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家的花样年为什么有钱不还?

钟声 2021-10-05 18:17+-

钟声评论分析文章:10月4日晚间,花样年(01777.HK)突然公告,一笔到期的2.06亿美元到期票据违约,令市场震惊。此前,花样年还公告已经准备好这笔票据的兑付资金,而且之前一直在与债权人沟通表示要兑付,为何突然违约了呢?

曾家的花样年为什么有钱不还?

  市场上有几种质疑,其一,9月28日,花样年大股东曾宝宝控股的另一家上市公司彩生活(01778.HK)刚刚将核心的物业资产出售给碧桂园服务(06098.HK),价格不低于33亿元人民币,为何说没钱呢?事实上,彩生活出售资产套现的资金只能归彩生活,花样年用不上。如果这时彩生活将资金拆借给花样年,彩生活的股东也不会答应。而且根据公告,碧桂园服务还没有全部付款,只是拆借给彩生活7亿元。所以,花样年现在用不上这笔钱。

  其二,今年中报显示,花样年账上还有271亿现金,这么快就没钱了,可见账是假的。财务的真假一时还无法查证,但上市公司在出业绩报的时点把现金做高也是普遍现象,很多公司把报表做得很好看,但过了6月30日、12月31日的时点现金就减少了。

  中国恒大(03333.HK)今年中报显示账上还有800多亿现金,但10月4日仍然出现2.6亿美元的私募债违约;新力地产(02103.HK)今年中期账上也有140亿现金,但9月20日7541万美元融资到期不能兑付。

  可见,中报显示的账上现金只是时点数,投资人并不知道此后偿还了多少债务,支付了多少欠款,如果这家公司还有表外负债,就更无法估算真实的现金情况。

  从股价表现来看,花样年在6月初就已经出现严重问题,股价跌破1港元成为仙股,10月4日收盘价只有0.56港元,市值32.33亿港元,曾宝宝持有的57.41%持股市值已经不到20亿港元。曾宝宝是曾庆红之弟曾庆淮的女儿,她于1996年创办花样年,1998年开始在房地产起步,至今已有23年。2009年11月,花样年在香港上市,她控股的彩生活2014年6月夜在香港上市,号称“物业第一股”,但现在市值也只有37亿港元。

曾家的花样年为什么有钱不还?

  左二为曾宝宝,左三为首席执行官潘军

  从报表上也可以看出花样年上半年资金比较紧张,上半年合同销售281亿元,确认销售收入109.5亿元,售楼的预收款121亿元,同比下降了49亿元,致使经营性现金流为-42亿元。

  不过,今年6月花样年还以14.5%的高息发行了一笔2亿美元的三年期美元债,缓解了部分资金压力。除了10月4日这笔2.06亿美元债之外,12月还有一笔5.5亿美元债到期,明年还有11.5亿美元债到期。这三笔加起来约19亿美元,在目前的市场情况下资金压力很大。

  按照常理,10月4日这笔2.06亿元的美元债不应该违约,花样年账上无论如何应该有钱,但为什么会出现“自愿违约”呢?

  一种可能的解释是,花样年觉得完成保交楼、年底能归还农民工欠款、给员工按时发工资,比偿还外债更重要,因为这些问题处理不好会引发社会矛盾,比还不起外债更麻烦。也就是说,仅有的现金怎样用在最需要的地方,购房者、施工方、供应商、员工以及境内外债权人的利益,怎么排次序?一边是不断地还债,一边是销售回款少,眼见着子弹要用完了,那么最宝贵的钱应该怎么用,怎么能让自己活得长一点,不但是花样年,这已经成为一个行业困局。

  果真如此的话,说明地产商的逻辑在发生根本的转变,以前公开市场违约被证明是信用崩塌的最后一道防线,是最后实在无能为力时才会违约,而现在则可以不顾及市场信用,想的是自己怎么先解决难办的问题。因为在市场整体不好的情况下,违约也会成为常态,只不过是谁先到期谁先爆发而已。如果按照这个逻辑,会有更多的地产公司选择外债违约,这将会影响整个中国地产公司的海外信誉。

  这也凸显出地产行业的现实困境。按照市场监测机构克尔瑞的统计,三季度房地产销售下降36%,即使有销售但是办理按揭期限长,销售无法正常回款,而境内外新发债券、贷款都减少,过往借新还旧的模式已经行不通,只有靠销售回款还债,这几乎是大多数公司不可能完成的事情。

  现在,谁也不知道这次调控何时会结束,自己还得挺多久才能熬过去。普遍的心态,一是债务重整,和债权人谈判债务延期,告诉债权人不延期公司破产损失更大;二是处置资产,比如土地、物业等还能卖得出去的资产,最近富力地产、彩生活都把物业卖了出去,恒大也打算将物业打折卖给合生创展。在这个过程中,尽量维持员工稳定,把在建工程完工,归还欠款。实在挺不住也只能破产。

  这其中,每个环节都会出现风险。中共当局为了避免引发债权人大量的诉讼,近两年开始对欠债严重的问题公司采取案件“集中审理”,一般是指定企业所在城市的中级法院集中审理,一旦集中审理,全国其他法院都不能受理债权人的起诉,其实就是关闭了债权人起诉的这扇门。这在一定程度上抑制了诉讼风暴,但也教育了债权人,要在危机到来之前抢先诉讼,保全资产,否则赔偿率会很低。现在银行对房地产避之唯恐不及,很难再做借新还旧,诉讼风暴也很可能到来。

  而且,债权人不仅是银行,供应商作为经营性债权人也可以起诉和冻结资产,不能按期交房后,个人购房者不仅可以提出赔偿违约金,也可以向法院提出破产申请。

  所以,公开市场债券违约的代价是巨大的,一旦地产商信用崩溃,方方面面的危机都可能不期而至,房子是否还能卖出去也需要打问号,恒大就是前车之鉴,9月售楼断崖式下跌,中国指数研究院统计恒大9月销售91亿元,而克尔瑞统计销售不到60亿元。

  事实上,严重资不抵债的恒大,破产只是一个时间问题,而恒大危机带来的震荡以及房地产调控政策则是对全行业的冲击,像花样年这样经营23年、拥有两家上市公司的百强房企都挡不住,更不要说众多中小开发商了。

  业内认为,这场危机很可能引发踩踏事件,比如恒大还没破产,但却把供应商拖垮了,继而拖累更多上下游的小企业,这种连锁反应是中共当局无法控制的。

  • 最新评论
  • 一冰

    人模狗样

    屏蔽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