珍惜那些“负能量”的人 他们比“岁月静好派”强多了 zt

作者:pifu01
发表时间:
+-

我有一个朋友,他是一个很 " 多事 " 的人。早年看他发微博,经常有当街跟人吵架的经历。

比如前些年,他在小区门口见到一个老太太拄着拐杖颤巍巍往前走,因为那段路没有人行道,也不宽,所以后面有辆车暂时被挡住。结果司机狂按喇叭,把老太太吓了一跳,差点摔倒。朋友立刻冲上去扶住老太太,指责司机没有公德,完全可以喊一声,或者在后面慢慢跟着走,而不是狂按喇叭。

他也不是一味尊老。也是在小区门口,他见到有老人进出时不给后面的人扶一下门,甚至直接甩门,结果撞到了后面的小朋友。他立刻上去指责,认为老人毫无公德,为身后紧跟着的人留门是起码的礼貌。

毫无疑问,在许多 " 岁月静好派 " 眼里,我这个朋友太 " 多事 " 了," 这些事儿跟你有啥关系 "?而且也太 " 负能量 " 了," 就不能关注点好的方面吗?"

同样,在现实中,那些热衷维护自身或他人应有权利的人,也往往会被视为 " 多事 "。

21 年前,我还是个学生,在媒体写每日专栏,经常混在当时的办公室,动不动就跟着编辑们蹭吃蹭喝。当时王小山叔叔(叫 " 叔叔 " 显得我年轻)也在南都,有一天我跟着他和其他几个编辑去吃饭,饭后经过一条老街,见到城管在驱逐一个摆地摊卖番薯的老人,言语不太客气。他非常愤怒,走过去帮老人说了几句。之后一路上,他都在碎碎念,说自己太怂,只能帮忙说几句话,帮不了太多的忙。

估计这事儿,他自己都忘了,可就是因为这件挺身而出的小事,我认定小山叔叔确实是个好人。当然,很多人看到这儿,会觉得小山叔叔实在太多事了,赶小贩关你啥事?或者扮演杠精,非要来探讨一下摆摊对不对的问题。还有很多人会出于好心,认为小山叔叔不该这样做,因为 " 有风险 "。更 " 聪明 " 的人则会说:" 管这么多干什么,没有任何用处,改变不了任何东西。"

这话当然是对的,所以许多年过去了,小山叔叔也早已心灰意冷。不过他在日本过得优哉游哉,祝福他,也羡慕他。

我生于 80 年代,小时候看报纸,经常能见到关于社会风气的讨论。那时的报纸尺度还不小,类似 " 一人遇溺,几百人围观却无人施救 " 的新闻,总能掀起一番大讨论。还有 " 孩子在车上见到扒手,却被父母捂住嘴不准声张 ",也是媒体上常见的讨论题材。目标指向都是社会责任感的缺失。

这么多年过去了,风气有没有改变我不知道,但讨论的空间肯定在收窄。举个例子,90 年代我读中学时,老师说柏杨那本《丑陋的中国人》写得不好,泄愤多于讲道理,但不可否认许多问题确实存在,值得深思。可到了当下,我见到有老师对孩子们说 " 不需要看内容,光看书名就知道作者不是个东西 "。这可不仅仅是老师水平的差别,更是讨论空间的差别。

反倒是 " 正能量 " 这个词,很多人用起来完全不分场合。当然,这个词本来就很怪异,从科学角度来说是个错误概念,出处也很可疑。在中国人的日常语境里," 正能量 " 被赋予了更多含义,比如每逢遇到社会阴暗面,有人就会建议 " 多点正能量,多看好的一面 "。这个套路当然很糟糕,因为不管你是否正能量,阴暗面都摆在那里。所以 " 正能量 " 其实就是一针麻醉剂,对社会毫无帮助。

当然。更多人是把 " 正能量 " 当成不关心社会的借口,因为 " 关心了也没用 ",这一点我无话可说,因为他们是对的。但他们说得越对,就说明问题越大。就像前些日子,我在一篇关于 " 适应社会 " 的文章里写过的:

" 我一直挺同情现在的年轻人,他们要‘适应社会’,难度比上一代人大得多,需要面对的难题也多得多。但没办法,问题从不在年轻人身上。因为一代人越是强调‘适应社会’,就越意味着将积压着的问题留给了下一代人。所以,这又是一个无解的悖论:希望孩子安稳,所以强调‘适应社会’,但正因为过分强调‘适应社会’,又使得孩子面临更多难题。而那些‘除了适应社会,其他什么也不会’的孩子,因为顺从惯了,又没有能力解决难题 ……"

而且," 正能量 " 往往是因为事情没落在自己头上。打个比方,有人落水,媒体批评无人救援,你可能来一句 " 别片面别偏激,凡事要多看好的一面 ",一脸正能量的样子。但轮到你自己落水时,你还会维护那些围观者吗?这几年,平时打鸡血,看到一点负面新闻就认为是造谣,但当事情轮到自己头上时就哭着求助的例子,难道还少吗?

很多人坚信事物是发展的,一开始有问题,慢慢就会解决,就会变好。这个理论在某种意义上当然是对的,但它有前提,需要人的努力和正确方向。如果一代人一边喊着要 " 适应社会 ",连在公交车上见到个小偷都要捂住孩子的嘴,几百人围观落水者却无动于衷,一边又认为社会风气会越变越好,那就是鸡贼和自我蒙蔽。这世界上没有不劳而获的事情,社会风气也一样。

真正推动这个世界前行的,从来都不是什么 " 正能量 "。在现实中,你会发现一个地方的人越挑剔,发展就会越好,社会文明度就越高。因为只有挑剔和批评,才会督促社会不断改进。

这本来是一个常识,但太多人并不明白。比如看港剧,剧中人物因为一些事情决定打官司维护自己权益,弹幕里会有一堆人留言说 " 这也太多事了,屁大点事就闹上法庭,真矫情 "。作为一个看香港电视新闻与港剧长大,在其中汲取不少养分的人,我对这种思维感到很惊诧,但它确实很普遍。

前段时间,也有许多人嘲笑某地民众,认为他们太矫情。同样的事情,在其他地方悄无声息,可他们却动不动就闹意见。可是,这不正是民众素质的体现吗?没有这些声音,很多不合理的事情就会继续。即使这些声音并不能改变什么,也比悄无声息受罪要好。

哪怕从自私的角度出发,也应该珍惜那些 " 负能量 " 的人,尤其是在越来越多的人选择沉默的当下。没有他们的 " 矫情 " 和坚持," 岁月静好派 " 的那点静好,根本就不可能存在。

 


  • 当前共有1条跟帖
  • pifu01:声明一下:我老人家不是负能量,只是天然的关心弱势群体

    天然的反感各种对权力的赞颂。

    屏蔽 举报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