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8,万炮轰金门

馒头说 2021-09-09 12:19+-

 1958年8月23日

  “金门炮战”爆发

  1

  1958年7月,全世界的目光,都集中到了中东地区。

  7月14日,伊拉克青年军官卡塞姆突然率部队发动政变,一举推翻了亲美的费萨尔王朝,史称“7·14伊拉克革命”。

  这场革命的爆发,是自1958年阿拉伯联合共和国成立以来的一个高潮——那一年的2月,在埃及总统纳赛尔的牵头下,埃及先后与叙利亚和也门合并,成立了“阿拉伯联合共和国”,共同对抗西方殖民势力。

  伊拉克当时是中东最亲美国的国家,在亲美政权被推翻后,原本就已出现反西方情绪的约旦、黎巴嫩等国家更是群情激昂。眼看原本由西方控制的中东将一夜变天,美国将第六舰队开进了波斯湾,而在此之前,他们已经直接出兵黎巴嫩,英国则出兵约旦。

  “中东事件”震动西方,自然也引发了东方阵营的关切。

  5月18日,《人民日报》头版头条刊登文章,题目是:“六亿人民同中东人民站在一起”。就在前一天,北京50万群众进行集会,声援阿拉伯世界对抗西方的行动,高呼‘美军滚出黎巴嫩’”

1958,万炮轰金门

  《人民日报》当时的版面

  而就在《人民日报》刊登声援文章的这一天晚上,大量轿车忽然鱼贯进入中南海——熟悉情况的人都知道,这里肯定有一场重要会议要召开。

  这是一场紧会议,会议召开者是毛泽东,参会人士为中央军委、总参谋部、空军和海军的负责人。

  在这场会议上,毛泽东说了这样一段话:

  “世界上有一个地方叫中东,最近那里很热闹,搞得我们远东也不太平;人家唱大戏,我们不能只做看客。我们不能只是在道义上支援中东人民,还要有实际行动。”

  就在那天晚上,毛泽东向各单位负责人说出了自己要进行“实际行动”的设想:

  炮击金门。

  2

  金门岛,地处厦门湾,全岛面积152平方公里。

  从地理位置上说,金门岛位于台湾海峡西面,与中国大陆最近处仅隔2.3公里,离厦门也只有10公里。

1958,万炮轰金门

  金门、马祖、澎湖的地理位置 。

  1949年,蒋介石的国民党政权败退台湾,中国人民解放军三野第十兵团曾于10月下旬发起过“金门战役”,试图一举解放金门。但那场战役却因为种种原因,成了解放战争时期解放军遭受的罕见挫折:率先登岛的28军三个团9000余人,因为后续数万部队无法登岛,激战三昼夜,孤立无援,几乎全军覆没。

  “金门战役”成为了解放军需要吸取的惨痛教训,却也成了屡战屡败的蒋介石眼中的难得“大捷”。他不仅重重奖赏了当时的守岛部队,并且将金门和马祖看做是他日“反攻大陆”的重要桥头堡。

  为此,国民党在金门岛上也投下了重注:设金门岛防卫部,总司令为当时的国民革命军二级上将胡琏,下辖六个步兵师加特种兵部队,共计8.5万人,其中含31个炮兵营共380门火炮。

  由于金门地理位置特殊,所以大炮是国共双方进攻的主要武器。双方经常进行炮战,其中1954年大陆曾对金门岛发起过“9.3炮战”,共击沉国民党舰艇3艘,击伤4艘,摧毁炮兵阵地11处,仓库6座。吃到苦头的金门国民党守军自此开始加大力度实行“地下化”——大量构筑地下防御工事,将整个金门岛构筑成一个巨大的“地下堡垒”。

1958,万炮轰金门

  国民党军队在金门岛上的一处大炮工事

  1958年“中东事件”爆发以来,蒋介石也意识到中共方面可能会在台湾海峡采取一些动作,而各路情报显示,7、8月份是中共最可能对金门“动手”的日子。为此,蒋介石开始对金门岛上增兵,并要求金门守军加强警备。

  到了1958年7月底,金门岛上的国民党守军已达10万人,占当时台湾国民党军队总数的三分之一,可见蒋介石对金门的重视程度。

  8月19日,蒋介石带着“国防部长”俞大维等一行亲自登上金门岛,视察前线并做训话。

  在小金门岛的坑道式防炮掩体中,蒋介石对营级以上军官训话,特别强调:

