俞先生

注册日期:2012-11-10
访问总量:910703次

menu网络日志正文menu

论一个颠覆马克思的剩余价值理论的理论


发表时间:+-

论一个颠覆马克思的剩余价值理论的理论


在卡尔·马克思创立的社会科学理论体系内,剩余价值理论(以下简称剥削理论)是其核心理论。马克思指出,当丧失了生产资料的无产者劳动工人出售他的最后的所有劳动力给资本家后,资本家雇佣工人从事生产劳动。雇佣工人从事生产劳动时,资本家剥削工人的劳动力。其方法是,延长工人的劳动时间。由于工人生产一定数量的产品的劳动时间(必要劳动时间)是固定的,延长劳动时间意味着延长剩余劳动时间。在剩余劳动时间内工人创造的价值是绝对剩余价值。有时,资本家采用技术或机器从事生产,由于技术或机器提高劳动生产力,能缩短生产一定数量的产品的必要劳动时间,在每日劳动时间固定的情况下,缩短必要劳动时间意味着延长相对剩余劳动时间。工人在相对剩余劳动时间内创造的价值是相对剩余价值。资本家通过攫取工人的剩余价值无偿占有工人创造的财富,从而造成资本主义社会里资本家和劳动者的巨大的收入差距。资本家剥削工人是造成资本主义社会里贫富差别的原因。

据我所知,马克思的剥削理论是人类社会里迄今为止唯一一个解释造成资本主义社会贫富差别的原因的理论。如果有人认为,在人类社会里,有的人勤快或懒惰,有的人聪敏或愚笨,有的人幸运或不幸等也是造成贫富差别的原因,或者从事不同职业造成贫富差别,这不是我们要说的造成资本主义社会内贫富差别的原因。人们的收入的细微差别不是我们要讨论的贫富差别。我们要讨论的社会贫富差别是人类社会内少数人的收入越来越高以至于他们的收入与多数人的收入的差距越来越大的那个历史趋势。如托马斯·皮凯蒂在其著作《21世纪的资本论》里描述发达国家内的1%的人口占有社会总财富的50%以上,而99%的人口占有社会总财富的50%以下的那个趋势。

但是,我认为,虽然马克思是伟大的思想家,他的思想体系对人类历史的影响深远,他的剥削理论仍然让我感到迷惑。至少,我怀疑他的这个理论的科学性。我质疑他的剥削理论。我有三个疑虑。

第一,马克思认为资本家无偿占有工人的劳动成果从而致富,而工人则沦为贫困。这样的研究没有体现社会科学研究的本色。如果资本家的确无偿占有工人的劳动,人们能够凭借常识、经验或直接观察得出这样的一个认知。在人与人之间的交往中,某个人可能认为合作中对方占有更大的便宜。人们不需要社会科学的研究就能够得出这个结论。而社会科学的本色是,在人们无法通过常识、经验和直观观察发现真相的情况下借助于更高级的社会认识方法来发现真相。这个更加高级的社会认识方法包括社会科学研究。马克思的这个社会科学研究仅仅证实人们凭借经验或常识就可能得出的结论。如果社会科学的研究得出的结论是正确的,而且这个结论与人们凭借经验或常识得出的结论相异,这样才能显示社会科学的本色。换言之,人的直接感知的经验或凭借常识的观察得出的结论是人的感性认识,而社会科学研究要体现理性认识。

第二,马克思在道德上批判了资本家,认为资本家无偿占有工人的劳动违背社会道德。他似乎声称资本家的血管里流淌着工人的血液。他声称资本家榨取工人的剩余价值。他声称资本家经常以隐蔽的手法剥削工人的劳动力。他将资本家视为偷窃犯和抢劫犯那样道德水平低下的人。但是,显而易见,资本家群体的道德水平与普通社会成员的道德水平相若,而不像那些社会罪犯那样具有很低的道德水平。资本家群体就是企业家群体,他们经常具有良好的教育背景,他们具有社会管理才能,具有商业和市场的洞察力,具有社会事业心。他们可能拥有家族的事业。他们具有长远的眼光。他们也具备认识社会的能力。在这样的情况下,他们很难是与那些社会罪犯一样的人,即目光短浅、自暴自弃、没有被教育好的人。社会罪犯通常是贫困的人,而资本家是富有的人。人们常常被贫困逼迫走上犯罪的道路。富有的资本家不可能是道德水准低下的人。

