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神秘画册震撼世界 85岁“扫地僧”心血绘成
(《时光故事》第172期 20230831)
《时光故事》油管频道:
https://www.youtube.com/@cherrytimestory
2004年9月,时逢曹雪芹逝世240周年,一套“神秘画册”在全国最高的文物殿堂:中国国家博物馆首次公开展览,瞬间引发世界瞩目。全球各地的文物机构,纷纷发来邀请,希望能展出这套“神秘画册”。这套鸿篇巨制画册的艺术价值之高,几乎无法用金钱来衡量。”红学家周汝昌先生盛赞其:“令人赏玩不置,堪称珍品。”
究竟是怎样一套画册,让众多专家、学者都赞叹不已?如此惊艳世人的,便是清代孙温绘制的全本《红楼梦》画册,现存藏于大连旅顺博物馆。
孙温是谁?恐怕大多数人也是第一次听说这个名字。的确,不仅是我们,连知名学者都疑惑:“这套画册里的230幅画,每一幅都是艺术珍品。单从绘画技巧来说,孙温绝对可以称得上是一位大家。”但奇怪的是,这样一位绘画大师级人物,在中国画史上竟毫无半点名气。
为了搞清这位画师的生平,大连现代博物馆前馆长跑遍国家图书馆、故宫博物院等地,却几乎找不到对画册和孙温的任何记载。
经过长时间研究、考证,才获得一点点信息:
孙温,河北丰润人,大约生于清嘉庆戊寅年间,也就是1818年, 一生经历了嘉庆、道光、咸丰、同治、光绪等几个朝代,卒年不详,也许他一直到宣统被迫退位、中华民国成立以后才谢世。该部作品是迄今已知孙温唯一的传世作品。
他画这套画,大约在同治六年(1867年)就开始酝酿、著手,直到光绪二十九年(1903年)才大体竣工,前后有三十六年之久,而其中大多数画幅完成于1884年至1891年这七年之间,也就是说,这位画师差不多从五十岁起一直到八十五岁,似乎把他的生命完全投入到了这套画的创作中。漫长的36年,比曹雪芹“披阅十载,增删五次”创作《红楼梦》耗费的时间还多三四倍。
这位老人全情投入,燃尽生命的最后时光,终成这部“国宝级”惊世画作。然而,画册的命运如同主人的命运,长久不被重视···
惊世之作,躺在仓库30年
故事还要从上世纪50年代末说起,当时旅顺博物馆有一批从新疆出土的“重量级”国宝,被调拨到北京故宫博物院、上海博物馆,用于充实馆藏。
作为补偿,这两家单位也调拨了一批文物,赠给旅顺博物馆,清代孙温绘全本《红楼梦》画册就在其列。
1959年,画册来到旅顺博物馆,可能是因为孙温这个画家在历史上没名气,画册始终没有引起文物研究员的注意。很快便被锁进仓库·。
这一锁便是30年,直到80年代初,在一次清理仓库的过程中,原馆长刘广堂无意中发现了这套画册:
“第一眼看到它时,我就被画面中所表现的生动故事情节和精细的绘画技巧所震撼。”
从此刘广堂着了迷,一直潜心投入《红楼梦》画册的研究···
画册以大观园全景俯瞰图开篇,园中景致一览无遗,“如果再造大观园,完全可以把这幅画作为蓝本。”
亭台楼阁或轩峻、或玲珑、或清雅、或温煦, 错落有致、掩映其间。真乃“花柳繁华地,温柔富贵乡”。
从绘画角度看,全册绘有山水人物、楼台亭阁,花卉树木、珍禽走兽、舟车轿辇,鬼怪神仙、家具陈设等,几乎涵盖了所有的中国古代贵族生活内容。
仅各种人物就有3700余人,人物的面部表情栩栩如生,冠带首饰精致华美,衣褶裙带流畅飘逸。 其中重要的3000多人都采用了“写真”的技法,非常注重面部肤色肌纹的渲染。在“宝黛初会”的画面中,宝玉头戴束发嵌宝紫金冠,齐眉勒著二龙抢珠金抹额,面若中秋之月,色如春晓之花。