  “现在一切胜利基础已经建立,今后全看我人之精神如何,亦即全在决心意志,决心就是与阵地共存亡,亦即与国家共存亡。”

  在大金门岛的防卫司令部,蒋介石召集团级以上军官训话:

  “……退出大陆已九年,从三十七年(指民国三十七年,即1948年,馒头注)开始失败,则已失败十年。十年来受耻忍辱,含辛茹苦,日日期望反攻复国才能扬眉吐气,此机已待十年。越王勾践十年生聚十年教训,近已时代不同,十年功夫不算少,此机若不到,徒有此心,并不能达到目的。”

1958,万炮轰金门

  1953年蒋介石视察金门前线时的照片

  应该说,台湾国民党方面已经预感到大陆准备对金门有所动作,但他们吃不准两点:

  对岸什么时候动作?以及,谁来指挥这场大动作?

  3

  1958年7月中旬,正在福州市郊布置防汛工作的叶飞接到了一个电话。

  7月正是台风季,福州在最近的一次台风中受灾比较严重,叶飞当时的职务是中共福建省委第一书记兼福州军区政委,他的工作重心已经放到省委了。

  那个电话是从北京打来的保密电话,必须要叶飞本人接。预感到会有大事的叶飞抄起电话,电话那头是总参谋部作战部长王尚荣:

  “中央已经决定,要在近期炮击金门,由你负责指挥。”

  叶飞听到这个命令还不太相信,一方面自己已经主抓省委工作了,另一方面,福州军区的司令员是韩先楚,自己只是政委,虽然韩先楚因为急性肺炎在北京304医院治疗,但作战还是应该由司令员来指挥才是。所以他问:

  “是不是中央要我指挥的?应该是由军区领导指挥啊?”

  王尚荣给了叶飞肯定的回答,并且告诉他,是毛泽东亲自点的将。

  当知道是毛泽东亲自点将之后,叶飞还是颇为激动的。

  因为这次让他来指挥炮击金门之战,并不仅仅是因为他原来也确实担任过福州军区司令员,也不仅仅是因为韩先楚确实正在治病,更是因为,当年那场教训惨痛的“金门战役”指挥,正是他叶飞。

  “金门战役”失利后,当时身为第十兵团司令的叶飞当即向中央请求处分,但中央还是信任他,让他准备组织第二次金门战役。之后朝鲜战争爆发,解放台湾的进程被搁置,一晃九年,叶飞心里还是一直有一股不服的闷气的。

  现在,毛泽东给了他这个雪耻的机会。

1958,万炮轰金门

  叶飞,1914年出生于菲律宾,开国上将

  将军已定,军令已下,所有战备工作开始高速运转。

  就在毛泽东召开中南海紧急会议的第二天,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参谋长粟裕召集海军,空军,炮兵及总参谋部负责人下达作战指令:

  所有部队必须在7月24日前进入阵地,违者军法论处。

  一时之间,厦门成了一座巨大的兵营:

  32个炮兵营共459门大炮,从福建省各地克服各种天灾和道路交通困难,五天之内全部进入阵地;12艘停在上海吴淞港的鱼雷快艇,放弃走海路,由火车专列直接运到厦门;520架战斗机从四面八方转场,全部集结厦门。

1958,万炮轰金门

  厦门前线军民一起拖行火炮

  7月27日,厦门沿海一带的作战部署已经全部完毕,叶飞心情激动地等着电话——只要北京一声令下,厦门万炮齐发。

  然而,北京却迟迟没有声音。

  4

  8月20日,已经焦急等待了快一个月的叶飞,终于接到了北京来的电话:

  “请你立刻飞到北戴河,毛主席要见你。”

  叶飞立刻搭乘空军运输机飞往北戴河,并在第二天见到了毛泽东,当时彭德怀、林彪、王尚荣也在场。

  叶飞把金门炮战的部署和打法一一作了汇报,毛泽东听了之后突然问了一句:

  “你们用这么多的炮,会不会打死美国人?”

  叶飞如实回答:

  “肯定打得到啊,主席。”

  彭德怀在一旁插话:

  “美国的顾问已经配备到了国民党部队的营一级了。”

  面对叶飞和彭德怀的回答,毛泽东良久不语,好一阵才问了一句话:

  “有没有可能不打到美国人?”