第三,马克思的剥削理论暗示资本家攫取工人的剩余价值是生产过程中的潜规则。劳动合同中并没有提到剩余价值。资本家只能通过潜规则获得工人的剩余价值。如果存在这个剩余价值,工人应该会抵制这个潜规则。比如,如果资本家延长工人劳动时间,工人会拒绝,或者要求支付加班工资。或者工人会消极怠工来抵制资本家的剥削。如果资本家剥削工人,工人会与资本家博弈,结果就是彼此消耗对方的精力和时间。经验告诉我们,工人能够感到他们是否被剥削。工人也不会被动地接受剥削而无反抗。剥削工人的剩余劳动力并不容易。公平交易应该是常态。换言之,资本家并没有剥削工人的劳动力应该是常态。

但是,上面的疑虑还不足以否定马克思的剥削理论。我在我写的专著《资本主义社会》(The Capitalist Society: A Critique of Marx’s Economic and Political Theory, Publisher: American Academic Press, 2021)里提出了经济学的进一步的分析。有兴趣的读者可以看看我的书。里面有详细的研究。

我的看法是,不排除有些资本家由于人性的贪婪随意压低工人工资从而剥削工人,但资本主义生产劳动制度还要受制于一般经济活动的法则。工人出卖劳动力给资本家是一种商品交易。劳动力是一种商品。商品的价格受商品的供求关系的制约或影响。劳动力的价格是供需双方共同决定的。资本家和工人共同决定劳动力的价格,即单位小时的工资。这个劳动力的价格代表劳动力的交换价值。这个交换价值有语言表述。劳动合同内规定这个价值,如每小时工资10美元或15美元。马克思声称的剩余价值不在这个交换过程之内,没有语言表述,因而不存在。理由是,劳资双方并没有就这个所谓的剩余价值达成任何契约。资本家和工人可能不知道存在这个剩余价值。如果工人知道存在这个剩余价值,他一定要求资本家支付工资。一旦资本家支付这个工资,剩余价值就消失殆尽;如果资本家知道存在这个剩余价值,而工人不知道存在这个剩余价值,也不能说是资本家无偿占有,因为工人认为交易公平。在经济生活中,人们的交易中经常会出现商品的价值背离价格的现象。如两家鞋店出售同一种鞋子,价格却不一样。比如,一位消费者购买了一双价格较高的鞋子,人们也不会说那家鞋店剥削了消费者的剩余价值。质言之,马克思说的剩余价值只能用劳动时间来衡量,可同样长度的劳动时间不一定具有同样的交换价值或社会价值。事实上,那样的剩余劳动时间无法用金额来准确度量,也不在交易过程之内。因此,资本家不会承认存在那样的剩余价值。可是,一旦马克思或工人提出存在剩余价值,并要求资本家为此支付工资,该剩余价值就立刻消失。也就是说,这个价值就不再是剩余的了。因此,它只能是马克思或工人的单方面主张。单方面主张不能成立,因为只有劳资双方承认存在这个剩余价值,它才能是能够存在的剩余价值。

换言之,劳动力是商品,而商品具有二重性。商品具有使用价值和交换价值或社会价值。使用价值经常与交换价值不一致,因为交换价值受市场供求关系影响。假设存在马克思说的剩余价值,生产商品所用的劳动还有一个基本价值。这两种价值加在一起可有被视为使用价值。而工资则是劳动力的价格,是交换价值。劳资双方根据交换价值交易。即使包括剩余价值在内的使用价值高于交换价值,也不能说资本家非法占用工人劳动力。消费者在市场上购买商品。商品也有使用价值和交换价值之别。有时,使用价值高于交换价值, 有时则相反,人们也不会说交易的一方因此非法占有另一方的劳动力。

历史上,从未见过哪个经济学家或社会学家真正否认或质疑马克思的剥削理论。即使人们可能怀疑这个理论,人们也对它避而远之。人们接受这个理论或对此听之任之。原因是,如果有人对这个理论不服,他就必须提出另一个解释造成资本主义社会里贫富差别的原因的理论。很少有人能够提出这样的一个新理论。所以,迄今为止,人类社会里只有一个解释造成资本主义社会里贫富差别的原因的理论,即马克思的剥削理论。我的理论研究帮我找到了第二个解释造成资本主义社会贫富差别的原因的理论。这也是人类历史上的第一次。而且我认为,本人提出的这个理论能从社会科学的研究中发现真相,同时,人们无法通过经验或直接观察发现这个真相。本人的解释才能真正揭示资本主义社会内出现贫富差别的原因。马克思的剩余价值理论不能揭示造成资本主义社会里贫富差别的原因。

