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道明巩俐专访发言引起中国娱乐圈大地震…

南风窗 2021-09-18 07:54+-

  如非有新戏,难得见巩俐。

  和她一类的演员,很少出现在娱乐新闻里。这几天她出现了,事由是接受了一本杂志的采访,谈到了娱乐圈、艺人。

  这本就是今年很火的话题,而她又够直接。

  关于娱乐圈,她这样说:" 什么叫娱乐圈?我不明白,大家想娱乐可以去娱乐场,电影院里给不了你娱乐。"

  而在 2019 年,她曾这样说:" 我不是娱乐圈的人,不要把我和娱乐圈混在一起。"

  关于艺人,她说自己更喜欢被人称为演员,而不喜欢被称为艺人。

  电影院是不是和娱乐无关,这可能是出于不同的角度产生的独特理解,或者其中表达了她的希望。引来了挑剔,但挑剔没有太大意义。有意义的是另外那些话,鲜明地表达了她的立场,立场是纯私人的,没啥可挑剔。

  这个立场就是:耻与为伍。

  无独有偶,央视网 9 月 11 日报道,中国电影家协会主席、国家一级演员陈道明在一次文艺座谈会上直言," 我从来不认为这些演员是我们队伍中的人,他们不是文艺界的,他们是流量界,他们是被包装炒作出来的‘塑料演员’ "。

  当然从形态上他们好像是在我们这一行里活动,但是我觉得他们确实对我们摧毁不小,影响了我们很多优秀的创作者的名誉、声誉 "。

  立场还是:耻与为伍。

  对他们来说,什么是荣?又以何为耻?

01 自 重 

  现代演员脱胎于古代的戏曲演员,举世皆然。中国的第一部电影就是戏曲电影。

  北魏开始,罪犯、失败的政敌、战争中的俘虏,都被划入贱籍,乐户就是其中一类。乐户就是演员,贱籍相当于奴隶,世代为乐户,世代为奴。这一制度延续了 1000 多年,直到 18 世纪被清朝的雍正皇帝废除。

  废除贱籍,只是获得了自由,不意味着地位提高,清末戏曲繁荣,演员受人追捧,但社会地位上仍然是 " 下九流 "。

  改变的机会出现在民国,除了戏曲普及,人们自然对好演员更尊重之外,以梅兰芳为代表的具有家国情怀和铮铮铁骨的一批艺术家的涌现,让人们对演员刮目相看。

  人民共和国成立之后,人人平等,演员也是为人民服务,加之他们的工作具有文艺宣传的功能,便再不遭受歧视,反而备受尊重。他们感恩时代,纷纷使出浑身解数,贡献出最好的功夫。

  老一辈演员,有的经历过时代转换,深知孟子之言的深意:人必自重而后人重之,人必自侮而后人侮之。后世年纪较大的演员,通过师承关系耳濡目染,也把这种信念和精神深深内化。

  演员之所以有今天的地位,是这个群体自强所获,如果自我狎侮,必招其咎。新世代如果自甘流俗,糜烂堕落,那就会拉着整个群体一同沉沦。

  这时再回过头来看,就明白陈道明说 " 对我们摧毁不小,影响了我们很多优秀的创作者的名誉、声誉 " 这句话时的心情了。

  巩俐不喜欢被称为艺人,是有道理的。艺人的意义,不是靠近演员,而是接近杂耍。清末、民国,比戏曲演员地位更低的,是杂耍,以北京天桥为代表。滑稽戏、爬竿、举刀、耍中幡、抖空竹、拉洋片、心口碎大石 ……

  表演硬气功的看得人心惊胆战,而拉洋片的则扯着嗓子喊:" 往里瞧往里瞧,大姑娘洗澡。"

  和过去什么都有专门的艺人干不同,今天是什么事艺人都干,唱歌、跳舞、电影、电视、主持、综艺、夜场 …… 以及许多跟演员八竿子打不着的工作。

  专职表演的资深实力派演员,不肯被称为艺人,很好理解。

  从 " 优伶 "" 粉头 "" 戏子 " 到演员,这是一个艰难而漫长的历史过程,数代人在其中付出了艰辛血汗。而今眼见历史竟有倒流之势,宁不痛乎?

