济压力让人无法松弛,精神压力让人更难从容。

微信群里老师的新消息,身为家长必须时刻关注着,回复“收到”只是基本要求,必要时还要和其他家长一起恭维老师。

如果回家以后还要辅导孩子写作业,那想要“情绪稳定”就更难了。

但凡在互联网冲过浪的人,基本都刷到过“被作业逼疯的中国父母”。

“不写作业母慈子孝,一写作业鸡飞狗跳”,情绪崩溃只是小问题,被“气出心梗、脑梗“似乎也是平常事。

2020年9月份,一位45岁的爸爸辅导孩子作业,情绪波动剧烈,突发急性心肌梗死。要不是及时送医,恐怕会有生命危险。

大多数家庭,孩子固然疲惫,大人也并不轻松。

要求父母时刻保持理智,时刻尊重孩子的感受,是非常苛刻的。

工作的烦恼、竞争的压力、育儿的焦虑时刻挤压着他们,让他们无法保持优雅。

普通人拼尽全力,也只能让孩子“到什么时候做什么事”,让下一代成为一个有份工作、有个家庭的普通人。

至于努力成为普通人的过程中,究竟有过多少矛盾,受过多少委屈,留下多少遗憾,他们已经无力深究。

只能在孩子抱怨的时候感慨一句:“谁不是这么过来的呢?”

最会反思的父母,至多也只会说“我也是第一次当父母”。

正是因为普通人的生活中总是充满了各种各样的不如意与求而不得。

我们总是会很轻易地滑落到这样的结论:

假如我有更多的钱,我一定会更幸福;

假如我有更有钱的父母,我一定会更幸福。

但我们每个人都平等地拿到了一次世界的体验券,正是每一段独一无二的经历才构成了“我之为我”,才构成了这个世界的参差多态。

而衡量幸福的标准也从来都不只是金钱这么简单。

只有亲自身经历的,才真正属于自己。

比起把美好的想象加诸别人身上,不如花时间和情感弥补那些遗憾:

更爱自己一点,必要时“把自己重养一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