我的理论是这样的:虽然雇佣劳动者处在资本主义生产体系内,他们从事的劳动却非属于资本主义性质。工人只负责生产产品,并不负责销售产品。单纯的生产产品过程仍然是一种自给自足的生产活动。它仍然是一种前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生产活动。按照马克思的推理,如果资本家不无偿占有工人的劳动或其产品,工人就致富,而资本家则一无所得。我们做一个思维实验。假设资本家无偿提供厂房、设备和原料等生产条件,工人生产产品,而且所有产品归工人所有。在此情况下,工人应该变富。但是,结果并非如此。假设工人生产食品,全部食品归工人所有。工人除了自己消费这些食品外,只能储藏这些食品,而不能销售这些产品,因为工人不负责销售。不久,产品会超过保质期并报废。工人要致富,只有销售这些产品,可这是资本家的工作。到市场上去销售产品并以获得最大利润为目标才是资本主义经营。工人的生产活动类似自给自足的生产。自给自足的生产的产量有限,工人获得的财富也有限,因为工人个人或家庭的消费能力有限。因此,工人无法致富。

换言之,如果人们从事自给自足的生产活动,人们会根据自己在一段时期内的消费能力决定生产产品的产量。由于消费能力有限,产品产量也有限。于是,人们无法变富。例如,在前资本主义社会里,农民生产全家一年消费的粮食,不会生产若干年消费的粮食,因为生产的粮食过多,难以储存粮食。储存的粮食会生虫或发霉。所以,农民通常只生产一年消费的粮食,年年生产粮食,年年吃新粮食。

资本主义经营的方式则不同。资本主义经营面对市场,市场有极大的消费能力。资本家致富的方式是市场上的销售。资本家将同样的产品销售给不同的消费者。假设每一次销售就是一次交易,而交易是劳动分工机制的一种重要环节。劳动分工是提升劳动生产力的基本方法。因此,每一次交易会让交易双方都得到增加的收益。当一个生产者与另一个生产者(即以消费者面目出现的另一个生产者)交易时,两个人获得收益;当一个生产者与成千上万的消费者同时交易时,成千上万的人与生产者共同获益。这个收益倍增或千百倍大幅增加。资本家从本厂的工人那里获得剩余价值是非常困难的,也是非常有限的,而从消费者那里获得的剩余价值相对容易,而且可获得大量剩余价值。消费者认为资本家的产品物有所值,因而愿意付款购买商品。金钱代表一定量的抽象劳动,而抽象劳动内包含剩余价值。资本家获得大量剩余价值。但是,这是消费者自愿支付的剩余价值。于是,资本家变富,但他并非剥削雇佣劳动者而致富。

当然,我这里说的剩余价值和马克思说的剩余价值有差别。我说的剩余价值是交换价值或社会价值中因交换而额外增加的价值。为了简便,我不再解释我说的剩余价值。有兴趣的读者请看我的书。

我说的剩余价值就是一种社会价值。资本家是生产这类社会价值的主要贡献者。资本家是个媒介。媒介就是能够进行一对多通讯或互动或交易的人或形式。媒介就是能够促使事物转化的人或形式。本人在研究语言和媒介的时候针对媒介进行了系统的研究。过去的学者研究过各种媒介,如书籍、报纸杂志、广播电视等。也有学者研究石头、竹简、动物骨头、金属材料、泥板、莎草纸、羊皮纸和纸张等媒介。本人扩宽了媒介的概念。认为过去的学者研究的所有媒介是物质媒介。本发现了人媒介、行为媒介、组织媒介、意识媒介和美学媒介。

所谓人媒介指人类充当自己通讯的媒介。第一个人讲一个故事给第二个人听,第二个人讲同样的故事给第三个人听。第二个人是媒介。人类进行人链式通讯。

所谓行为媒介指人类用自己的行为进行通讯的媒介。人们跳舞就是用行为通讯。体操表演或举行仪式时人们进行行为通讯。

所谓组织媒介指,小规模组织充当大规模组织形成的媒介。由于组成大规模组织的成本高于形成小规模组织的成本,人们通常通过组成小规模组织的方式组成大规模组织。如人们成立政党,再成立政府,再成立国家。

所谓意识媒介,指集体意识促使人们联合起来。如民族意识促使所有民族成员团结起来。

所谓美学媒介指文学艺术表现形式,如诗歌、音乐、绘画、戏剧、雕塑。它们提供美感,促进通讯。

在这里最重要的是人媒介。我的意思是,在文明社会里,人们形成三个共同体:文化共同体、政治共同体和经济共同体。

在文化共同体内,文学家和艺术家等是媒介。他们创作文学艺术产品。他们是社会借以创作文化产品的媒介。他们进行一对多通讯。他们通常获得荣誉。他们是社会名人。

在政治共同体内,掌权者是媒介,他们对众人发号施令,进行一对多通讯。他们包括总统、总理、省长、市长和县长等。政党、民意代表和其他国家领导人也是媒介。他们获得权力。

在经济共同体内,商人、企业家和银行家等是媒介,他们进行一对多交易。商人将产品出售给无数消费者。企业家也将产品出售给无数销售商或消费者。银行家将贷款发放给无数求贷者。他们获得财富。