  叶飞回答:

  “主席,这是无法避免的。”

  毛泽东随即就让叶飞去休息,这场会议并没有得出结果。

  那一晚,叶飞彻夜难眠,他走到院子里散步,发现毛泽东屋子里也亮着灯。

  第二天,会议继续进行。叶飞得到了毛泽东斩钉截铁的回复:

  “就照你们拟定的计划打!”

  不过,毛泽东让叶飞暂时不要回福州,就留在北戴河,用电话指挥——显然,毛泽东非常重视“第一炮”。

  1958年8月23日下午5点,负责指挥所有炮击行动的福州军区副参谋长石一宸,在厦门云顶岩指挥所收到了“一级战备”的命令:

  “5点半开炮,但必须有毛主席命令才能开炮!”

  此时,福建前线的所有炮兵部队早已做好战斗准备:

  31军负责指挥的“厦门炮群”麾下15个炮兵营,主攻小金门;28军负责指挥的“莲河炮群”17个炮兵营,主攻大金门;6个海军海岸炮兵连,全部瞄准料罗湾,准备封锁海面上一切船只。

1958,万炮轰金门

  金门和厦门的地理位置图。金门岛含大金门,小金门,大担岛,小担岛共12座岛屿,主峰太武山,海拔257米

  在北戴河,作战部部长王尚荣手持电话听筒——听筒的另一头,是在厦门指挥部的石一宸,他一直在等待命令。

  石一宸后来回忆:

  “王部长说,老石啊,你别急,我们电话都不挂,我们都等待命令。”

  石一宸说,当时在电话里,两个人一句话都不说,就在听彼此紧张的呼气声。

  5点30分,石一宸终于听到了他期盼已久的那一句命令:

  “开炮!”

  顿时,459门早已瞄好各个方位的大炮,同时发出了怒吼。

  天崩地裂,地动山摇。

1958,万炮轰金门

  解放军的一处炮兵阵地

  5

  1958年8月23日下午5点15分,在金门防卫司令部所在的翠谷,总司令胡琏正在陪客人走向餐厅。

  需要司令亲自陪同的客人,自然不是普通客人,他是台湾国民党“国防部长”俞大维——他奉蒋介石之命,留守金门岛几天,为岛上将士鼓劲。

  当晚七点,胡琏为欢迎俞大维,准备了盛大的舞会,同时在5点45分安排了周末驻岛官兵的“同心聚餐会”,地点就放在防卫司令部所在的翠谷湖中餐厅。届时,俞大维还要代表蒋“总统”犒劳三军将士代表。

  俞大维在胡琏和三位副司令赵家骧,章杰和吉星文的陪同下,边说边笑地走向翠谷餐厅。快进餐厅时,胡琏看了看手表,拉了拉俞大维,表示时间还早,想和他单独说两句话。

  三位副司令就先行进入了餐厅,胡琏和俞大维留在了外面。

  就在这个时候,胡琏忽然脸色大变——他听到了空中传来了”嘶嘶”的恐怖呼啸声。

  多年的戎马生涯告诉他:肯定有无数炮弹往这里飞来了。

  大惊失色的胡琏扔下俞大维,在卫兵的保护下立刻就钻进了地下指挥所。在隆隆炮声中,胡琏抄起电话下令全线反击——但他发现,全岛的电话线都已经被炸断了。

  文官出身的俞大维从来没见过这样的场面,吓得手足无措,被旁边一个科长急忙拉到一块山石下躲避,结果后脑还是被一颗米粒大的弹片击中,血流如注,但好在没有穿透脑壳。

1958,万炮轰金门

  胡琏,黄埔军校四期毕业,在抗战中以“石牌保卫战”闻名。属陈诚的土木系,与胡宗南并称“二胡”,前者号称“金门王”,后者号称“西北王”,但在蒋军中流行这样的说法:“十个西北王,抵不上一个金门王”。

  俞大维和胡琏都是幸运的。炮战一开始,翠谷湖中餐厅就被对岸解放军的炮火炸成了一片废墟,刚进入餐厅不久的三个副司令赵家骧,章洁和吉星文,前两人被当场炸死,吉星文腰部被弹片击中,第二天伤重不治。

  胡琏一开始绝不相信解放军的炮火能打到他的防卫部——他的防卫部是特地建在太武山背朝大陆方向的山脚下,理论上解放军的大炮是不可能打得到的,所以他认为解放军一定开发了什么新式武器。

