昆曲的美360度无死角:中国表演艺术中最完美的

浩然文史 2021-09-11 12:48+-

昆曲的美360度无死角:中国表演艺术中最完美的

演员李沁

  说到青年演员李沁,大家可能会想到她出演的《红楼梦》《庆余年》《白鹿原》等影视作品。在年轻演员当中,李沁身上具有吸引人的独特气质与典雅之美。李沁毕业于上海戏剧学院附属戏曲学校,专攻昆曲闺门旦,曾被老师评价为三十年难出一个的闺门旦演员。自幼学习昆曲的经历使李沁拥有了独特的气质,这成为她之后从业道路上的宝贵财富。昆曲为什么能培养出人独特的气质呢?这是因为昆曲本身就是美的化身。

一、语言之美

  柳梦梅和杜丽娘初见时的场景是这样的:" 则为你如花美眷,似水流年。是答儿闲寻遍,在幽闺自怜。小姐,和你那答儿讲话去。那边去?转过这芍药栏前,紧靠着湖山石边。秀才,去怎的?和你把领扣松,衣带宽,袖梢儿揾着牙儿苫也,则待你忍耐温存一晌眠。是那处曾相见,相看俨然,早难道这好处相逢无一言。"

  杜丽娘思念柳梦梅的景象是这样展现的:" 几曲屏山展,残眉黛深浅。为甚衾儿里不住的柔肠转?这憔悴非关爱月眠迟倦。可为惜花,朝起庭院?"

  这一句一顿,流淌出的是似水的温婉和爱情最美好的样子。沈宠绥在《度曲颂知》中曾这样赞美昆曲韵腔:" 功深熔琢,气无烟火,启口轻圆,收音纯细。" 水磨调流丽悠远,听之足以荡人。一唱三叹中无论是闺阁闲愁、离人相思、兴亡之叹,都展现得淋漓尽致,檀板慢拍中,那万种风情让人心魂摇曳,神思悠然。

昆曲的美360度无死角:中国表演艺术中最完美的

如花美眷,似水流年

二、服饰之美

  昆曲服饰可以称之为一门艺术,它基本沿袭了明代的风格,又吸收了清装、旗装的服饰特色,同京剧服饰差异不是很大,是以红、白、蓝、黄、黑、紫、粉等颜色为主色,色彩十分鲜艳热闹。昆曲服饰的颜色与我们正常生活中所见的略有不同,红色是枣红,黄色是明黄,黑色是偏暗的黑,白色是淡的五彩,绿色则为深绿与粉绿,蓝色是靛蓝,紫色是灰紫。

  传统的昆曲服饰在刺绣、盘扣等的运用上也是炉火纯青,在针线运用方面,追求的是以极为精确的角度构成近乎完美的图案,不过度追求艳丽,追求的是 " 雅 " 和 " 韵 ",雅和韵基本体现在传统纹饰如龙、凤、鸟、兽、鱼、虫、花卉、云、水等等意象上。

昆曲的美360度无死角:中国表演艺术中最完美的

昆曲服饰细节展示

  昆曲的服装正如同它的脸谱和表演,都不是写实的,而是远离真实生活,追求虚拟艺术,从而展现很强的形式之美。戏曲舞台上所展现的穷书生,是穿着体面的,并非一身穷酸气,反而有一种超脱世俗的书生气。大家闺秀的小丫环,穿得也并不寒酸,反而干净整洁光鲜亮丽。至于才子佳人、帝王将相的服装,更是美轮美奂。他们的服装是似是非是,重点追求形式美。

  戏曲可以综合运用多种艺术手段,来创造优美的舞台意境,而服装是创造优美舞台意境的重要手段。戏曲服装堪称是 " 穿在演员身上的布景 ",这种画面的意境美,乃戏曲独有。戏曲服装的美,让人为之倾倒,它之所以这样美,是因为中国戏曲是以写意性为基本美学原则的戏剧。

  服饰中的细节,如扇子上、腰巾子上面的花草,笛子的颜色等,也会和衣服进行整体搭配。仕女的衣服设计的是裙长衣短,胸腰收紧,形体分明,这样更符合小丫鬟干练的性格。大家闺秀一般为下身宽裙,因为这样更符合大家闺秀端庄静雅的气质。戏曲服装的此种设计,清晰地展现了体型美和体态美。

