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何决裂?赵紫阳揭被邓小平从欣赏到抛弃

  从《赵紫阳软禁中的谈话》一书中,有人读出了赵紫阳和邓小平的不同,有人读出了赵紫阳和邓小平的相似,更有人读出赵紫阳的“民主信念”,真是一千人眼中有一千个哈姆雷特。但对于赵紫阳与邓小平决裂的真正原因,却是任何人都能从中窥之一斑的。世人对邓小平抛弃赵紫阳的原因多有猜测,外界传言“六四”之前邓小平就曾想要赵紫阳下台,“六四事件”只不过是一个由头……在“谈话”中赵紫阳亲自揭开了他与邓小平决裂的内幕。

  当初,邓小平在北京球场现身,华国锋被迫辞职之后,邓小平为了平衡各方,更是为了自己的执政理念,或说是为了施展政治抱负而将胡耀邦推到了前台,那么,之后他又如何看上了赵紫阳,并在胡耀邦深受各层人士看好并爱戴的情况下将赵推上高位?在《邓小平为何抛弃胡耀邦而选赵紫阳接班?》一文有所分析。

  我们都知道,邓小平与赵紫阳是在抗日战争中建立了良好的关系,并且邓在第二次和第三次打倒时,赵紫阳给予了鼎力支持。尤其是1966年打倒邓小平时,给邓小平安的主要罪状就是他要搞三自一包。而当邓小平第三次复出时,赵紫阳搞的“包产到户”却在四川取得了极大的成功——这无疑是对邓小平最有力的支持。所以在邓小平重新掌权后,赵紫阳成为邓小平的忠实拥趸。而就是这样一个忠实的拥趸,为何最后却与邓小平走到决裂的那一步呢?

  要说赵紫阳与邓小平两人,有太多的相似之处,邓从赵的身上看到了自己,在整个中共高层邓小平很难找第二个人,能像赵紫阳那样合适来贯彻落实自己的政治主张。所以邓不惜与胡耀邦分道扬镳,将赵紫阳推上权力的顶峰。

  说到他们之间的相似,主要表现在执政上,他们都追求民富国强,都对意识形态不感兴趣。赵紫阳认为不管这个“主义”,那个“主义”,解决问题就是好“主义”;这与邓小平的“猫论”是同出一辙的。他们又都相信经验,尊重实践,在改革中不问“姓社姓资”,他们都“摸着石头过河”,最终“摸”到的都是同一块“石头”,通向的都是同一个市场经济。他们对改革时间表有着同样的轻重缓急,都主张先经济,后政治。他们都认为中国作为发展中大国,在快速变革的年代,需要权威政治保持社会稳定……既然赵紫阳和邓小平如此相似,为何最终难逃被抛弃的命运?

  其实,赵紫阳在上台初期,邓对赵的工作也是大力支持,尤其在经济改革上,邓小平宁可压胡耀邦而挺赵紫阳。就在“六四”前不久,邓小平甚至要赵紫阳接掌军委主席一职。甚至就在“六四事件”之后,江泽民执政之初,邓在“南巡”这个有生之年最后一次的重要亮相中,还公开夸奖赵紫阳,可见邓对赵的由衷赏识。

  但就是这样一个在执政上相当顺从邓,而邓又如此支持的人,最后却仍然走上被抛弃的命运,它的真正原因是什么呢?

  赵紫阳在谈话中表示,他虽然与胡耀邦同被邓小平抛弃,而正好有两个关键点,一个是“八六学潮”,一个是“六四事件”,但实质上,他们两人与邓分手的原因有所不同。赵紫阳认为,邓小平和胡耀邦分手的根本原因不是“八六学潮”,而是政见不合。他们的不合主要表现在“反自由化”上,邓小平曾说过,“反自由化”不力,是胡耀邦作为总书记的根本弱点。在长达几年的时间里,邓小平在这个问题上对胡耀邦越来越失望,说自己“看错了人”。所以即使没有“八六学潮”,邓小平也会让胡耀邦体面地下台。而他自己,根本原因只有一个,那就是“六四事件”。赵紫阳说,自己在“六四”问题上和邓小平结下了“恩怨”,形成了对立。

  在为什么分手的问题上,赵紫阳和邓小平两人都表现得比他们的追随者高明,他们两人对分手的原因心知肚明,所以事后很少批评对方。“六四”后,在处理赵紫阳问题的十三届四中全会上,李先念作了长篇发言,陈云讲了两句话,邓小平则一言不发。在其他场合,邓小平除了夸奖赵紫阳外,要批评也就一句话:“赵紫阳是自我暴露”,言简意赅,回味无穷。同样,赵紫阳在谈话也很少批评邓小平,想起往日恩怨,最多也就一句“君欢胜于民心”,七分感慨,三分解嘲。

  当邓在“南巡”公开夸奖赵紫阳,以“谁不改革谁下台”之言论公开批评了江泽民之后,有很多人认为,赵有望如邓一样复出,还有人将此事对赵转达了,对此,赵断然否定了这种可能。因为他知道,邓能三落三起,是因为当年毛泽东和邓小平没有“恩怨”的问题,而自己在“六四”问题上和邓小平结下了“恩怨”,形成了对立,是不可能再被启用的。于是曾经深得邓赏识的赵,最终只能落得被抛弃之命运。在中共专制独裁的体制下,这对曾惺惺相惜之人,只能一人高高在庙堂,一人失去自由在囹圄。

  • 最新评论
  • 麻辣戈壁

    跟光绪被慈禧抛弃原理一样。脑子里的软件,特别是操作系统版本不一样。

    屏蔽
  • 麻辣戈壁

    共匪国必亡,我们这代人就能看到。不信走着瞧!

    屏蔽
  • lary

    都是共产党的私利在作怪,人民和国家的利益什么都不是,赵和胡要好一点。

    屏蔽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