  但其实只是他低估了解放军炮兵的训练水平和灵活作战能力:他们早就算好了炮弹的射程和调整好了发射角度,将炮弹向空中打到最大射程之后再垂直落下,正好砸中翠谷。

  至于金门守卫司令部的具体方位,解放军事先通过审讯抓来的国民党特务已经完全掌握,早就瞄准好了——共有6个炮兵营共72门大炮,一共准备了6000发炮弹,专门对准了翠谷。

  至于5点30分的攻击时间,也是有意挑好的:那个时间,金门岛上的国民党守军正好是用晚餐时间,精神上会比较懈怠。

  “开炮”命令下达后,早有准备的解放军459门大炮一共对金门进行了三波次的炮击:

  第一波次代号“台风”,持续时间15分钟,覆盖金门岛全部岛屿,最为猛烈;

  第二波次代号“暴雨”,持续5分钟,主要针对开始零星还击的国民党炮兵阵地——哪里还击就打哪里。

  第三波是一轮急袭,故意放在晚上7点35分开始,打得就是以为炮击已经停止,出来抢救维修的国民党军队。

  仅前两个波次,在短短20分钟内,459门大炮就发射了3万发大口径炮弹,平均每分钟发射1500发炮弹,总共有600吨钢铁倾泻在了金门岛上。

  这种炮击的猛烈程度,超过以往任何一次炮击,也彻底震慑了金门岛上的国民党守军。

1958,万炮轰金门

  “金门炮战”中的解放军炮兵阵地

  由于当时全岛的电话线都已被炮火炸断,国民党守军已经不顾规定,用报话机明码通话。对岸负责监听的解放军情报人员听到的几乎全都是哀嚎,而且反复集中在两个字:

  “惨呐!惨呐!”

  8月23日炮击开始后,中国人民解放军随即开始对金门岛进行全面封锁:不仅每天万炮齐发,先前运送到的鱼雷艇也主动出击,开始攻击国民党的军舰,而520架战斗机轮番起飞,经过与国民党空军激烈的空中较量,牢牢掌控了金门岛上空的制空权。

  10天之后,金门岛已完全被封锁。

  尽管金门岛一直被国民党说成是“独立堡垒”,但其实岛上的弹药和日常生活的给养,都是来自台湾的运送。当炮火封锁持续了10天后,岛上已经基本弹尽粮绝,官兵的士气也极度低落。

  叶飞认为,时机已经成熟了,此时发动登陆作战,金门岛唾手可得。

  但是,9月3日,从北京来的一纸命令,再一次出乎叶飞的意料:

  “所有炮位一律停止炮击,敌方开炮也不准还击,否则军法论处!”

  9月4日,金门岛的上空一片寂静。

  炮火背后的博弈开始了。

  6

  9月4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发表了一项声明:

  中国领海宽度为12海里,一切外国飞机和军用舰船,未经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许可,不得进入中国领海及其上空。

  这话是说给谁听的,不言自明。

1958,万炮轰金门

  中华人民共和国领海示意图。当时西方国家主张的领海宽度是3海里,中国是第一批主张12海里领海的国家,之后成为了共识。目前有100多个国家主张12海里宽度的领海。

  美国国务院新闻发言人随即发表声明,不承认中华人民共和国关于12海里的任何要求。同日,美国国务卿杜勒斯发表“新港声明”,表示美国国会联合决议,授权总统使用美国武装部队,保护金门和马祖等有关阵地。

  其实早在炮轰金门的第二天,蒋介石就急电美国总统艾森豪威尔,除了汇报三个副司令被炸死之外,还将大陆方面打来的炮弹数量增报了三倍。

  尽管艾森豪威尔一直主张蒋介石弃守金门和马祖,但事已至此,他也只能下令第七舰队立刻开进台湾海峡,另调第六舰队两艘航母从中东赶往支援,与此同时,3800名美国海军陆战队队员在台湾南部登陆。9月5日,第七舰队四艘航母共起飞战斗机141架次,其中有一架闯入中国12海里领空。

  台湾媒体立刻兴奋起来,有的媒体很快列出了美国五个级别的保护行动:最低级别是“护航”,最高级别是“向大陆投掷原子弹”。

  炮打金门是容易的,甚至打台湾也不难,难搞的是台湾背后的那个国家。

  从9月4日凌晨到9月7日,炮击一共停止了三天。

  头两天,蒋介石没敢下令行动,直到9月7日,他终于下定决心,派出5艘登陆艇,在美国第七舰队两艘重型巡洋舰和5艘驱逐舰的护航下,驶往金门岛,开始给岛上补充物资。

  整个航行过程中,对岸的解放军一炮未发。

  叶飞不是不想打,而是没接到命令。

  金门炮击开始之后,叶飞就从北戴河赶到厦门一线指挥,吃住都在司令部。看到国民党开始从容地往金门岛上卸运补充物资,叶飞一直在打电话向北京请示,但北京方面始终没有松口。