02 尊 严

  实力派老演员,在逆流之中,也真实受损。七八年前,流量时代开启之后,他们的演出机会就越来越少,许多人甚至完全被市场抛弃,被观众遗忘。

  一个数代人建立起来的信念体系崩溃了。以前演员们相信,只要技艺精湛,就能得到认可,获得机会,也只有技艺精湛,才能得到认可,获得机会。

  而今天,这一切全都成了镜花水月,技艺精湛的人,日益被 " 塑料演员 " 挤出,穷困潦倒、无事可做者不计其数。

  他们在经历着一种局部性的文化衰败的彻骨悲凉。

  当然,陈道明、巩俐作为老演员阵营里的佼佼者,遭受的冲击并不大,穷困潦倒、无事可做的状态跟他们无关,但他们毕竟同属一个信念体系当中,精神上是一致的。

  实力阵营和流量阵营之间的矛盾,如果仅仅把它视作一种利益冲突,那就显得很浅薄。这是关乎一个职业如何有尊严地存活的问题。

  " 老天爷赏饭吃 ",这是过去对一个演员的天赋的最高的评判。这里面包含敬畏,包含珍视,但不包含任何傲慢之意。

  赏饭吃的是 " 老天爷 ",演员与观众,是一种平等关系。演员付出劳动,得到认可,获得报酬,利益上是分离的,是生产者和消费者的关系。

  而今天,流量演员一出现,先要制造和粉丝之间的一体感。

  养成系自不必说,它的便利性在于让粉丝形成一种演员就是自己的作品的感觉。

  而那些通过某件大投入的作品捧红的演员,则更借重于把演员神格化,掩饰所有真实,呈现完美无瑕,从而让粉丝产生一种类似宗教感情的狂热,与之发生深度捆绑。

  于是我们看到,演员与粉丝之间不再是利益剥离的生产者与消费者的关系,而是以演员为塔尖、以粉丝为基座的有层级的利益结构,塔尖、中间层,依次向下吸血。

  庞大的粉丝基座非理性的经济支出,支撑起整个结构,粉丝的义务就是不断地输送利益,甚至为此穷尽腰包,乃至累及亲友,事实上却什么产品也没有消费。

  一个个这样的活跃的结构,就像一个个庞大而疯狂的传销组织。吸血的手段,打榜、打投、集资、氪金 …… 名目繁多,多到难以完全理解消化。

  如果粉丝醒过来就会发现,自己其实是被骗钱。整个运作机制,事实上是一个劫贫济富的机制——明白这一点,可能有助于我们理解为什么公共权力如此重视娱乐圈的问题。

  这就是 " 如何有尊严地存活 " 的问题。

03 倒着活

  前面我们简单回顾了近代以来演员行业的历史流变,这是一个日益焕发青春的过程。

  从奄奄一息的贱籍,到自由流浪的 " 下九流 ",到万人空巷的 " 老板 ",到与所有职业地位平等的演员,再到受人尊敬的文艺工作者," 红火火的日子一年比一年好 "。

  真正的演员们没有料到的是,这种 " 逆生长 " 竟然没有止息,在 21 世纪第二个 10 年的商业资本推动下,这个行业进一步 " 长 " 成了一个孩子。

  为什么说是孩子呢?因为孩子做事,总是反着来的。反着穿鞋,反着拿勺子,屁股朝后下阶梯,连拿手电筒都是把光对着自己的眼睛 ……

  对于陈道明、巩俐他们而言,现在那个 " 耻与为伍 " 的娱乐圈,不就是一切都反着来吗?

  幸好人们都说:够了。

  • 最新评论
  • [31415926]

    巩俐不愿意人家叫她艺人,那就叫她戏子。 陈道明流量期已经过去了,现在嫉妒这些新生代。心眼儿小的可怜。 这些过气了的艺人,不说话会死吗? 钱也捞够了,退休回家过安生日子会死吗?

    屏蔽
  • beiqian2016

    戏法人人会变,艺人是表演,演员也是表演,各有巧妙不同而已罢了。都在中宣部的管制指挥之下表演。那个张嘉译闫妮在全运会的激情演唱,就是最新的例子。演员?艺人?戏子? 虚伪?

    屏蔽
  • 天总是蓝

    好文!娱乐圈乌烟瘴气,艺术日落西山。中国现状!

    屏蔽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