拿掉猪以后都是通胀……

任泽平 2021-04-20 22:00+-

  先看看一些数据:2021年,3月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增34.2%,1-2月增33.8%;3月出口(以美元计)同比30.6%,前值60.6%;进口(以美元计)同比38.1%,前值22.2%;3月社会融资规模同比增长12.3%,前值13.3%;3月M2同比增长9.4%,前值为10.1%;3月CPI同比0.4%,前值-0.2%;3月PPI同比4.4%,前值1.7%。

拿掉猪以后都是通胀……

  2021年宏观经济形势的关键词是:全球经济复苏共振、通胀预期、流动性拐点和市场风格切换。逻辑一脉相承。

  一季度中国GDP增长18.3%,两年平均同比增长5.0%,较2020年四季度下滑1.5个百分点;季调环比增长0.6%,较2020年四季度下滑2.6个百分点,动能放缓。同时,PPI同比飙升至4.4%,比上月加快2.7个百分点,大宗商品价格大涨,“拿掉猪以后都是通胀”。

  这符合我们此前的判断:2021年一季度前后是经济顶,随后回归潜在增长率,增速前高后低。中国经济周期正从复苏转入过热和滞胀,通胀预期抬升,结构性资产价格泡沫化,我们可能正站在广义流动性的周期性拐点上。

  1、拿掉猪以后都是通胀

  近年,中国经济的通胀周期和猪周期错位。2019年中国经济周期处在衰退期,但CPI大涨,主因是猪价大涨。当时笔者提出“拿掉猪以后都是通缩”;“你看到的是假通胀”;“不能因为一头猪牺牲整个国民经济”;“猪也阻挡不了降息”。

  2021年则恰恰是“拿掉猪以后都是通胀”,除了猪价在跌,其它都在涨,原油、钢铁、铜、化工品等价格都在涨。出现了3月CPI同比仅0.4%,PPI同比则高达4.4%,一个“通缩”、一个通胀的奇特现象。

  建议适当调整CPI权重,降低食品比重,提高居住类比重,以更体现居民实际感受到的通货膨胀。

  2、大宗商品大涨 增加国内输入型通胀压力

  疫情发生以来,由于全球经济复苏共振、美元流动性泛滥、供需缺口拉大,国际大宗商品价格自去年底迅速上涨,原油、化工、黑色和有色金属涨价尤其明显。

  大宗商品兼具金融和商品两种属性,这轮上涨的主要驱动力是:美元流动性泛滥,拜登推出3万亿美元基建刺激计划,绝大部分要通过超发货币;全球经济复苏共振,随着疫苗加快接种,美欧日经济加快复苏;“碳达峰”目标带来的钢铁减产预期,助推黑色金属涨价。

  美国强财政刺激下,大宗商品涨价,国债收益率上行,资金回流,一些新兴经济体被迫加息,无疑是对仍处在疫情中的新兴经济体雪上加霜。2021年全球经济复苏大概率出现分化。

  3、目前可能正站在广义流动性的周期拐点上

  近期,多场公共政策部门会议关注通胀问题,提出“稳物价”、“关注大宗商品价格走势”、“加强原材料市场调节”等。

  随着经济复苏回归潜在增长率、通胀预期上升以及前期广义资产价格上涨,中国正在回归货币政策的正常化,结构性收紧信用政策。中国货币当局试图保持币值稳定是负责任的表现。

  因此,中国正站在广义流动性的周期性拐点上。近期M2、社融等增速纷纷放缓。同时,央行表态“不急转弯”。

  4、资本市场风格切换

  由于通胀预期上升和流动性拐点出现,资本市场风格出现了切换,高估值板块由于利率上升而杀估值,市场风格转向受益于涨价的周期品、低估值板块、全球贸易恢复受益板块等。

  这站在宏观从上到下的视角,逻辑线索是十分清晰的。

  5、中小企业成本上升利润受到挤压,恶化就业环境,经济“K型”复苏

  近几个月,CPI和PPI剪刀差急剧扩大。原材料价格上涨对中下游企业利润冲击已经开始显现,对于尚未完全恢复小型民营企业更是雪上加霜。市场调研显示,空调行业所用的原材料包含硅钢、铜、铝等涨价商品,导致生产成本上涨10%,基本挤压了全部利润。玻璃、铝材加工等行业也面临价格大幅波动问题,导致订单下降、经营困难。

  最近,中小企业普遍反映订单减少、成本挤压利润等现象,值得重视。

  在经济K型复苏的背景下,中小企业是解决就业的主力,大宗商品价格上涨增加中小企业成本且无法转嫁,恶化其经营环境以及宏观上的就业环境。所以,2021年的大学生就业环境极其严峻。

  就业形势严峻,居民实际收入下降。3月,官方的全国城镇调查失业率为5.3%,较1-2月回落0.2个百分点,但尚未回到去年底5.2%的水平;其中,25-59岁人口调查失业率为4.8%,较1-2月回落0.2个百分点,高于去年底0.1个百分点。一季度全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两年平均实际增长4.5%;2019年一季度实际增长6.8%。

  6、工业生产高位放缓,韧性仍强

  3月工业生产处于偏低水平,但一季度增速不差。3月工业增加值同比6.2%,较1-2月8.1%的高增长有所回落,季调环比0.6%。

  可能的原因:一是3月中下旬以来的环保限产,二是大宗商品涨价且波动较大,生产商存在观望情绪。

  出口对生产端继续起到拉动作用,出口交货值同比增速15.9%,处于历史高位。

  一季度工业增加值增速6.8%,较2020年四季度7.1%增速略有下滑,与一季度PMI生产端的变化趋势一致。

  7、三驾马车中,基建和房地产投资面临放缓压力,消费和制造业投资回升但难以对冲,出口仍强但存不确定性

  消费反弹超预期,但仍未恢复到疫情前水平。3月社零消费两年平均增速6.3%,较1-2月回升3.2个百分点,环比1.75%,边际改善明显。一季度,社零消费两年平均增速4.2%,2019年同期为8.3%。

  但是展望未来,受居民收入和就业约束,消费的反弹力度值得怀疑。

  基建和房地产投资高增长不可持续。3月房地产投资两年平均增长7.7%,较1-2月略升0.1个百分点。房地产调控加码,金融政策收紧,房企的销售和资金回笼速度下滑遏制后续土地投资动能,房地产投资后续承压。

  一季度,基建投资两年平均增长2.3%,较1-2月上升3.9个百分点。随着经济恢复、逆周期调节的必要性大幅下降以及地方财政紧张程度加剧,基建投资面临压力。

  第二产业保持较好增势,但第三产业修复情况不及预期,这与年前散点疫情有关,也反映服务业修复能力不足。一季度,第二产业增加值两年平均增长6.0%,在近年来处于较高水平;第三产业增加值两年平均增长4.7%,低于去年四季度2.0个百分点,也大幅低于疫情前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