怡光

注册日期:2017-11-16
访问总量:919857次

menu网络日志正文menu

琴源


发表时间:+-

a158_1.jpg

意大利的克雷蒙纳

 

  意大利的克雷蒙纳(Cremona Italy)并不是提琴的诞生之地,但我为什么总把它想象成一个神秘的龛坛,所有的提琴,好像都从那里飞出来?

  不,是最美妙的提琴发出的,天籁般滋润心灵的声音,源源不断地从那里流向世界。 

  海菲茨(Jascha Heifetz19011987)的那把“瓜尔内里”,1742年在克雷蒙纳的圣多明尼哥(San Domenico)的街道上出生。马友友的“达维多夫·斯特拉迪瓦里”大提琴,不用说,是斯特拉迪瓦里(Antonio Stradivari,164417371712年在同一个地方制作。斯特拉迪瓦里在1711年制作的另一把大提琴,“迪波尔”,属于一代大提琴宗师罗斯特罗波维奇(Mstislav Rostropovich19272007)。这把琴曾经在法国巴黎的王宫里被拿破仑玩过,琴背上还留有这位武夫皮靴上的马刺不小心蹭出的一道痕迹。我们虽然没有听过帕格尼尼(Niccolò Paganini1782—1840)的演奏,他用过的小提琴却被保存了下来,那也是出自朱塞佩·瓜尔内里(Guarneri del Gesu 1698 - 1744)之手的一把的名琴,卡隆珀,也诞生在克雷蒙纳的那条著名的街道上。你是一条什么样的街道啊,克雷蒙纳的圣多明尼哥?不但和音乐有如此的渊源,伟大的达芬奇,米开朗基罗,拉斐尔都曾在那里居住过!

  请细数你所熟悉的提琴大师,告诉我,有谁的琴不是来自克雷蒙纳,或它附近的意大利城市?就连中国的提琴家吕思清,李传韵用的也都是出自克雷蒙纳的意大利琴。

  还有什么理由不把克雷蒙纳看作提琴之源,就算提琴的真正祖先是在5000年前的印度?

  我要去朝拜克雷蒙纳,那是我心中的麦加,耶路撒冷。

  飞机降落在米兰的马尔彭萨机场(Malpensa AirportMilanItaly),从米兰乘车去克雷蒙纳还有160公里。说实话,在意大利这块土地上旅行,我心中存着惧怕,那是上次访问罗马时留下的。当时我在罗马角斗场附近拍照,镜头自然而然地对准了一位装扮的古罗马武士,他立即凶狠地叫骂着,挥动手中的长剑要向我刺来。有人告诉我,在公共场所拍装扮的武士要小心,须先向他交钱。在拍摄《罗马假日》的西班牙广场,刚走过赫本坐着吃冰激凌的长阶,一位中年男子笑着向我走来,“中国来的?我最喜欢中国!”一边谈着中国和意大利的美食,一边和善地掏出几根彩色毛线在我的右手腕上编织,说是要留下友谊的象征。编了不到一圈,我要告辞。“你应该给我50欧元!”我知道中了圈套,坚持说没有带钱。看我态度坚决,近旁又来了一伙中国人,他便又凑了过去。我想过去向同胞们揭穿他的骗局,他怒视着我,伸出拳头狠狠地比划,一副要向我动武的模样,在这浪漫的地方弄得十分不浪漫。很不愿意把意大利的小偷,骗子,和那些高贵的琴声联系在一起。

  克雷蒙纳是意大利北部的一个小城,人口不到8万,却有着两千年左右的历史,在古代东西罗马的纷争中,扮演过重要的角色。如果没有提琴,克雷蒙纳大概只会像不少意大利典型的小城,用它历史悠久的教堂,悠闲的生活节奏,名人过往的足迹,来吸引现代人。提琴,使这个小城神秘,深奥。

300多年前,克雷蒙纳为什么成了当时的音乐艺术之都?其必然性是意大利名冠全球的文化艺术气氛,和意大利北部谷地利于高质量木材的生长;其偶然性是几位工艺大师和他们的家族选择了到克雷蒙纳来居住。克雷蒙纳的斯特拉迪瓦里、瓜尔内里与阿马蒂家族创建了世界上最好的三个提琴生产作坊,代表的提琴制作水平达到登峰造极的境界,可说是前无古人,后无来者。

克雷蒙纳时代是随着阿马蒂家族的繁荣而开始的。阿马蒂家族中最杰出的是尼古拉?阿马蒂(Nicola Amati15961684),从他的祖父开始制作精美的提琴,到他这一代已经有了相当的名望。斯特拉迪瓦里,瓜尔内里,都在阿马蒂家族里当过学徒,而且都青出于蓝。可以认为,是阿马蒂家族,奠定了克雷蒙纳作为提琴圣城的地位。