  直到9月7日晚上,命令终于来了:

  “9月8日恢复炮击,规模要大于8月23日。”

  但是,命令后面还附了一条让叶飞觉得颇为棘手的指令:

  “只打蒋舰,不打美舰。”

  9月8日,在前一天尝到甜头的国民党舰队再次在5艘美国军舰的护航下,开往金门补给。在驶近金门岛附近时,5艘美舰停止前进,国民党的运输舰开始向岸边驶去。

  叶飞等的就是这个时间差。

  数千发炮弹,瞬间从空中呼啸而至。

  国民党6000吨级的大型运输舰“美乐”号很快被炮火覆盖,船体断为两截,沉入海中,其他多艘运输舰也多处中弹起火。

  第一声炮响的时候,不远处的美舰立刻调转180度,退出了12海里区域,自始至终,一炮未发。

  台湾随军记者在国民党运输舰上指着美舰大骂:

  “这他X的是什么朋友?!这是什么狗屁护航?!”

  9月11日,苦于金门岛上缺乏物资补充,蒋美混合编队再次驶向金门,而第二次的画面简直是第一次的复刻版本:

  对岸解放军炮声一响,美舰整齐划一地调头退出12海里,把蒋舰孤零零地留在解放军的炮火覆盖范围之内。

1958,万炮轰金门

  “金门炮战”中台湾军舰上的伤员

  至此,中国已经彻底摸清了美国人的底牌:

  虽然有“协防”约定,但他们不肯为台湾赔上一兵一卒。

  在这样的情况下,“金门炮战”开始进入了一个新的局面。

  7

  按照毛泽东最初的想法,确实是想收复金门和马祖的。

  8月23日第一天开始炮击的时候,在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会上,毛泽东就明确提出了想法:

  “我们的要求是美军从台湾撤退,蒋军从金门、马祖撤退,你不撤我就打。”

  但是,当炮战进行了一个阶段以后,形势已经发生了明显变化,三方的利益诉求已经不难分析:

  从大陆方面来看,炮击金门取得预期成果,并且解放金门已经被证明不是一件难度很大的事,但如果这样做的话,势必会将金门和马祖的国民党军队全部赶回台湾——在目前尚无计划完全解放台湾的情况下,会造成台湾本岛与大陆的彻底隔离;

  从国民党方面来看,经历了朝鲜战争洗礼的解放军无论是从武器装备还是战斗素养,已绝非九年前可比,再现”金门大捷”已是天方夜谭。但金门和马祖是台湾目前唯一与大陆联系的“纽带”,如果丢失,所谓的“反攻大陆”将再也无从谈起;

  从美国方面来看,虽然与台湾签订了《共同防御协定》,但协防金门和马祖绝非美国人的利益所在,迫于面子只能摆摆样子。美国人最希望的是蒋介石索性放弃金门和马祖,让台湾彻底与大陆隔绝,造成“两个中国”的既成局面。

  所以,中共中央炮击金门的宗旨,很快从“收复金门”,改为了“打而不登,封而不死。”

1958,万炮轰金门

  金门岛上备战的国民党守军

  9月6日,苏联外长葛罗米柯秘密访华。在此之前,美国媒体曾渲染美国驻关岛空军已经奉命,随时准备携带核弹轰炸中国大陆,而苏联随即表态:如果远东发生战争,社会主义阵营将集体援助中国。

  周恩来会见了葛罗米柯,转达毛泽东的三点想法:

  第一,中国这次不是要解放台湾,而是要惩戒国民党长期以来对福建沿海的骚扰;第二,中国的主要目的,是为了防止出现“两个中国”,第三点是一句承诺:

  如果与美国全面开战,中国将独立应对,不会把苏联拖下水。

  而此时的海峡两岸,在炮火的硝烟之外,似乎都开始明白对方在想什么了。

  9月15日,中国和美国开始在波兰华沙恢复大使级谈判。美国要求中国先停火再说,而中国要求美国全部撤出台湾再停火。美国在感受到了中国方面的强硬态度后,开始向中方释放一个信号:

