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前,我辞职离开湾区,加入了Google苏黎世
一亩三分地Warald:各位好啊,不知不觉,我的 San Francisco to Zurich 也写成一个系列了,没想到收获了许多关注。这一转眼就五年啦!其实还挺感谢这个契机的,不然在这个时代,谁又能很容易的每年洋洋洒洒地记录一下感悟呢?五年不长也不短,我很感激能看到其中自己想法的变化。也算是各位给我的礼物吧。
最近公司去LA出差,我借此机会,顺便拐弯先去了湾区十天,见了一圈故友。湾区多了好多好吃的店,也可能是我在苏黎世久了,朋友们纷纷表示我在瑞士可能失去了味觉。但我自己是吃得很开心的!只是诸多店铺都要排队,物价亦是显著上涨,比我当年离开时贵了已不知多少。
今年我不知不觉也可以换瑞士C证了,也就是类似绿卡性质的居留证。居住五年,并考过德语B1就可以获得。搬来的时候,我根本没有想过这件事。
关于工作和职业发展,这几年我其实做了许多挣扎。虽然我离开了湾区,但总归还是对升职加薪有些执念。离开湾区时我刚工作三年,还是最有干劲的时候。真的是每天对工作的理想叫我起床,然后常常在公司待到晚上八点,因为要和北京开会,常常还会错过公司晚饭时间。我满脑子都是要成为一个成功的设计师,要做优秀的产品,要很快地升职。
(Colmar圣诞节)
如今我已经工作八年了。虽然设计依然是我喜爱的工作,我却早已不像当年那么有主人翁精神,那么拼命的工作了。22-23年的时候好像是最为升职纠结的时候,又努力又迷茫。那两年我面试了好几家公司,如愿以偿收获了几个 L6 offer。我不想立刻搬走,却又为在Google升职加薪困难而困扰。后来我逐渐意识到我好像并不是真的想要更大的scope或者更多的责任,多的这些钱将会买走我太多精力。工作不是我的唯一,而在这大公司里爬梯子,对我来说忽然有些空虚。很快地爬上去又很快burn out,感觉也不是很可持续的一条路。
以前我仿佛停不下来,停下来不努力光享受生活找乐子仿佛就有一种负罪感。一定要快速升职加薪,一定要学到东西作出贡献。现在我似乎更能接受工作是为了我的经济稳定,然后获得钱和时间,并保留一定的精力去做工作以外的事情。可能工作到一定的程度,就会逐渐看开吧。
(今年依然在四处旅游)
在瑞士的这五年里,我有四年多都是单身状态。在二十代的后半段有几年单身时光,是一件非常奢侈的事情。我用大量的时间和自己相处,想干什么就干什么,不必在意任何人的想法。有时间与自己相处的同时,我也需要面对极大的孤独感。这大概就是太过自由的副作用。
这段日子里我和一群朋友天南地北地玩遍了欧洲,对欧洲大众小众的旅游城市如数家珍。许多城市的人文基建都与我从前想象中的大不相同。我曾以为欧洲是老旧的、不方便的,但事实上住起来才发现其实生活的大小琐事也算是方便,出门基本只用带手机,公共交通也算是方便。那年我信誓旦旦地觉得可以一两年就玩遍,其实到了五年我也还没有走遍所有的申根国 - 去了23个,还差6个。从欧陆第一都会巴黎,到波罗的海边的塔林,再到东欧的克拉科夫。曾经遥远的地名被我实实在在踏在脚下,梦想成真大概就是这种感觉吧。
决定搬来的时候,我甚至从来没有来过瑞士,并且一个人也不认识。那时网上也没有这么多中文资料,可以容易地得知瑞士生活信息。而我带着我的三个行李箱,就这样来到这里。茫然无措,却又心怀对欧洲生活的期待。回头看去,我自己似乎都惊讶我没有一刻后悔过搬来瑞士。事实上,人生中几个重大的瞬间,我都顺心而为地做了不后悔的决定。有时我很庆幸,年轻的我也不知哪里来的灵感和勇气,给自己铺好了这样一条轨道。如今我似乎也已不再像当年那样决绝。有时候回头看看以前的照片,觉得自己变了不少,但又说不明白到底是哪里不一样了。
随着年龄增长,我越发感受到时间流逝之快,没有任何东西是理所应当就存在于那里的。周遭朋友,或者朋友的朋友的变故,这几年也听到许多。二三十岁的时候,人生充满无限的可能,如果追逐他人所想,而非自己本心,大约是有些浪费的。人生遗憾的事情,或许是年老以后,忽然发现不知道在哪个时间就迷失了自己吧。有时放弃也是一件难事。
人生到处知何似,应似飞鸿踏雪泥。
(2019年落地苏黎世的第一天)
(007取景地马泰拉)
(终于去了爱沙尼亚 塔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