英国哲学家贝特兰·罗素说,人有三大所求:荣誉、权力和财富。我想,是不同的人分别获得这三种社会资源。通常是担当媒介功能的人获得这些资源。也就是说,荣誉、权力和财富无法在人类社会内平均分配。一些人是媒介,而另外一些人不是媒介。

总之,资本家是媒介,他们与语言建立特殊关系。他们获得一种特权。他们能进行一对多交易。由于他们能同时与众人交易,他们创造大量的社会价值。这是他们致富的原因。

例如,他们进行社会化大生产,获得规模效益,降低生产成本,让大众有能力购买产品,促进社会平等。在前资本主义时代,只有贵族拥有马车;在资本主义时代,几乎所有劳动者都拥有一辆汽车。他们是现代社会的建立者。

现代社会的广大消费者是资本家的支持者。资本家也代表消费者的利益。他们进行公平交易,而非一方剥削另一方。资本家获得的财富是他们服务于社会的证明。他们获得的财富越多,他们对社会的贡献越大。他们获得的金钱就是消费者给他们的信任投票。

工厂里的工人创造的价值是有限的。工人的体能与农民的体能类似。在农业社会里,生产力水平低下。农民创造的产品有限。在工业社会里,工人创造大量的产品,其原因不是工人体能大幅提升,而是利用了生产技术,而生产技术的本质是利用自然界提供的能源进行生产,让自然界的能源产生的物理能量代替人的体力产生的物理能量。例如,蒸汽机利用煤炭产生的能量代替人的肌肉产生的能量进行生产,大幅提高了劳动生产力。

媒介造成了社会的贫富差别。资本家是媒介,而工人则不是。马克思声称雇佣劳动制度是剥削制度。但是,只要投资者、经营者、生产者或管理者能进行一对多交易,是媒介,即使没有雇佣劳动制度,他们仍然可能致富。英国小说家j.k.罗琳写小说《哈利波特》。她并没有雇佣工人替她写小说。但是,由于她的小说出售给千家万户的青少年,她通过获得版税成为英国少数最富有的人之一。在经济生活中,还有更多的例子说明,有的人能进行一对多交易,即使没有雇佣任何劳动力,他们仍然变得富有。一些歌星和影星是富有的人。一些科技发明人通过广泛出售专利而致富。从一定意义上说,购买乐透彩中彩的人也是因为一对多交易而致富。未中彩的人将金钱投给了中彩的人。只要认真研究我们能够发现更多实例。雇佣劳动制度并非剥削制度。但是,媒介是导致社会贫富差别的真实原因,马克思想象的剥削则不是。仅仅用一点一点地剥削来解释造成资本主义社会里的贫富差别的原因难以令人信服。这是我质疑马克思的剩余价值理论的原因。而且我有令人信服的理由。

媒介则是人类社会形成的结构性的因素。人类通过媒介来形成自己的文明社会。我的推理是,自从人类开始使用语言进行社会内部的相互通讯,人类不断开发和利用媒介。进行口语通讯时,人类利用空气做媒介。进行书面语通讯时,人类利用物质材料做媒介。媒介延长语言通讯的距离。人类扩大通讯的范围。人类在更大范围内互动。人类形成更大规模共同体或社会。规模大的文明社会取代规模小的原始社会。语言决定人类怎样使用媒介。媒介决定社会的构造。

同时,媒介造成了社会的贫富差别。人们无法通过常识或直接经验来发现造成社会贫富差别的原因,只能依靠社会科学。但是,马克思的剩余价值理论则是一个严重的误判。马克思对资本主义社会的研究包含大量误判。他只认为社会的上层阶级和下层阶级斗争决定社会演化。他并不知道媒介在社会形成中发挥的作用。资本家是工人利用的媒介。但资本家获得大量财富,而工人仅仅获得维持家庭再生产的生活资料。他认为剥削造成这一切。他出于一种欧洲人的强烈的道德感批判十九世纪的资本主义社会。他设想未来没有剥削的共产主义社会。他的理论并非毫无道理,他的思想仍然在人类思想史上放射光芒,但是,他的剩余价值理论则是一个彻头彻尾的误解,剥削并非是造成资本主义社会贫富差别的原因。是媒介造成了这一切。资本家并没有剥削工人致富,而是他们充当了社会形成的媒介。只要人类社会成形,其中必有媒介。

