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面生死,回家过年

作者:生命季刊
发表时间:
+-

image.png

 

直面生死,回家过年

 

文 | 赵征

生命季刊专稿

 

音频为郭兵弟兄朗读


 

离家三十年,一直盼望着回家过年。今年,终于回家过年。可叹三年未归,人去境迁。和很多人一样,我心里回荡着去年十二月份的生离死别,母亲离世,父亲衰老。虚浮的吉利话听上去更加空洞,年货也不再令人稀奇兴奋,春晚的人造喜庆更像是在伤口上撒盐。

 

image.png

 

除夕,与其用宴乐麻痹痛苦,我想清静地默想直面生死,默想回家过年的本意。只有这样,才能看到最真实的出路,得到最透彻的盼望。    

 

直面生死

 

image.png

 

谈到生死,我欣赏王羲之的真实。一千六百年前,四十七岁的王羲之以最美的书法写出了面对生死的的最扎心的绝望:

 

暮春之初,置身于兰亭清幽的山水之间,亲友雅集,觞咏畅叙,游目骋怀,极视听之娱。

 

在这至美的人间仙境里,他非常明白,这种“快然自足”的短暂表象之下,是“老之将至”的不可阻挡。

 

大自然中的一切美好,都是“向之所欣,俯仰之间,已为陈迹”。

 

人的寿命长短也不由己,而且所有的人都将“终期于尽”。

 

王羲之在兰亭美景中直面生死,发出真实的哀叹:古人云:死生亦大矣,岂不痛哉!

 

他驳斥庄子抹煞生死差别,看淡寿命长短的思想是虚诞的自欺。

 

与此相类,和清华同龄的杨绛先生曽在回忆录《我们仨》的结尾发出了一个凄凉的叹息:

 

“人间也没有永远。我们一生坎坷,暮年才有了一个可以安顿的居处。但老病相催,我们在人世道路上已经走到尽头了。…我清醒地看到以前当作‘我们家’的寓所,只是旅途上的客栈而已。家在哪里,我不知道。我还在寻觅归途。”

 

image.png 

 

回家过年

 

 

不论在何处谋生,亿万同胞都盼望着回家过年。 然而,当我们直面生老病死的现实,对于回家和过年这两个事,也要重新认真思考一下。

 

“回家”,这个家毕竟是短暂的,因为家里的长辈迟早要离开这个世界,我们都不能确定还能有幸和父母一起过几个年,我们也不能确定自己还能过几个年。我们不要只想眼下这一次回家过年,因为最后一次回家过年可能离我们不远。

 

“过年”,这个词的原始含义其实非常有意思。“年”是一个吞噬生命的恶魔,“过年”则是在家门上贴红条,让恶魔越过去,从而保全家人的生命。 这和以色列人的逾越节几乎同出一辙。在三千五百年前,当以色列人在埃及为奴的时候,神曾令以色列人将替罪羔羊的血抹在自家的门框上,让死亡使者从这家越过。原来,真正的过年,其实是靠着神恩赐的替罪羔羊而越死入生的喜事!

 

image.png

 

终极归宿的终极答案

 

我们终极的归宿在哪里? 那些安慰逝者家人时常说的“走好”、“安息”、“天堂相聚”是否是真实的?

 

在身体完结后,我们是否能真的如“过年”的本意,能够出死入生,回归“天家”?

 

对于死后归宿这个终极问题,没有一个人可以给出答案。因为我们不是生命的创造者,我们没有权柄回答关于生命的起源与归宿的问题。

 

但如果这个问题有答案,那么答案一定是来自于创造宇宙万物和生命的神。

 

创造宇宙万物和生命的神是否会给我们答案呢?让我们换位思考一下。如果人在设计制造一件产品后都会给使用者写一份产品使用说明书,神创造了人类岂不更要给我们一个使用说明书,让我们知道我们生命的起源、本质、目的、和归宿?

 

我相信,这个神写给人类的使用说明书就是圣经。至于我为什么相信,请参考:一位清华土著的信仰之旅

 

圣经是如何回答人类的终极归宿的问题呢?请看我在母亲离世后不久写的文章:生死之际,思考身体与灵魂的奥秘

 

亲爱的家人朋友,在这个特殊的春节,我愿你真实地思考永恒的归宿。圣经上说,我们在这个世上就是寄居,客旅。我们都在寻找一个更美的、天上的家乡,就是造我们、拯救我们的神为我们预备好的天家。

 

image.png

 

在我们准备过年的时候,请思想不久前的圣诞节,神为了给我们一个永恒的、美好的天家,将独生儿子耶稣赐给我们,作我们的替罪羊、赎罪祭,让一切信祂的人,都能够真正地“过年”,就是逾越死亡,进入永生。

 

今年的除夕和以往大不一样,因为岁月不再静好,生老病死突然与每个人都很近。这不仅不是坏事,反倒是让我们摆脱虚浮暂时的安乐,寻求真实永恒的归宿的契机。

 

在此,我不和您说传统的过年吉利话,而是衷心地祈愿您打开心扉接受神给您的真实的、永恒的过年祝福!


image.png

 

 

赵征 1990年清华大学汽车工程系毕业,后获美国机械工程硕士,管理学博士。目前在美国Kansas大学任教,与先生一起参与校园福音事工。


 

阅读本刊更多文章,请点击

生命季刊手机主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