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最毒小岛 却生活着两万条毒蛇

旅游上瘾社团 2021-07-23 12:55+-

中国最毒小岛 却生活着两万条毒蛇

  位于辽东半岛最南端,

  旅顺口区西北部的茫茫渤海中,

  有一座“与世隔绝”的小岛。

  这片占地面积不到一平方公里的土地,

  经过自然界数千年的进化和演变,

  逐渐成为了黑眉蝮蛇的“桃花源”。

  这是全球唯一一个只有单一品种蛇的岛屿,

  生活于此的蛇也打造出了世界独有的奇特景观:

  它们既要夏眠又要冬眠,以保存体力。

  这座距离陆地足足七海里之远的孤岛,

  虽然岛上淡水稀缺,食物紧俏,

  但蛇的数量却与日俱增,历史上一度达到两万条之多。

  这些带有剧毒的黑眉蝮蛇,

  “人丁”为何如此兴旺?他们又靠什么为生?

  今天的老片放映室就带您去“蛇岛”观观光,

  一起探究背后的奥秘。

中国最毒小岛 却生活着两万条毒蛇

  新来的朋友如果觉得内容尚可,

  既方便浏览往期视频,又不会错过最新的视频推荐。

  现在的大连蛇岛,隶属于辽宁老铁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蛇岛附近的风景煞是漂亮,

  在黄渤海的自然分界线附近,

  蓝天白云,交相掩映,让人一度感觉身处天堂,

  从辽东半岛最南端的老铁山出发

  向西航行二十海里,

中国最毒小岛 却生活着两万条毒蛇

  一座在茫茫海域中孤零零存在的小岛,

  便是大名鼎鼎的“大连蛇岛”。

  蛇岛上风景绝美,因受地质运动影响,

  其四面皆是峭壁悬崖,

  最高处的垂直距离有两百多米,

  只有东南一隅,静卧着一片卵石滩,

  而这就是黑眉蝮蛇的天堂。

  “未经相关部门允许,普通游客禁止登岛”的警示,

  更是为这座孤岛蒙上了一层神秘的面纱。

  风光秀美的蛇岛,又是如何形成的呢?

  一、地质运动

  蛇岛不是“生来”就孤独地处于渤海之中,孤立无援的,

  也并非一直是蛇类的“世外桃源”和“人间天堂”。

  在几千万年前,它是与大陆相连的小小山峰,

  后来在造山运动的作用下,渤海区域下陷成海,

  而辽东半岛和山东半岛则被海水阻隔。

  蛇岛也被逐渐分离出大陆,

  并慢慢向海洋中心靠拢。

  与世隔绝的生态环境使得岛上的生物逐渐消亡,

  唯有耐饥耐渴的蛇在这场自然选择中,活了下来。

  在强震环境中,体型较大的动物很快便会遭遇灭顶之灾,

  身轻体弱的蛇却能及时躲进山洞岩穴中,逃过一劫。

  在岛上可供蛇类食用的生物一一灭绝后,

  具有极强忍耐力的黑眉蝮蛇就忍饥挨饿,

  保存体力,甚至在夏天进入休眠阶段。

中国最毒小岛 却生活着两万条毒蛇

  二、食物来源

  因为蛇岛的地理环境原因,

  黑眉蝮蛇的食物选择很少。

  但就如同达尔文在进化论里中谈到的,

  “物竞天择,适者生存”,

  黑眉蝮蛇能在此存活,正是凭借其超强的忍耐力,

  有时一次进食,可以确保其数周没有饥饿之感,

  一年到头也只需要捕食十几次。

中国最毒小岛 却生活着两万条毒蛇

  而全世界唯独生活在蛇岛的黑眉蝮蛇,

  有着“夏眠”特殊习惯,

  而背后原因,更要归结于其独特的环境:

  第一点便是食物紧俏,

  岛上的黑眉蝮蛇为了保存体力,只能“夏眠”;

  第二点原因是,该地的黑眉蝮蛇,

中国最毒小岛 却生活着两万条毒蛇

  食物的主要来源是迁徙的候鸟。

  位于辽东半岛最南端的蛇岛,虽然被划入东北,

  但这片暖温带区域却能受到两种气候的交织影响:

  一是该纬度内常见的温带季风性气候,

  二是蛇岛四面被海洋包围,

  其能明显感受到海洋性气候的“照拂”。

  由此,蛇岛的整体气候也呈现出温和、平稳的特点,

  夏天不会过分炎热,冬季也不会落入无端严寒;

  其东南角的滨海湿地里,

  有着数量极为可观的鱼类和无脊椎动物;

  岛上因为地质运动产生的沟壑纵横之处,

  又可以为鸟类提供隐蔽和休息的场所……

  这些条件逐一累加,该地便成了候鸟的必经场所。

  每逢春秋之际(即每年的三月至五月,九月至十一月)