  美国愿意迫使蒋介石放弃金门和马祖,以换得台湾和澎湖的安全。

  但这个方案立刻让中国警觉:

  如果蒋介石的军队撤出金门和马祖,那么台湾将和大陆彻底隔离,这样美国就非常容易制造“台湾地位未定”的舆论,进而在台湾驻军,台湾解放将遥遥无期。

  在大陆警觉的同时,蒋介石也认识到了这一点。

  在了解到美国的意图之后,蒋介石在9月29日召开新闻发布会,公开发表声明:

  “金门和马祖是台湾的屏障,自动放弃这些岛屿,等于敞开门户,所以金、马地区必须固守,哪怕是由国民党独立作战,也绝不后撤!”

  这是蒋介石第一次对金、马地区放弃使用“进攻大陆的桥头堡”这样的说法,而改用“防御的屏障”。

  美国国务卿杜勒斯斥责蒋介石不肯放弃金门和马祖是“极其愚蠢的”,但蒋介石随即约谈协防台湾的美军驻台司令庄莱德,再一次强硬表态:

  “哪怕流尽最后一滴血,也绝不撤出金门。”

  因为无论是“桥头堡”还是“防御屏障”,蒋介石已经明确认识到一点:

  撤出金门,台湾将彻底与大陆隔离,他不愿意做那个分裂国家的千古罪人——他是坚持“一个中国”的。

  既然蒋介石的底牌也已经摸清了,那么大陆方面也该有所表示了。

  8

  1958年10月6日,中国政府发出了一封《告台湾同胞书》。

  这份声明的第一句话是:

  “我们都是中国人。三十六计,和为上计。金门战斗,属于惩罚性质。”

  而通篇的要表达的主题是这样的:大陆和台湾的问题是中国人内部的问题,与美国人无关,两岸都是同意“一个中国”的,“美国人总是要走的。”

  声明很快就放到了蒋介石的办公桌上。蒋介石很清楚,这份声明虽然落款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国防部长彭德怀”,但肯定是毛泽东亲自写的。

  通过声明,蒋介石证实了自己对对岸的猜想:不会登陆金门,坚持“一个中国”。

1958,万炮轰金门

  蒋介石在台湾宅邸中

  也就是在那一天,中国政府公开宣布:从10月6日起,厦门停止炮击7天。

  但是“停止炮击”是有条件的,条件只有一个:美军舰队不准护航。

  在之后的7天时间里,国民党的运输船队终于可以安心地给金门岛补充物资了,而那也是金门岛上的10余万国民党守军第一次正式得到物资补给。

  7天的停止炮击时间到了之后,大陆方面宣布再延长两周。

  但是在那两周里,大陆有两次是恢复了大规模炮击:一次是10月19日,因为美国舰队又一次护航了;另一次是10月20日,因为美国国务卿杜勒斯访问台湾。

  10月23日,杜勒斯完成了他访台的使命。作为谈判成果,美国和台湾交换了筹码,终于达成了一致:

  美国宣布将协防台湾,而蒋介石做出公开承诺,将放弃“武力统一中国”的说法——自此以后,“反攻大陆”的口号被改成了“用三民主义统一中国”。

  消息一出,很多跟随蒋介石到台湾的老兵痛哭流涕:他们觉得自己再也返回不了大陆了。

1958,万炮轰金门

  金门岛上,眺望大陆的国民党士兵

  10月25日,中国政府又发出了一封《再告台湾同胞书》,开头是这样的:

  “我们完全明白,你们绝大多数都是爱国的,甘心做美国人奴隶的只有极少数。同胞们,中国人的事只能由我们中国人自己解决。一时难于解决,可以从长商议。”

  而在这封公告中,中国政府再一次做出了承诺:

  以后炮击分单双日,双日不打炮,保证金门物资能够充分供应;单日可能会开炮,但也不一定会开。

  公告对金门岛上的物资补充,专门指出一点:

  “如有不足,只要你们开口,我们可以供应。”

  这份公告,依旧是以“中华人民共和国国防部长彭德怀”的名义发的,但谁都知道,肯定还是出自毛泽东的手笔。

  至此,大陆的态度已经很明确了:

