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737MAX到777 波音身陷困境咎由自取

多维 2021-02-23 10:17+-

亲中共的多维报道:发生在2月20日的波音777-200型客机事故引发的余波还在继续。

波音公司已吸取了此前737MAX系列的教训,在2月21日发表声明,建议暂停该型号客机的使用;到22日,日、美两国也紧急停飞了涉事型号以及采用涉事型号同类发动机的波音777客机;至23日,为涉事777-200型客机提供发动机的美国雷神公司因此股价下挫。

不可否认,本次波音客机遭遇的事故与机身设计无关,此案系该机使用的雷神公司旗下普拉特和惠特尼(Pratt & Whitney)公司研发的PW4000型涡扇发动机爆炸、叶片断裂所致。考虑到涉事客机在发动机损毁后仍能安全着地,这意味着波音的麻烦可能不会持续太久。

但对更多不懂发动机、飞机制造和研究,只知道客机制造商的普通人来说,波音客机又面临“航空事故”,且遭遇“发动机着火”、“爆炸”的局面已经足够说明问题。近两年因737MAX型客机事故而笼罩在波音头上的阴云似乎又聚拢了起来。

从737MAX到777 波音身陷困境咎由自取

在2月20日的波音客机事故中,该机一侧发动机突然爆炸,部分发动机外罩落入地面上的民宅中。有分析认为,此次事故系发动机叶片断裂所致,与机身设计无关。(Twiter@bguyzer)

尽管美国在2020年11月19日高调发布了波音737MAX型客机的复飞令,加拿大、欧洲各方也在2021年1月批准了该型客机的复飞令。但该机2019年3月在埃塞俄比亚的坠机事故,还是让全球各界人士有所不安。加之波音在2020年12月不仅坦诚自己在737 MAX客机的安全问题上“欺骗了航空监管机构”,还在交付了25亿美元罚金后令美国司法部结束了对坠机事件的司法调查,这种局面让外界难以打消对波音的忧虑。

从737MAX到777 波音身陷困境咎由自取

737MAX的复飞历程也伴随着外界的疑虑

波音深知,737MAX的事故可能会给自己带来不利局面,因为埃塞俄比亚一侧已经认定事故是飞机设计缺陷所致,这难免将面临天价赔偿,其未来发展也将面临重创。幸而,到2020年12月,美国司法部已确定波音赔偿给空难丧生者家属的赔款约在5亿美元左右。至此,波音的15万职员,以及与737MAX间接和直接的供应商已经暂时逃过了一场危机。

但总的来说,波音公司的困境可能仍是咎由自取的。波音近几十年来为经济指标,逐渐放弃技术操守。其利润也成为了高层瓜分的股票期权。这一风波在波音与麦道公司合并,麦道公司老板斯通塞弗(Harry Stonecipher)入主后更为突出。

波音在20世纪90年代深受通用电气(GE)的商业思路的影响,大搞会计游戏,先报获利,实则将亏空深埋在账簿里,笃信GE前董事长韦尔奇(Jack Welch)的波音高层也试图以降低安全性,提高利润率的方式获利。幸而,波音在20世纪90年代时仍能以工程师文化为主导,并在与麦道公司合并前完成设计了777系列。

从737MAX到777 波音身陷困境咎由自取

在加拿大取消波音737MAX客机的“禁飞令”两天后,加拿大西捷航空(WestJet)的一架该机型客机在1月22日突然报告“潜在故障”,不得不中止起飞。(路透社)

到1997年,在波音原有的工程师文化拒绝接受“金融创新”,四万名波音工程师抵制领导决策后,波音通过与麦道的合作扭转了此前的企业文化。创设于1968年的麦道金融公司也由此更名为“波音金融公司”,成为波音与民航、国防、通信平齐的第四大业务。此后,波音又通过把总部从西雅图搬迁到芝加哥的方式,彻底阻断了波音工程师和领导层之间的联系,不再对企业决策造成困扰。

进入21世纪后,波音的企业文化又逐渐从工程师转向“商业行为”。在2016年,波音因为787以及737MAX的热销,再加上亚洲民航业被预期会长期高度成长,股价暴涨,即使在这两种热门机型都一再爆出丑闻之后,仍然居高不下。尽管波音本身陷入低谷,依附于其上的前高管团体却凭借其股票期权收入成为亿万富翁。

与此同时,波音公司还在进一步剥离其工程师团队和研发部门,在2020年12月下旬,波音公司宣布,其位于西雅图的“波音发展先进复合材料中心”将在2021年上半年关闭。该中心曾是波音研发B2隐形轰炸机和787超大型客机的核心研究机构。虽然波音方面称“中心关停是暂时之举”,旨在“简化运营”,但这同样展示了波音方面对技术、研发的轻视态度。

当下,波音的2020年度报表已经出炉,资料显示,该公司年度净亏损119.41亿美元,同比下跌1,777.52%,全年负债达1,702.11亿美元,较2019年上涨19.93%,虽然其资产也较上年增加13.85%,达1,521.36亿美元,但仍资不抵债,有事实性违约的危险。暂时飞不起来的波音也因此始终徘徊在悬崖边缘。其教训更值得包括中国在内的各国企业记取。

  • 最新评论
  • slyue2018

    把一切都外包,美国人靠极端商业化和金融诈骗过上好日子,都成了大少爷,自然丢了美国精神。空客没事,而波音事故不断,其深层原因绝不简单,值得思考。

    屏蔽
  • 无理

    美国这些大公司的衰败从90年代末就开始了,我记得的就是,好多有名的公司裁减了R&D部门,美其名曰为技术已经成熟了, 不需要太多的R&D了。大概就是GE吧,Chief Scientist 带头起诉 Executive, 不过后来是和解了。再后来读到一侧报道,说是一名在波音工作了几十年的材料工程师被裁掉, 在家里制造陶土产品, 当年就卖得3万多元,自我感慨地说,早知道是这样,他就绝不会去为波音工作了。当年自己还年轻, 听到这些故事虽然也会感慨,还是一心一意的为公司工作,直到自己也被裁掉为止。

    屏蔽
  • 当局者迷

    “波音的企业文化逐渐从工程师转向商业行为” -- 总结的很好! 而且岂止是一个波音?美国这些年为什么实力衰退?就是因为华尔街玩金融来钱太容易,空手套白狼的远盖过搞技术和实业的。 西方国家中,好像只有德国是例外,剩下的都或多或少在搞空洞的金融经济,最后就是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

    屏蔽
  • Kanaman

    不能把问题简单地归结为“波音的企业文化逐渐从工程师转向商业行为”。即便开始在美国强调工程师文化,也不会有根本性改变,因为今天的美国工业科技界的工程师很多已经不是过去北欧那些严谨刻板,富于创新,一丝不苟,精益求精的白人的后代,美国传统科技文化理念和职业操守,已经被潮水般蜂拥而来的印巴及南亚等发展中国家的文化所侵蚀破坏。 波音的问题其实是美加这些英语国家工业科技界的普遍问题,反观德国,法国,日本这些非英语国家反倒没事,因为讲英语的印巴哥们不会去,去了也不可能通过惯用的拉帮结伙手段把本地工程师挤出公司

    屏蔽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