昆曲的美360度无死角:中国表演艺术中最完美的

春香和小姐杜丽娘服饰对比

三、角色之美

  昆曲中角色的美在于角色的丰富性与多彩性。

  五旦:一般是扮演满 15 岁已经及笄的淑女,或者是待字闺阁的千金小姐,所以又称 " 闺门旦 ",例如《西厢记》中的崔莺莺、《浣纱记》中的西施等。有时一些有着江湖豪情的侠女也由五旦扮演,例如《玉簪记》中的陈妙常、《绣襦记》中的李亚仙、《双红记》中的红绡等。

巾生:又叫 " 扇子生 ",也叫 " 儒生 ",一般扮演的是青年男性,通常是头戴方巾,手持折扇的形象。就如《牡丹亭》中的柳梦梅。

昆曲的美360度无死角:中国表演艺术中最完美的

五旦和巾生

  老旦:一般是扮演老年女性。在旦行中,老旦是被专门单独划分出来的,是和其他诸门不相通的细家门。代表有《荆钗记》中的王十朋之母、《精忠记》中的岳母、《红梨记》中的花婆等。

  六旦:又叫 " 活泼旦 ",通常带有喜剧色彩,例如《牡丹亭》的春香。

昆曲的美360度无死角:中国表演艺术中最完美的

青春活泼的六旦

四、手法之美

  戏曲最显著的特征就是虚拟化,这也是最具中国特色的。在一场戏曲的表演中,虚化手法的应用十分普遍,通常需要虚化背景、道具和那些难以用舞台完美展现的人或物等等,同时空间和时间的复杂变化也需要通过虚化来演绎。这一系列虚化操作与西方戏曲大不相同,正因如此,才展现了独特的中国魅力。

  在传扬了几千年的中国传统文化当中," 虚 " 文化占有很重要的地位。在谈到做人时,长辈们通常教导我们要谦虚、虚怀若谷,把自己放低才能学习别人的长处。中国古代的用兵之道,最高境界是达到虚虚实实、真真假假,难以分辨。中国人讲究含蓄,写诗绘画都不讲究完全真实的描写,而是进行虚化留给欣赏者想象的空间。这种表达美的方式,已经深深地融入中国人的血液,这是只有中国人才能懂的魅力。

昆曲的美360度无死角:中国表演艺术中最完美的

虚化之美

五、情感之美

  戏曲通常描写的都是人物故事,不仅仅有展现平民百姓日常生活的故事,还有十分浪漫的才子佳人爱情故事,此外当然也会有血雨腥风的帝王将相故事和一系列奇闻异事等等。艺术都是取材于现实而高于现实的,一场场戏曲的表演,都是对经典历史的重现。看过一幕幕戏曲,我们仿佛穿越回到古代,去欣赏相隔几千年的日常生活之美;我们仿佛完整地经历了才子佳人从相识、相恋到相知的过程,惊叹于他们冲破世俗的勇气,惋惜于他们被迫分离的痛苦;我们仿佛身临其境置身于朝堂之上,感受权利争夺的血雨腥风……一番游历下来,我们情感变得丰富,思想也受益颇多。

结语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 2001 年公布首批 " 人类口述非物质文化遗产 ",19 项非遗昆曲名列第一。昆曲,自从诞生就不凡,它的发源地是曾经孕育过明代四大才子的江南地区。深受江南士大夫文化熏陶的昆曲,从一诞生就流淌着 " 清赏 "" 高雅 " 的高贵血统。明朝时期,昆曲不只在其发源地昆山、苏州、上海一带风靡,在北京、天津等北方地区也制造过万人空巷的场景。昆曲影响着全国各地的剧种,包括国粹京剧。时至今日,流行文化充斥着大街小巷,积淀了 600 年的文化经典却无人问津,这种现象值得我们反思。

——————

参考文献

汤显祖:《临川四梦》,中华书局 2016 年版。

骆正:《中国昆曲二十讲》,化学工业出版社 2017 年版。

沈家庄:《心血浇灌牡丹红——沈丰英昆曲表演艺术魅力及成因初探》,《中国戏剧》2008 年 01 期。

黄丽珠:《青春燃亮典雅——青春版 < 牡丹亭 > 在传统昆曲上的继承与创新》,《艺术百家》2011 年 06 期。

王琳娜:《昆曲 < 牡丹亭 · 惊梦 > 唱腔探析——兼对现存主腔论点的商榷,交响》,《西安音乐学院学报》2012 年 04 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