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心了 炒家狙击港元只是幌子

自由亚洲 颜宝刚 2022-11-28 21:36+-

颜宝刚评论分析文章:上周不少财经媒体都将对冲基金经理阿克曼(Bill Ackman)狙击港元放到头条或显著篇幅,这令我想起一些旧事。

当心了  炒家狙击港元只是幌子

  话说阿克曼炒港元与美元脱钩不是第一次,之后亦有其他基金经理包括巴斯(Kyle Bass)亦有类似部署。记得当时新闻部的主管以至当值编辑都问过我,应否将这类新闻“做大”,意思即是应否作重点报道,以至跟进新闻及学者分析影响?我几次的答案都是:“如果做大这宗新闻,就是正中他们下怀。”

  曾经在2011年3月入市赌港元脱钩鈎升值的阿克曼,最终无功而还,事隔11年他再捲土重来,不过今次他转为看淡港元。他在Twitter上直言:“已经透过认沽期权持仓,持有大量港元的空仓,联繫汇率对香港不再有意义,联汇脱钩只是时间问题”。之后他再补充:“若果中国是强大及独立的主权国,为何有需要将港元与美元挂钩?”不过阿克曼并无透露具体持仓及规模。

  阿克曼今次的部署,令人想起在2020年6月,即《国安法》生效前,另一对冲基金经理及港元大淡友、海曼资本管理创办人巴斯成立新基金“海曼香港机会基金”,高调批评港区国安法将引发港元崩溃,并以期权合约进行200倍槓杆操作,对赌港元在18个月内与美元脱钩。

  当时巴斯向潜在投资者称,一旦港元脱钩并贬值40%,基金将狂赚64倍。相反,若港元联繫汇率在18个月后维持不变,投资者将损失所有资金。

  金管局当时回应,港元货币基础远比亚洲金融风暴时期充足,炒家难以沽空港元推高利率,又不点名批评某对冲基金多次“出口术”,吁市场留意其基金规模及往绩就会一清二楚。

  确实,去年美国证交会的文件显示,当时巴斯将当中3000万美元投资港元和其他货币,结果损手95%,并连累其他投资者损手离场。

  表面上巴斯的确损失惨重,整个基金几乎一铺清袋,难怪财爷陈茂波早前出席金融峰会,在会上都要“牙擦”不点名批评巴斯,说与港元对赌的投资者必定会输,更称“你可以向美国的某些对冲基金经理核实我的说法,他们对港币的看法一次又一次错误。”这是何等的威风!

  但事实真的是这样吗?

  巴斯这类金融大鳄,对赌港元贬值只是表面一道“幌子”,他以期权合约进行槓杆操作,特色是本金少,但如果赌对方向,回报就有数十倍甚至百倍计,事实上他整个“对赌港元贬值”的基金规模仅是三千万美元,与他名下其他基金上十亿美元的规模计,只是九牛一毛,即使输清光也不会伤及要害。

  更重要是透过高调提出沽空港元,令市场重新关注这位炒家的一举一动,有利吸引资金流入他们管理的旗下基金。以巴斯为例,美国证交会去年的一分执法文件就证实,巴斯提出沽空港元后,就获得前美国总统川普顾问班农(Steve Bannon)、以及商人郭文贵投资约1亿美元,交予海曼资本管理,远高于输清光的三千万美元,可想而知他们是“项庄舞剑,意在沛公”。

  而且市场不应低估这些金融大鳄的操作部署,因为很多时真正的投机目标,并非是口讲一套那麽简单。巴斯在2007年次按危机爆发前,瞄准美国楼市的结构性问题,逆市沽空美国楼市,最终基金劲赚超过2倍回报,表明这批“大鳄”熟悉金融市场的运作,大有可能提出沽空港元只是“声东击西”的幌子,实际上同时只要沽空港股或购入认沽期权,以恒指由去年的三万点,到今年十月低位落到去一万六千点,期间累计下跌近五成,回报就已经非常可观。

  这正是我在当时处理这些“狙击港元”的财经新闻时,一般都会采取“冷对待”的处理手法:当市场放大这些炒家沽空港元的消息时,他们很可能已经透过“双边套戥”的手法,在金融市场寻找其他机会,当然这一个部分他们不会公开,否则就会自断“财路”。

  话说回来,阿克曼今次狙击港元的时机,与十一年前赌港元脱钩升值相比,他今天提出的逻辑显然比他在2011年冒险时更为有力,而且时机比巴斯更好。香港今天的命运与内地息息相关,内地人行正在减息降准,以减低疫情封锁以及房地产和出口崩溃的影响。

  路透的Breakingview 提出,香港这个金融中心已经陷入衰退,正在面对新股集资规模减少、以及资本及人才外流等各种问题,然而,联繫汇率确保与美元挂钩意味著当局必须跟随联储局的加息步伐,这推高了资金成本,并削弱负债人士及家庭需面对更高的借贷负担。

  这从最近银行拆息的表现,已经见到联繫汇率的负面影响:一个月拆息由七月初只有0.85厘的水平,截至上周五已经升穿4厘的高位,创出十四年的新高,换言之短短半年加息幅度已经超过3厘。同一时间大银行亦按耐不住,需要上调“H按”新做按揭封顶利率,反映银行要将资金成本上升转嫁予贷款人。

  由于担心银行追加利率的风险愈来愈高,令二手住宅楼市频频出现劈价及蚀让潮,楼价跌势愈来愈急,反映主要大型屋苑二手住宅楼市走势的“中原城市领先指数”按周大跌1.57%,创2017年10月以来逾5年新低,相对2021年8月历史高位更累跌16.5%。

  本港第三季经济增长大幅收缩4.5%,远差过预期,在主要经济体中,表现只排在陷入崩溃边沿的俄罗斯前面,加上首两季经济均呈现负增长,连续三季收缩表明经济已陷入深度衰退。

  表面上以本港目前银行结馀仍有近一千亿港元,加上过万亿港元的外汇基金票据,远高于要支持联汇制度所需要的六千亿港元货币基础要求,因此再多的炒家狙击,只要当局够决心,也不可能动摇到联繫汇率。

  只是香港要维持联汇制度,就必须付上沉重代价:随著美国加息持续,金管局为捍卫联繫汇率就要沽美元买港元,银行结馀及货币基础收缩,将促使港元息口上升贴近美息,甚至有机会出现“追过龙”的情况,即是港息高于美息。以现在一个月港元拆息升穿4厘,已经高于同期美元利率水平,这种“倒挂”现象表明,香港银行追加利率的风险已经形成。

  以香港现在深度衰退的景况,理论上应该是减息而非加息,但基于要维持联繫汇率,追加利率已经无可避免,香港未来似乎只会走向深不见底的深度衰退,这个正就是维持联繫汇率的代价。

  当我们的财金官员还在“沾沾自喜”,以为轻鬆击退炒家,恐怕这只是暴露自己的无知,但可怕是还要对外“说好香港故事”,认定新形势下“由乱及治,由治及兴”,却无视眼前已陷入的深度经济衰退风险。资产市场的调整,恐怕只是刚掀起序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