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人储蓄创纪录增加的背后

大纪元 2023-01-24 23:54+-

  《金融时报》24日报道,中国的银行存款在2022年创纪录地增加了2.6万亿元(人民币,下同),但可能最终能转为消费的连零头都不到。一些分析人士表示,世界可能误判了中国的消费意愿。

中国人储蓄创纪录增加的背后

  报道说,2023年会看到因“报复性支出”促成的消费小型激增,但银行存款创纪录增加的2.6万亿元不能被看作消费者想要以及敢于全部花掉的资金。

  一些分析人士表示,世界可能误判了中国的消费意愿。他们说,尽管北京竭力希望消费快速反弹,但今年实际上可能只会有约2,000亿元储蓄被释放为消费。这意味着,新释放消费连2.6万亿新增储蓄的零头都不够。

  中国家庭现在拥有历史上最高的新增储蓄纪录,因为严格的COVID清零政策压制了消费支出,仅去年就积累了2.6万亿元的银行存款。从构成来看,大约有一半是从风险较高的房地产和财富管理产品转向风险较低的银行存款,其余部分则是因不确定性增加带来的储蓄永久性增加。

  在中共当局去年12月突然宣布结束清零政策后,外界普遍预期中国消费者会打开钱包、释放被压抑的需求。但是并非所有经济学家都这么乐观。

  法国外贸银行亚太区首席经济学家艾西亚‧加西亚-埃雷罗(Alicia Garcia-Herrero)告诉《金融时报》:“外界高估了中国消费者的热情,多余的储蓄不会轻易被花掉的。”

  还有其他分析人士也表示了同样的看法,中国的大部分储蓄都不容易被调动和重新转化为消费。

  中共国家投资银行中国国际金融有限公司的林英奇(Lin Yingqi,音译)说,在2022年的8万亿元“超额储蓄”中,约有一半实际上是谨慎的家庭重新部署风险投资的结果,他们将现金从表现不佳的共同基金和其它投资产品中撤出,并将其存入银行。

  他说,另外1万亿元来自收入的自然增长,而不是“超额”储蓄收入,还有1.5万亿元的储蓄是长期存款。这样算来,只剩下约1.5万亿元可能会在潜在的“报复性支出”浪潮中转化为消费。

  粤开证券首席经济学家罗志恒也有类似的预测,他预计今年约有1.5万亿元的超额储蓄将被重新部署为消费支出,仅相当于中国年度零售额的3%。

  他说:“经济前景的不确定性仍然存在,人们有强烈的储蓄欲望。”

  民众调侃不消费:现在有的是时间 就是没有钱

  在消费者信心得以恢复之前,许多中国家庭将不愿意动用他们的储蓄。

  在深圳工作的三十多岁的打工族马克‧陈(Mark Chen)告诉《金融时报》说,他的许多朋友在中国新年期间被放假一个月,这一个月都没有工资。通常中国新年假期是一周。

  “我们中的许多人现在有的是时间,就是没有钱,更不用说有能力消费了,这是个普遍现象。”陈说,“即使是一个人,也需要数个月时间才能从COVID-19中恢复过来;一个国家恢复的时间应该以年来计算。”

  在2022年临近结束时,中国消费者在支出方面仍显得很谨慎。与上年同期相比,在包含了周末的2023年新年假期,国内旅游出游人次增长0.4%,旅游支出增加4%,电影票房收入同比则下降超过45%。

  中国欧盟商会主席伍德克(Jorg Wuttke)告诉《华尔街日报》说,北京在重建企业信心方面也面临着一场艰苦战斗,因为企业愈发认为习近平政府在制定政策方面朝令夕改。

  约翰‧霍普金斯大学政治经济学教授洪源远(Yuen Yuen Ang)近日也在《连线中国》(The Wire China)上撰文说,习近平的自上而下治理使得投资者怀疑中国何时会再次政策转向。

  她说,在过去十年中,习近平多次宣称致力于各种所谓的“改革”,但结果却适得其反。

  “改变政治系统的招聘和晋升标准将比单纯的口号更有说服力。”洪源远说。

  在疫情的大部分时间里,与许多发达国家不同,中共没有实施大规模的刺激措施,主要是推出了一些供给侧支持,比如增加基础设施项目等老做法。当局对刺激国内消费重视不足,再加上民众在不确定时期的消费意愿较低,收入不稳定甚至没有收入,这些因素对中国消费市场都是雪上加霜。

  根据一份官方公告,在习近平主持的2022年最后一次年度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称,要把恢复和扩大消费摆在优先位置。习近平去年秋天打破常规获得第三个领导人任期。

  位于香港的投资调研机构“东方资本”(Orient Capital Research)董事总经理安德鲁‧科利尔(Andrew Collier)在接受《华日》采访时说:“中国民众知道谁在掌管着国家。巨大的死亡人数,加上崩溃的房地产市场,将在2023年考验中国民众对政府的信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