被世人公认有最高成就的提琴制作者,是斯特拉迪瓦里,在世界上,他的名声最响,甚至成了提琴的化身。克雷蒙纳为斯特拉迪瓦里制作了两处青铜塑像,使我们得见他的英容。见到了斯特拉迪瓦里,我又想寻找阿马蒂和瓜尔内里的照片或肖像,在克雷蒙纳没有,在谷歌上也搜不到。

 

a158_2.jpg

广场上斯特拉迪瓦里的塑像

 

斯特拉迪瓦里名气大,主要是因为他是一个境界极其高超,技艺非凡,充满感性和理性的伟大艺术家。在致力于挖掘提琴的美妙音色时,他就已预见到,提琴迟早会需要更大的响度。他对过去的提琴进行了改革,创造出来“属于未来的提琴”。是他,把提琴的形状,音响特征定型下来,直到几百年后的今天,仍被提琴制造家尊为概念和模型。我们今天能听到的,甜美,浑厚,又清晰响亮的提琴声音,就是从斯特拉迪瓦里手中一点一点推敲,改进而得来。斯特拉迪瓦里活了92岁,一生为提琴而献身。从21岁开始,到他去世,共制作小提琴,中提琴,大提琴1116把,约有700把存于世,其中大概只有50把仍具有演奏会的品质标准。

 

a158_3.jpg

街道上斯特拉迪瓦里的坐像

 

瓜尔内里也是一个天才艺术家,有高超的技艺和悟性,他只制作小提琴。他制作的小提琴具有自己独特的风格,被认为与斯特拉迪瓦里的琴质量相同。小提琴奇才帕格尼尼一生曾经拥有过20把克雷蒙纳的小提琴,他最喜爱的一把就是上面提到的,瓜尔内里制作的卡隆珀。但是,瓜尔内里没有斯特拉迪瓦里那样的严谨作风,和商业远见,因而事业上不如斯特拉迪瓦里成功。存世的瓜尔内里小提琴大概有200把,他晚期制作的提琴被认为比较粗糙。尽管如此,人们同样不会忘记瓜尔内里对世界的贡献,为此,后代天文学家以他的名字命名了一颗小行星,“19185Guarneri19185瓜尔内里)”。

 

a158_10.jpg

罗马广场

 

  我一到克雷蒙纳就寻找那著名的圣多明尼哥广场和街道。按人们的指示,却来到一个优雅大气的开放式花园广场,罗马广场 Plazza Roma)。罗马广场面积很大,到处是精致的雕像和小巧的亭台楼阁,想象中的那些作坊遗迹都不复存在,于是便坐下来认真阅读资料。这里确实是圣多明尼哥广场的旧址,曾是那些伟大艺术家们日常活动的地方。就在这里,曾经有一座历史悠久的圣多明尼哥大教堂,但是在1869年,市政当局为了腾出空间建造罗马广场,把那座教堂和周边许多旧建筑拆除了。直到现在,舆论还在为这一决定辩论,当时是不是有更好的替代方案。无缘瞻仰斯特拉迪瓦里,瓜尔内里的制琴作坊,实在令人遗憾。

  克雷蒙纳有两处提琴朝圣者最愿意关注的地方,提琴制作学校,和提琴博物馆。

 

a158_4.jpg

克雷莫纳国际小提琴制作学校

 

  克雷莫纳国际小提琴制作学校,位于城市中心一座的16世纪建筑物,雷蒙德(Palazzo Raimondi),中。这个学校的学生人数一般在200人左右,百分之八十来自海外,用四年左右的时间学习克雷蒙纳的提琴制作技术。这里不用现代机器,每个制作阶段都尽可能接近传统制作工艺的要求。学校的教师中是否有艺术大师们的后裔,已很难追寻,而且也不很重要了。克雷莫纳的提琴制作技术,在历史上曾经停滞过一段。在1937年,斯特拉迪瓦里逝世200周年时,克雷莫纳举行了相当盛大的纪念活动,人们从世界各地运送了136把克雷莫纳提琴来参加活动,其中41把是斯特拉迪瓦里琴。自那以后,克雷莫纳的提琴制作开始复兴起来。但以后又因二次大战而中断了十年,直到20世纪50年代,克雷莫纳提琴制作的复兴才被注入更多的热情动力。我们知道,这样历史悠久的,带给世界如此美妙感受的提琴制作工艺,直到2012年,才被联合国科教文组织宣布为非物质文化遗产,印证了这其中是有不少我们所不知的坎坷。 

 

a158_5.jpg

克雷莫纳提琴博物馆

 

