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球的制造者或沉睡在地球内部

科学 2021-04-09 22:55+-

  美国亚利桑那州立大学(ASU)研究团队在第52届月球和行星科学会议( 52nd Lunar and Planetary Science Conference)指出,古代太阳系行星特亚(Theia)的残骸可能沉睡在地球内部,这颗行星被认为45亿年前与地球相撞,分裂出月球。

月球的制造者或沉睡在地球内部

  根据《科学》(Science)报导,科学界普遍认为,月球是在45亿年前,由太阳系的古代行星特亚撞击地球,导致地球的一部份物质抛向太空,被地球的引力捕获而形成月球,而地球结构几十年来一直令地震学家感到疑惑,在西非、太平洋底下的地函,有2块巨大的“斑点”就像是“横跨地核的一副耳机”。

  亚利桑那州立大学地球动力学团队发现,当地震波穿越这2块“斑点”时,波速会突然减慢,这表明它们与周遭的地函组成相比,密度不但更大、化学性质也不同,他们称此为“LLSVPs”,可能只是地函深层的结晶体,也可能是地球内部出现密密麻麻的水坑,但他们假设这2块“斑点”是古代行星特亚的残骸。

  该团队认为,特亚的密度比地球更大,因此两颗星球碰撞时,特亚的一部分沉入地球内部,而这2块“斑点”高达997公里,宽达数千公里,而团队发现,冰岛与美属萨摩亚的火山底下的岩浆与“LLSVP”相通,根据这两个火山系统的放射性元素同位素记录得知,放射性元素的形成时间竟是在地球形成初期的前1亿年,也就是说地球形成至今有46亿年,这些放射性元素已存在45亿年,比地壳形成的44亿年还要更早。

  此外,1970年代的“撞击理论”指出,在地球遭到巨大行星撞击时,像水这样的物质会瞬间蒸发,而在密度较小的岩石被抛出之际,两者会互相融合,美国阿波罗任务中采集到的月球岩石发现,某些样本中的氢比地球岩石还要丰富得多,想要促成月球岩石有这样的性质,撞击地球的特亚必须是巨大、非常乾燥、密度比地球要更高的。

  亚利桑那州天体物理学家德施(Steven Desch)对此表示,此论点可透过检视月球地函得到答案,目前人类尚未采集到月球地函样本,这就是为何科学家想要从位于月球南极的最大陨石坑采样的原因之一,如果特亚的残骸确实位于地球地函深处,那麽地震学家会在地函中发现愈来愈多的高密度物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