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家宝的如此敢说就已经是难能可贵
文章《温家宝与习近平之间的路线斗争由来已久》介绍了习近平与温家宝之间结下梁子,事实上是从温家宝还是国务院总理,而习近平还是以政治局常委身份分管党务、等待接班的那五年,也就是中共十七大至十八大之间的那五年时间里就开始了。
本文里要举出的第二个例子就是,十年前温家宝“擅自”在中南海与知名香港政治人物吴康民搞“私人会见”所引发的后果。
这次温家宝在澳门媒体发表自己忆母文章之后,又有不少评论界人士回顾了他2011年4月下旬,以国务院总理身份会见吴康民过程中谈及的对“文革”复辟的担忧。
吴康民事后向媒体透露说:温总理提及内地的改革所遇到的困难时说,主要是两股势力,一股是中国封建社会所残余的;另一种则是“文革”遗毒,两股势力影响了人们不敢讲真话,喜欢讲大话,社会风气不好,应该努力纠正。
日后外部评论界提起这件事情,一直都只是把关注焦点放在温家宝的如上这几句话上,而没有注意到当时温家宝“擅自”在中南海单独香港政坛人物的事件本身,就已经令当时在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会内被明确分管港澳事务、以政治局常委和国家副主席双重身份兼任中共中央港澳工作领导小组组长的习近平。
这位吴康民是原港区全国人大代表,香港左派的元老级人物。当年他经常撰文对香港政府的施政提出批评,也一直敦促大陆内地加快政治改革的步伐。当时吴康民在香港通过他所任主席的香港培侨教育机构发布新闻稿,表示他(2011年)4月23号去北京参加清华大学百年庆典时,获温家宝在中南海紫光阁总理办公室单独接见。两人会谈了一个半小时后,温总理夫妇还设宴招待了他们。
除了公布会谈内容外,当时的香港媒体还被吴康民授权发布了有关这次会谈的照片,其中更公布了包括温家宝夫人张培莉在内的四人合影照。据信,这是张培莉自温家宝担任总理之后,首次同温家宝一起出现在公开刊登的照片中,所以引起了人们普遍的关注。香港《苹果日报》当时发表了“温总首次带妻见客”的报道。报道说,温家宝携夫人会晤吴康民夫妇,有凸显家庭气氛之意,既是对吴康民夫人的礼貌,也似乎有意将会面界定为私人会晤,冲淡其政治影响。
当时的香港《开放》杂志总编辑金钟先生则认为,“总理夫人公开亮相是想澄清传闻”。说是温家宝夫人张培莉陪同接见吴康民夫妇,是这次会面最吸引公众眼球的地方。温家宝夫人多年来不陪同温家宝出来见客的做法,其实是很不正常的,也不符合国际惯例,因此引起了外界的种种猜测。这次让她出来亮相,是对外界的传闻做一个回应。
金钟先生当时对美国之音记者表示:“这么多年,尤其是他们俩口子一起活动、一起见人,没有过。所以民间有很多传说,对他们的关系以及对他太太的一些经济活动都有对他们很不利的传说、传闻。甚至于我听到他们已经离婚了(的说法)都有。他当然知道这个情况了,所以借这个机会,因为这是一个比较低调的场面,好像老朋友聊天,让他太太出来亮一个相,可以说也是把这个事情做一个交待。”
有意思的是,在吴康民发布了有关这次会面的新闻稿和照片引起种种猜测之后,像《大公报》、《文汇报》和《香港商报》等亲北京的媒体在报道这件事情时,突然低调处理而且也没有再次刊发有张培莉合影的照片。有当时的港媒透露说,“上面”突然下达指示,说不要大做。
这里说的“上面”具体是谁?当时的香港著名政界人士、立法会议员梁国雄的评论一语中的:这是因为由温家宝来接见吴康民其实不符合中共的规格。他说,中共现在有一个中共中央港澳工作小组,该小组的主任(组长)是习近平。他说:“你可以说,这个反映了两个东西。一个是在中共权力交接的过程中,他们也有斗争,在香港也有斗争。最可怕的是,他们之间的斗争,无论是在中共高层的斗争还是在香港特首的竞争里,香港人和中国人民都没有说话的余地。”
外部世界最早分析,认为温家宝与习近平之间存有“路线斗争”的媒体是日本的《产经新闻》。
2013年3月5日,温家宝在全国人大会议上做了他的最后一次政府工作报告。香港科技大学的社会学教授丁学良对记者评价这个报告说:虽然温家宝在政府工作报告中不可能就许多有争议的政策作出解释,也不能触及敏感话题,但是对于中国政界和公众来说,其任内许多政策和出现的问题都争议很多,比如四万亿的刺激经济举措、房地产泡沫、物价问题、污染和腐败等等。
他认为,对温家宝的争议,特别同最近几个月当中媒体关于中共权贵家族的海外资产问题,以及温家宝家族控制巨大资产的问题,还是在过去一年当中对重庆模式和薄熙来问题的处理有关。但是这些更敏感的东西,他没办法在全国人大这么正式的场合做解释和辩护。即使在李克强接替温家宝担任总理后在未来几年内,关于温家宝的争议还会继续在中国政治高层、知识界和法律界引起争议。丁学良说,恐怕温家宝今后也不得不在不同场合作些辩护和解释。
当时的法广也曾以《温家宝最后一次政府工作报告被批只评功摆好不谈政治改革》为题,更表示了对“与以往的温家宝作风有别,昨日的报告通篇未提政治体制改革”的遗憾。