  只要你们别过分,我们支持你们守下去。

  有分析人士指出,大陆的“双不打单打”意味深长:双不打,是让金门岛守军休息,以便长期固守,单打,是提醒国民党守军,国家尚未统一。

  而之所以不停止炮击,是为了给蒋介石以继续驻守金门的理由。

  但无论如何,这意味着持续了64天的大规模“金门炮战”,至此告一段落。

  9

  大陆方面确实信守了承诺。

  从1959年1月开始,厦门方向对金门的炮击开始明显减少,期间只有在1960年6月17日和19日两天,有过上万发炮弹规模的射击——那是美国总统艾森豪威尔访台和离台之日。

  但那两次炮击所有弹着点都经过精心测算,主要落在无人区和国民党炮兵阵地之间,几乎不会造成任何伤亡。

  自1961年12月中旬起,福建前线的炮兵部队只在单日向金门岛发射宣传弹了。

  1979年1月1日,中美正式建交,美国宣布承认“台湾是中国的一个部分”,同时废除美国和台湾的《共同防御条约》。

  同日,中国政府发布《告台湾同胞书》,宣布从即日起,停止对金门诸岛的一切炮击。

  历时21年的的“炮击金门”,至此正式落下帷幕。

1958,万炮轰金门

  馒头说

  我没去过金门,但我喝过不少次“金门高粱”。

  这酒甘洌醇厚,在中国诸多白酒中独树一帜,倒也有自己的特色。

  听人说,“金门高粱”之所以好喝,除了金门岛上的高粱有自己特色外,还拜上世纪50年代两岸频繁炮战所赐——金门岛上修筑了很多防空防炮坑道,那些恒温、恒湿的坑道成了窖存金门酒的绝佳场所。

  金门还有一个和当年炮战有关的衍生品:金门菜刀。当年“8·23炮战”,金门岛上到处是解放军打来的废弃炮弹头,尤其是不会爆炸的“宣传弹”弹头。金门岛上的金合利钢刀店吴老板发现这些弹头的钢质特别好,就决定用来做刀。结果做出来的菜刀刚中带韧,削铁如泥,久而久之,“金门菜刀”变成了远近出名的一个品牌。

  如今,“金门高粱”早就在大陆开厂了,2012年还获得过厦门思明区“纳税超千万元”的奖励。“金门菜刀”也早已成了大陆游客去金门旅游的热门纪念品,大家还会现场参观“炮弹造刀”的过程。

  而金门呢?在2004年开始与厦门施行“小三通”,经济开始飞速增长。2015年1月1日开始,大陆游客更是享受了到金门旅游的15天“落地签”待遇,金门自此更是热闹非凡,当年两岸军事对峙的紧张气氛早已荡然无存。

  在离厦门很近的金门大担岛上,蒋经国曾命人在面对大陆的方向造了一堵墙,人称“心战墙”,因为上面刷了一行巨大的标语:“三民主义统一中国”。这堵墙因为长期风吹雨淋,有点掉漆,金门当局在2017年下令修缮,然后坊间就传出了个版本:

  台湾当局是应大陆方面要求才去修缮的,因为大陆观光客都喜欢看这堵墙,掉漆了就看不清了。

  台湾当局是不是应要求才修的,没人知道,但这堵墙确实是大陆游客“打卡”的一个网红景点,大家对着这堵墙拍照留念,谈笑风生。

  我虽然没去过金门,但曾在厦门远眺过金门,感觉确实很近,虽然隔着海,但天涯咫尺,一衣带水。作为当年海峡两岸军事对峙的焦点,金门见证了一段传奇沧桑的历史:从对抗到炮战,从开放到融合。

  哦对了,2018年5月5日,福建省向金门县的供水系统正式通水。

  这也就意味着,据说在台湾占据80%市场份额的“金门高粱”,是用大陆提供的水源来酿造的。

  潮水已来,大势所趋。琼浆共酿,何求干戈?

  • 最新评论
  • lary

    炮战之前还打过一仗呢,为什么只字不提?

    屏蔽
  • OB

    毛泽东 is the evilest in Human being history. Shina is the most inferior race on the world. Stupid dumb Shina.

    屏蔽
  • jinpingxi

    历史都是用笔写的,为什么不敢登岛夺金门,可能不像文章里说的那样吧,在一个媒体和宣传都听党的国度,我从不相信他们说的任何东西!

    屏蔽
  • gmuoruo

    哈,哈,哈,土共一定输了,才编造这么荒谬的谎言。 真有土共脑残到会信么?

    屏蔽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