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州应该被永远记得 他们应该拥有名字

中国数字时代 2021-07-28 18:11+-

7月27日的郑州值得这个城市的人们永远记得,源源不断有人到出事的地铁站送上鲜花。

郑州应该被永远记得 他们应该拥有名字

那些外地调过来的官员,不懂得河南人的悲欢。如果他们能够前去鞠一躬,献上一束花;或者装作悲伤地流下眼泪,就能得到人们的原谅,但是他们没有。

在紧急协商下,相关部门也作出了妥协。围挡没有继续包围鲜花,当地权威媒体河南日报的官方微博,也转发了人们去献花的视频。这是平静而微妙的“祭祀之战”,最终维持了某种奇怪的平衡。

头七过了,哭一声,擦干泪,也就过去了。就这样了。

但是,今天看到媒体整理的、郑州地铁官方发布的遇难者信息,还是觉得有些话要说。

我知道最后面的这个人叫“邹德强”,他在上海的妻子在到处找他,喊着他名字,他的朋友们一起帮忙寻找,因此,他是邹德强,而不是“邹某强”。因为他所在的城市上海牵挂着他,让他不至于成为无名之辈。

郑州应该被永远记得 他们应该拥有名字

剩下的13个人,生命的休止符,是一个残缺。

能理解当地官方的做法,可能是来自于一种“进步的”观念,也就是“保护当事人隐私”,所以没有公布他们的名字。我相信他们这样做,是出于一片好心。

但是,在大众语境中,隐去名字中一个字的做法,更常见的场景是对案件的报道,“嫌疑人张某”,这既有保护隐私的考虑,也有人格贬低的意图。可以说,姓名是人“权利”的重要体现,对中国人来说,“行不改名坐不改姓”,也始终是一种正面的追求。

看到一个新闻,“郑州防汛抢险中牺牲的公职人员名单”,同样是在暴雨中死去,这些人因为“贡献”,就拥有了自己的名字。可见,虽说在死亡面前人人平等,而另一些人则更平等。

昨天看到一个流传很广的呼吁,要在地铁站旁边“立一个碑”,永远纪念这些在暴雨中牺牲的人们。这个建议不太可能被采纳,但是如果真立碑的话,一定需要在征询当事人家属意见的基础上,一笔一画刻下他们的名字,而不是是像现在这样。

家人是否会同意?有一位父亲可能部分代表了家人的意见。他扶着自行车,旁边一个牌子上写着“妞妞,爸爸还想接你回家”。他是悲伤的,但也不介意向世界展示他的悲伤,或许只有这样,他才能原谅自己。

认真看了这14个人的名单,5个是传统意义上的“郑州市区”人,邹德强来自上海,剩下的8个,则是来源于河南各市。超过一半的人,都属于“新郑州人”,是最近20年城市化吸引的新人口。

他们要通过血与火的洗礼,才能融入这个城市。当地铁中水位逐渐上升,到胸口,还要往上的时候,他们或许思考了一下自己可能面临的命运,想一想自己的“故乡”,想一下头顶上这个城市,到这个城市来,赴汤蹈火,又是为了什么呢?

这些人可能也是很多大城市人的写照。离开家乡,每天打拼,在陌生的城市重新树立关于家的观念。通过隧道,向往光明,心中会想着明天也许更好。要在所在的城市扎根,生存,收获幸福,第一步是什么呢?

一定是拥有自己的名字。这个名字,应该写在房产证这样的财产证明上,写在户口薄上,也应该写在“社会上”,写在一个城市的灵魂之中。城市是没有灵魂的,或许因为这些生命它才拥有灵魂。北京721暴雨,或者上海火灾,都是因为一个个具体的名字,而让陌生人之间有了情感的联结。

虽然绝大多数人都是默默无闻,但每一个名字又都是独一无二的。就像那位父亲,他喊自己的女儿“妞妞”,这可能不是她的名字,很多父母都这样喊自己的女儿,但是这两个字,确实又专属于这个父亲,任何人都不能抢夺。

这些人都是普通人,死在了自己向往的城市。但是这死并非他们心甘情愿,他们挣扎到最后一刻。城市不仅愧对他们,也应该记住他们,就像记住每一个英雄一样。

  • 最新评论
  • shachenzi

    这届中共领导人比如何一届都混蛋!

    屏蔽
  • jinpingxi

    习某平!!!我能这么叫你吗?!这他妈还是人吗?!我操你奶奶的

    屏蔽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