  克雷莫纳提琴博物馆,大概是世界上最有价值,最大,最全的弦乐器收藏处。这个博物馆起源于一位叫恩里科·切鲁蒂(Enrico  Ceruti 1806 - 1883)的意大利制琴师和音乐家,他一生致力于弦乐精品的收藏。1893年,切鲁蒂的后人把所有宝贵的收藏捐赠给克雷莫纳市,成立了公立的斯特拉迪瓦里提琴博物馆。以后,意大利的富豪亚历山德罗·科齐奥伯爵( Alessandro Cozio 1755 - 1840),的大量珍贵的收藏,也加入了博物馆,大大丰富了馆藏内容。以后的年代,不断有文化富豪向博物馆赠送价值非凡的乐器和制作工具,使藏品的数量和质量都得到大幅度提升。博物馆共有三个馆厅,第一厅展示克雷莫纳提琴学校制作的现代作品,第二厅展示历史上意大利制作的提琴作品,第三厅展示其他展品,包括文件,工具等等,共700余件。

 

a158_6.jpg

“安静,安静,在录音!”

 

克雷莫纳提琴博物馆还建有试音室,录音室,演出厅,用以验证乐器的音质。这些录音室和演出厅的设计和使用标准是相当高的,尽最大努力去获得不失真的乐器音响。为此,博物馆的环境做到最大程度的静化,周围的大部分道路都没有用现代的混凝土铺设,而是沿用古代的石块以减震,每当有试音活动,会配有交通管制,禁止车行。

博物馆有一项终极任务,我倒是第一次听说:让几百年后的人类能继续听到那些名琴原来的,不失真的声音。这项任务有多难,我不知道,博物馆首席保护官胡斯托?卡洽托里(Fausto Cacciatori)表示,他无法保证,“地震,战争,都会使这个梦想破灭。”因而,他们要不断地使用最好的科技手段,把那些珍贵的声音保留下来。

 

a158_7.jpg

放在“宝盒”中保护着的名琴

 

那些名琴就在眼前,离我不到半公尺,虽然隔着防护玻璃,视觉一点不受影响。我围着“宝盒”转着看,像一只馋透了的猫。那些传说,那些故事,那些零星的知识积累,被串联起来,变成一团神圣的光晕罩在这些杰作上。细细观看,它们和我见过的琴并没有什么太大的不同,有裂纹,有凹迹,有漆疵,就像初次见到马友友时,觉得他不过是个戴眼镜的老头一样,难于想象其不可估量的内涵。此时只想能够拿出来拉两声,不管什么代价都愿意。想想而已。

 

a158_8.jpg

克雷莫纳一个制琴作坊

 

克雷莫纳的意大利人和罗马,米兰的意大利人似乎很不同,显得很安详,静静地行走在街上,静静地坐着吃比萨。是现代商业的风暴没有括到这里,还是优质的琴声为他们的心罩上从容自信的防护层?如果说是后一种原因,我倒还有点相信。在克雷莫纳街道上,散落着比其他城市多得多的乐器商店,和提琴作坊,它们兢兢业业地为人类奉献着当今已十分稀缺的,高品味的东西,它们不是城市喧闹的源泉,而是城市的安静剂。克雷莫纳提琴协会规定,在所有克雷莫纳的提琴作坊中,每人每年制作的提琴数量不得超过15把,这个要求基本和历史上大师们的产出速度相仿,在商业竞争如此激烈的现代社会中,可见克雷莫纳对自己的历史地位和长远品质的责任感和谨慎的心态。斯特拉迪瓦里的琴声和高音喇叭的喧嚣无缘,克雷莫纳的琴更不是廉价娱乐的玩具,在这种情况下,当然不会有装扮的武士来向你收钱,不会有“慈祥”的骗子来和你套近乎。


a158_9.jpg


斯特拉迪瓦里坐像前的音乐会

 

我在斯特拉迪瓦里的坐像前,听了一场音乐会,演出莫扎特的《E大调弦乐三重奏》。演出结束后,每个演员介绍自己的乐器,这是我最乐意听,而在其他音乐会上不可能经历的。当大提琴手介绍时,说他用的琴是克雷莫纳提琴博物馆借给他的一把“蒙塔尼亚纳”时,我大吃一惊。这使我不得不佩服提琴博物馆的魄力,和克雷莫纳人音乐生活的高品质。我知道,马友友拥有两把大提琴,一把是前文提到的,“达维多夫·斯特拉迪瓦里”,另一把是1733年的蒙塔尼亚纳。蒙塔尼亚纳琴,特别是蒙塔尼亚纳大提琴,是提琴中的极品,被众多大提琴演奏家所青睐。但蒙塔尼亚纳琴的制作者,多米尼克?蒙塔尼亚纳(Domenico Montagnana 1686 – 1750),的制琴作坊,不在克雷莫纳,而是在200多公里外的威尼斯。实际上,世界上最好的琴,除了大部分来自克雷莫纳外,还有少部分来自意大利北部的另外几个城市,它们是,米兰(Milan),威尼斯(Venice),和曼图亚(Mantua),它们一道,形成了那个琴源。


浏览(3582)
thumb_up(8)
评论(0)
  • 当前共有0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