既然中国共产党已经放弃消灭资本主义来建设共产主义的路径,中国人似乎有必要重新研究资本主义社会并设想中国社会的未来发展。共产主义理想仍然是崇高的,但是,重新认识资本主义社会并不会妨碍将来建设共产主义社会。毕竟诚如马克思所言,人类需要经历资本主义社会阶段才能进入共产主义社会。

 


浏览(2745)
thumb_up(3)
评论(14)
  • 当前共有14条评论
  • 俞先生 回复 千户侯

    只有推翻前人的理论,人类的思想才能进步。

    屏蔽 举报回复
  • 俞先生 回复 千户侯

    我相信我提出的论点破解了马克思的剩余价值论。自从其诞生以来,已有大约150年。至今,整个世界都还不知道这个理论不成立。

    屏蔽 举报回复
  • 千户侯

    劳动力的价值以工资的形式达成交换。在这个交换过程中没有绝对的公平,只要工作的强度,时间,危险性和工资的计算等没有隐瞒,就是一个相对公平的交易。企业的经营,资本的运用也是一种劳动。任何人有魄力都可以进去体验,学习取得经验。当然这种劳动是以将来的高回报为目的的。就如你上大学读书类似。普通的工人也是希望自己的劳动力价值取得最高的认可,也有人会欺骗他的顾主他所拥有的劳动技能。特别是高科技的方面的劳动力,资方不会为此自己去学一个博士学位去判别是否需要给他这么高的工资。资方开创的时候有时付给工人的工资远超自己的早期收入也是有的。当然资方的心态也是与工人基本一样。也有不诚实之人。

    屏蔽 举报回复
  • 俞先生 回复 xguojin5

    你认为中国的学术界愿意看一看我这样针对马克思的理论提出质疑的观点吗?

    我在中国的时候,没有看见中国的大学图书馆里有质疑马克思的理论的书籍。据我所知,在西方国家质疑马克思的理论的书也极少。我看见有人写书质疑劳动价值论,但是,没有全面质疑马克思理论的书籍。

    屏蔽 举报回复
  • 俞先生 回复 xguojin5

    如果你有进一步的论述,我也有兴趣看一看。

    屏蔽 举报回复
  • xguojin5 回复 俞先生

    我把自己的理论叫做“文明主义”。以文明委核心的价值体系、以公平为基础的制度体系、以创新为引领的产业体系,)此三者,是人类社会进步的前提与方法。

    屏蔽 举报回复
  • 俞先生 回复 xguojin5

    俞先生毕业于上海复旦大学国际政治系。现在,复旦大学公共事务学院取代了当年的国际政治系。他们聘用更多的教师和研究人员,其中有些是从国外回来的人。但是,没有看见他们有创造理论体系的迹象。由于国家领导人明确提出要创造中国自己的理论体系,他们也在讨论如何创造理论和思想。能否创造中国自己的理论和思想体系?

    我在那里当学生的时候,我的感觉是,主事者没有洞察具有创新能力的人才的眼光。或许他们不知道创造理论和思想体系的方法,因而也不能发觉将来有可能创造理论和思想体系的苗子。

    屏蔽 举报回复
  • 俞先生 回复 xguojin5

    在中国学术界能否对马克思的理论提出质疑?不乐观。只有推翻前人的理论,人类的思想才能进步。这个道理人人都懂。但是,一旦回到现实中去,很多人又不懂了。

    屏蔽 举报回复
  • xguojin5 回复 俞先生

    《哥达纲领批判》是马克思的晚年著作,当然是成熟的和科学的。马克思与马克思主语对于资本主义的评判具有历史的正义性、合理性与科学性。资本主义在马克思的时代,即资本主义在其所谓的原始积累时期,其社会中的确充斥着不公、欺诈与暴力。如果我们认真观察和总结中国的1980—2020年的改革开放时期,同样具有一定的可比性。马克思对资本主义生产过程的研究与揭示,其理论高度仍然无比比拟。当然,马克思主义同样是马克思生活的时代的产物。。。。。。

    屏蔽 举报回复
  • 俞先生 回复 xguojin5

    马克思在《哥达纲领批判》内对未来共产主义社会的设想仍然可能实现,但他对资本主义的批判是一个误读。

    如果人类不知道造成资本主义社会内贫富差别的原因的话,他们就无法推翻马克思的剥削理论,因而也无法推翻马克思的理论。

    我相信我自己的发现足以推翻马克思的剥削理论,也可能进一步推翻马克思的理论。但是,批判他的共产主义社会的设想似乎超出了我们现在具备的能力。


    屏蔽 举报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