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掐”起来了,长城汽车实名举报比亚迪

燕财局 2023-05-25 11:19+-

“掐”起来了,长城汽车实名举报比亚迪

长城汽车跟比亚迪掐起来了。

一些桌子底下的“龌龊”,彻底拿到桌面上。

今天长城汽车在公众号上发布,表示在4月11日长城汽车向国家生态环境部、市场监管总局、工信部三大部委递交举报材料。

明确举报比亚迪秦PLUS DM-i、宋PLUS DM-i两款车型采用常压油箱涉嫌整车蒸发污染物排放不达标问题。

匹夫一怒血溅五步,能找到这种问题,说不得长城汽车买过好多辆比亚迪拆开研究过。

比亚迪的反应很迅速,也很刚。

上来就表示坚决反对任何形式的不正当竞争,先声夺人;

然后用魔法打败魔法,意思你要举报可以,但你自己买比亚迪的车然后再去送检,有“做手脚”之嫌,且你送检的车辆在检测时里程不够;

最后,你送检出具的报告应属无效,欢迎有关部门随时来抽查、检测。

“掐”起来了,长城汽车实名举报比亚迪

“掐”起来了,长城汽车实名举报比亚迪

最最后,再来一碗鸡汤:新能源事业不易,中国品牌成长至今不易......

暂且不说内里详情到底如何,单看两大巨头隔空交手,明显感觉长城汽车已经处于下风,逊色不止一筹。

比亚迪的回应针对性极强,没有回避也没有比重就轻,相反“仿佛”已经把长城汽车举报用的检测报告拿在手里逐字反击。

看比亚迪这字里行间的淡定,说不定早在对手把买的比亚迪秦、宋PLUS DM-i送去检测时,比亚迪就已经获悉。

本来秘而不宣,直到长城汽车把举报公开,比亚迪才亮出底牌。

颇有点运筹帷幄的意思。

话说,一个多月前递的举报材料,长城汽车为什么现在要公布?

我判断,起码有三层考量:

①,商场如战场,有枣没枣打一杆子。

据说今天又恰是比亚迪宋Pro DM-i冠军版发布会,一但举报成功说不定能将最大的竞争对手斩于马下,哪怕让对方蒸发个几百亿市值也算是大功告成。

②,买来几辆车专门做检测,看样子为举报做的研究很透彻,长城汽车对举报材料的扎实性有自信。

③,最重要的是,

都举报一个多月了相关部门却没“反应”,

等不及了,于是来了一计广而告之,

倒逼相关部门别“护犊子”、尽快给反馈。

时隔一个多月将举报之事广而告之,大概率就是给相关部门看的。

死道友不死贫道,特斯拉已经被反复证明干不掉,目标就切换成最大的国产竞争对手。

不过长城汽车也失算了,虽然大盘连续猛砸数天,比亚迪和长城汽车股价下行,但今天双双跳水,前者跌2.41%,长城汽车跌6.17%,跌幅居首。

举报了别人,反倒是自家股票暴跌第一,不知道长城汽车会不会想“静静”。

说千道万还是为了抢占市场和销售额。

今年一季度,长城汽车营收290.39亿元,同比下降13.63%,净利润1.74亿元,同比下降89.34%。

比亚迪一季度营收1201.7亿元,同比增长79.83%;实现净利润41.3亿元,同比增长410.89%。

市场就这么大,零和博弈,得抢,见光的、见不得光的手段都不稀奇。

但有一说一,这种把为竞争把举报公开的方式,太小家子气,也太无脑。

首先,买人家的车然后里外帮着检测一遍,结果只发现一个问题,并且存在争议。

这是证明自己检测牛批呢,还是给比亚迪免费打广告、让比亚迪车主反而放心了呢?!

往深了再看,当前主要目标是复苏经济、鼓励大宗消费,房子、车子哪怕手机都算,在这种大环境下,在纳税、进出口、就业伤均有突出贡献的新能源巨头身上找出这么一个自带争议空间的举报,这是敏感性不足,还是敏感性不足呢?!

公开了,不但没得到想要的效果反而让自己难看,恐怕回头也难有台阶下。

如果我是长城汽车的产品情报部门或市场企划部门职员,那我是绝不会把这种看似损人利己实则损己利人的举报公开的。

一句话,方式太低端,也太蠢。

相比举报比亚迪认证过的车子排放不达标,还不如去吐槽一下网传的比亚迪长沙工厂一线工人基本工资只有1950元/月有影响力(当地的最低工资标准为1930元/月)。

特别是比亚迪在硬刚长城汽车举报的文末竟然“灌鸡汤”:希望大家多做有益于行业,有益于中国品牌的事情!

你长城汽车可以直接接着比亚迪:先提高一线员工基本工资再说“有益于中国品牌”。

这样搞才叫互相监督,才有意义,也才有格局。

一个举报对手采用常压油箱涉嫌排放不达标来竞争,一个三天两头被拿来跟特斯拉一线员工工资作对比、跟越南罢工做对比,作为巨头来说格局都太小。

特斯拉这种行业泥石流还是多一些才好。

用降价告诉消费者,原来可以不用加价甚至负债就能轻松购车的;用合适的薪资告诉打工人,原来是可以按劳动法被尊重的。

免得老有人蹦出“特斯拉降价是伤人伤己”、“工资太高不利于年轻人奋斗”这类屁话。

靠降低工资、抬高商品价格,也不是中国品牌值得自豪的地方。

与其互掐让人笑话,不如尊重工人、搞好品控来的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