殊不知,此时的温家宝已经不再是中央政治局常委;他的这最后一份政府工作报告的终审人也不再是胡锦涛,而是已经接替了胡锦涛总书记职务的习近平。习近平怎么可能会允许温家宝在政府工作报告里,夹杂“政治体制改革”的具体内容。更何况,“以往的温家宝”在全国人大场合大谈政治体制改革也不是照“本”宣科,而是以记者招待会回答记者问的形式。
不过,就在温家宝发表他的最后一次政府工作报告的次日,即2013年3月6日,《产经新闻》刊登发自北京的报道称,温家宝是“中共党内最大改革派”。报道中说:中国总理温家宝周二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应从制度方面纠正权力过分集中、不受制约状况”的制度改革倡议,是针对新领导人习近平推行的保守和民族路线有感而发。
报道引述中共党内消息披露,起草这份政府工作报告的是温家宝身边的政府官僚团队。温家宝为自己这份最后的报告一再与起草团队会面磋商到细处,因此这份报告被政府内视为温家宝的“政治遗言”。
《产经新闻》八年前关于温家宝的这篇报道中还分析说:温家宝在他的政府工作报告中强调“坚持民主监督、基于法制监督、舆论监督,实现权力公开运用”的主张,则是与习近平加强党员基本教育和管理、监督的方针对立。温家宝最重视针对中共党内深刻的贪腐问题,提倡制度改革,是暗里批判习近平主导现在的反腐败、反浪费的政治运动。
该报道还认为,温家宝也不满习近平主导的对日本外交的强硬路线。因为今年(2013年)1月,温家宝在一个聚会上说:“几十年来,中国推进的善邻友好外交毁于一旦。”所以温家宝在他的这最后一次政府工作报告中,总结的中国外交过去5年“积极推进了与主要国之间的关系,加强了与周边国家互惠合作关系”,没触及钓鱼岛问题,也是对习近平主导的强硬外交显示的不快感。
已经离世的沙叶新先生生前曾经于2012年4月8日, 《新世纪 》网站上发表了《温的言说有勇有诚何来演戏之嫌?》一文。文中说:我知道评定一个国家首脑,主要是看他的作为,看他的政绩。有种议论非常普遍,都说温的政绩不显,毫无作为。可是在这样畸形的体制下,温能有什么作为?非不为也,而是不能为也。需知,当今高层的政治格局,既各自为政,又相互抱团;而温孤立无援、无背景、无后台、居少数、受肘制;虽排名第三,也难能为事;同僚们既不能与他同心协力,他也不能沆瀣一气。他始终处于两难之间,只能默默等待时机,只能在夹缝中创造条件;况且他还要在你死我活的险恶的政治环境中保护自己,避免无谓之牺牲;甚至他为此还不得不做出某些妥协和让步,以求在时机成熟和环境正常时,求得他的最后一逞。我们应该理解他的困境和苦心,同时也不能低估这位平民出身的三朝元老的政治智慧和政治勇气。他一定会有作为的。
沙叶新先生在其文中感慨道:亦有人专门说他温家宝光说不做,是演员、是“影帝”。我要问:一、他说了什么?说的是民主、自由、法制、人权,说的是普世价值,是政治改革。他说的对吗?你赞同吗?既然对,就应该支持。我再问:二、中央里有几个像温这样说过?像温这样呐喊过?难道不应该珍惜这样的声音吗?不应该多加保护吗?我还要问:三、这些话在这个新闻被封锁、言论不自由的政治环境里,一而再、再而三地说出来;即便遭到删改、封锁,甚至打击、批判,仍旧反覆地竭力地拼命说,这容易吗?没风险吗?不需要勇气吗?在这种高压下的“说”,不也是一种“做”吗?是别人做不到的,更加艰难的一种“做”吗?怎能嗤之以鼻,视为作秀,看作做戏,这公平吗?有良知吗?
我相信,世界上任何一个国家的首脑在记者招待会上,在回答了许多严肃、重要的问题时,还会像温一样坦诚地、如此悲哀地谈到自己,会出现这样的声音,他说:“在我担任总理期间,确实谣诼不断,我虽然不为所动,但是心里也不免感到有些痛苦。这种痛苦不是‘信而见疑、忠而被谤’的痛苦,而是我独立的人格不为人们所理解,因而我对社会感到有点忧虑。我将坚持‘人言不足恤’的勇气,义无反顾地继续奋斗。”
沙叶新先生在文中动情地表示:温的言说,我被打动了,两眼润湿……。我不相信他是做戏,我是编剧,看过无数的戏,接触过众多演员;我能看穿演员在表演时,什么是真情,什么是假意。
因为温眼常含泪,被称之世界少有的、至少是中国最爱哭的总理。但有恻隐之心的人,才会热泪盈眶。当今中国社会极为冷酷和麻木,跌倒无人扶,溺水无人救;有些人连放毒和杀人都不眨眼,怎么可能期望在他们的眼眶里流出一滴对弱势群体、对鳏寡孤独等亟待关怀和援助的人们流下同情之泪?如今从上到下的各级当政者,虽非全部,但多数都汲汲于争权夺利,都沉湎于花天酒地;他们连救灾款都敢贪污,连慈善金都敢消费,灵魂已朽,精神已烂,他们何来恻隐之心,何来同情之泪!
需知官场本是情感的沙漠,是从不讲感情,也根本没有感情;既无真情的笑,也无真情的泪;都像沙漠一样乾涸无水。而今在这沙漠里,居然经常会有温的泪水,这难道不是官场异闻?不是政坛奇迹?像温这样的真情泪水,哪怕只有一滴,也赛过涌泉,应予珍惜!
用沙叶新先生遗作的如上内容,来形容温家宝先生借助澳门媒体所挥洒的忆母之泪,同样贴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