画中对于女性角色的刻画更为讲究。年轻的女子,弯眉、细眼、樱桃小口,身材窈窕,长颈削肩,给人以纤瘦柔媚、弱不禁风的感觉。人物面部的眉毛、眼睑、发丝都用笔细緻。甚至连一根根的头发丝都能看得清楚!人物的衣褶裙带勾染并用,线条流畅飘逸。
为了追求特殊效果,主要人物的服饰图案、佩饰和陈设古玩等均采用泥金勾染;为了增添富丽堂皇的气氛,一些花卉、地毯、甬道和虎皮牆还施加了厚粉,看上去有种凸起来的质感。
画面对日常生活中常见的各种用具:脚踏、虾须帘、坐墩、炭炉、窗屉,还有造型别致的玻璃穿衣镜、自鸣钟等舶来品,甚至连悬挂书画的铁钉、吊束床幔的繫绳、丫鬟煽风烧水等生活细节也都有具体的表现。
各种花木或勾花点叶,或没骨画法,极尽表现其各自的生态。山峦湖石勾皴兼用,并敷染石青、石绿和赭石,与人物服饰和花卉的暖色,形成柔和对比。全图色彩浓郁润泽,光华绚烂,呈现出清雅明亮的基调。楼台亭阁等建筑远大近小,建筑的斗拱、立柱和窗隔门楞等亦有明暗转折变化,这些都可以看出在技法上已吸纳了西洋绘画的因素。图中用来渲染气氛的"画中画(书)"题材广泛,其许多内容并非原著所特定。图中山峦和湖石多被演化成各种鬼怪和猛兽,面目狰狞,虎视眈眈,表现手法隐晦,内涵深刻,反映出作者的思想情感。
从文物角度看,画里所表现的婚丧嫁娶、祭祖拜神、浮鸾求仙、划拳行令、贴楹联、放焰火、挂花灯、放风筝、划龙船等生活习俗非常生动有趣,富有生活气息。因而,这套画册还是研究清代民风民俗的第一手珍贵文物资料。
在此基础上,孙温对原作的情节、场景和人物,都进行了精心的取舍与概括,每个章回情节所用画幅数量不尽相同。
某些重要回目的情节,用两幅或多幅去表现;另一些回目,或则一回一幅,或则几回一幅。
如此一来,画面有所侧重,主次分明,情节更加含蓄、凝练、集中,充分突出原作的重点与精神,增强艺术感染力。
与以往的古典小说插图单色勾线绣像画不同,孙温采用着色工笔,彩绘绢本画的形式,笔法精细,一丝不苟。
他以民间传统的绛红色、翠绿色为主,在此基础上,将人物与环境融为一体,使画面秾丽但不艳俗,亮眼而不失典雅。在运用中国传统画法的同时,孙温还借鉴西洋画的焦点透视法,更加增强了画面的表现力。
一入“红楼”梦难醒:画册“无价”,画者无名
由于诸多原因,在中国历史上民间绘画往往被轻视。晚清时期,绝大多数民间画师都生活在社会底层,即使如孙温这样的画坛大师巨匠,也未必能得到社会应有的重视。
直到1989年,在相关研究的基础上,这套画册才被文物专家鉴定小组评定为一级文物。著名红学家周汝昌评它是“红楼瑰宝”。
新版《红楼梦》导演李少红表示:“这本清代画册给新版《红楼梦》的人物造型和服饰设计提供了最直接的帮助,《红楼梦》主要人物尽在其中。头发怎么梳?衣服怎么穿?首饰怎么戴?画册中描绘得很分明。”
香港电影美术指导叶锦添在接受记者采访时,曾专门拿出孙温绘本《红楼梦》画册,告诉记者自己对这套画册研究了好几个月,“我比较喜欢孙温画的整体效果,他的人物造型带有戏曲味,也非常‘红楼梦’。
著名学者周汝昌、刘心武先生认为:孙温与曹雪芹之间很可能有着某种神秘关系,因而促使他用半生精力去完成这套神奇画册。
但由于缺少相关资料,孙温的创作动机到底是什么?目前,这层神秘面纱还无人揭晓。但是,半辈子只做一件事,并且将这件事做到极致,这才是孙温带给我们的感动。
《时光故事》油管频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