  饥肠辘辘,等候已久的黑眉蝮蛇便以这些候鸟为食。

  因为在蛇岛上捕食并不容易,

  为了能一击毙命,精准杀死猎物,

  生活于此的黑眉蝮蛇,其毒液也得到了进化,

  毒性是大陆其他蝮蛇的几倍之多,

  这一点,跟生活于巴西圣保罗海岸,

  大凯马达岛上的毒蛇,简直“如出一辙”。

  对于蛇岛上的黑眉蝮蛇来说,

  夏季并不是捕猎的好时节,

  在太阳直射点由赤道向北回归线移动之际,

  蛇岛上的蛇为了保存体力,

  便赶在盛夏来临之际,沉沉睡去。

中国最毒小岛 却生活着两万条毒蛇

  三、与人共存

  1981年春,为了更好地保护蛇岛的生态环境,

  也是更多地了解这座与世隔绝的小岛,

  蛇岛自然保护区管理处,成立了。

  为了科学研究和自然保护的管理员,

  纷纷踏上这座人烟稀少的世外小岛。

  但随着世界各地对蛇毒研究的进一步深化,

  1948年和2001年,人们在蛇毒的药用和专利方面取得突破,

  静静待在渤海中央的蛇岛,也逐渐映入商人的视野。

  越来越多的人因为蛇药的高额利润,铤而走险,

  大连蛇岛上的蛇逐渐死于人类病菌感染和非法逮捕。

  在上个世纪八十年代初,科研工作者第一次踏上蛇岛时,

  因为一直经历着自然演变,没有过多的人为干预,

  蛇岛上的植被和生态链都十分完整,

  但闻名于世的黑眉蝮蛇的数量却从两万多,

  锐减至一半以下,甚至一度不足一万条。

  人类的肆意猎杀、急剧的环境变化以及小岛的自然环境,

  如此种种,都让蛇岛自然保护区的成立,成为必要。

  人能三天不吃饭,但却不能三天不喝水,

  这个道理对于任何生物来说,都是如此。

  生活在蛇岛上的王者--黑眉蝮蛇,

  虽然能几个月只吃一顿饭,

  但淡水资源却成为了它们的软肋。

  蛇岛地势因为造山运动变得十分陡峭,

  河流和雨水等淡水资源极难存储,

  一旦蛇岛天气受到极端气流影响,

  这些“王者”最后也只能变成青铜。

  因此,一旦遇到干旱天气,

  蛇岛上的工作人员便会采用各种方式,

  在岛上留下淡水,让蛇不至于脱水而死。

  在雨季来临时,工作人员便在地面

  挖出大小不等的水坑,用以接收雨水,

  但是一个难题很快摆在他们面前:

  之前提到过,蛇岛上的黑眉蝮蛇,

  已经进化成了毒性超强的蛇类品种,

  在蛇类经常出没的地带挖坑填水,

  一不留神便会被毒蛇咬伤,

  在人迹罕至的小岛上,一旦被蛇咬伤,

  后果不堪设想,他们只能先用绳子勒住伤口上部,

  阻止血液循环至心脏,随后用刀割开咬伤部位,

  将毒血挤出来,再用干燥的树枝炙烤伤口。

  如果这样的“土方法”还不见好,那就只能下岛治疗。

  曾经上过岛的高级工程师赵德碧如此回忆道,

  那时岛上的工作人员,几乎个个都被毒蛇咬过,

  有些伤口甚至是致命的。

  那么,如何在保证自己不被伤害的前提下,

  为蛇类提供帮助呢?

  在大家一筹莫展之际,1989年的大旱灾

  却像一个不速之客,悄悄光临了蛇岛。

  为了保证蛇岛上的蛇能正常生活下去,

  工作人员只好用巡逻舰运来淡水,

  再用将近八百个水盆盛好,将其分发至蛇岛各地。

  上万条黑眉蝮蛇围着脸盆饮水的盛大画面,

  让劳累了数月的科研工作者们倍感欣慰。

  为了让大连蛇岛具备充足的淡水,

  不至于在旱灾来临时成为“无蛇之岛”,

  在当年秋季,工作人员决定在岛上修建水井。

  在先进科技的指导和一代代人的努力下,

  这口水井现在已经有十米多深,

  管理员们再也不用耗费大量人力物力,

  从岛外引入淡水了。

  但日复一日地打水,装水,放水,

  这些繁重的工作,仍然由驻守在蛇岛上的管理人员完成。

  不仅如此,因为生态环境越来越脆弱,

  大连蛇岛上的蛇也需要人类的精心呵护才能存活下去,

  一代又一代“看岛人”,也变成了蛇岛的守护神,

  他们甘受寂寞,不怕辛劳,在这座传奇的小岛上,

  人与蛇和谐共处的景象,形成了壮丽的画面。

  • 最新评论
  • lary

    蛇毒不可以人工合成?

    屏蔽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