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文凯:日本就是那个离中国最远的东夷

作者:芨芨草
发表时间:
+-

:日本就是那个离中国最

 

古代中国以中思想著称,自我定位中国而把周称作夷、西戎、南蛮、北狄,示了中国古人认识天下、解四方的典型方式。《非子·》中事在四方,要在中央,圣人要,四方来效,奠定了中央的概念。代著名史学者、已故旅日小舜臣认为,中思想是文明主散,而不是血的延哉斯言。
中国,即中央之国,也指国之中央。文明厚的地方,文明稀薄的区域传说上古圣君的手下有四罪,他把业绩差、好作乱的四名部下流放四方。据《史记载,怒触不周山的共工被流放到幽陵北狄,介了共工的兜被逐至崇山成南蛮,作乱的三苗被移送至三危成西戎,治水失被迁移到羽山变东夷。中羽扇的礼之邦,文身断是蛮夷的俗,文明开化程度是区别华夷身份的关
《孟子》有记载,与并称上古圣君的舜,就是夷出身。在上古四罪中,古代中国对鲧夷是有好感的。的儿子禹承父于治水成功,成夏王朝的开山,即夏民族的始祖。
关于夷,孔子曰:道不行,乘桴浮于海,从我者其由也与论语公冶第五);又曰:子欲居九夷,或曰陋,如之何,子曰,君子居之,何陋之有论语子罕第九)。孔子想表明心迹称,如果在中国大地上道不行,我愿意乘船出海,去到原始陋的九夷之地。所九夷,即指方的九种蛮夷之地。黄侃的《论语义疏》解称,九夷之一就是倭。
从古代中国的空出,四方是文明低下的区域,日本属于夷,隔海相望,于离文明中心最边缘。西《淮南子》相关记载称:方有君子国 阿倍仲麻(名晁衡)欲从大唐回日本,王写了《送秘监还日本国》,其序提到:国日本大,服圣人之,有君子之。正朔本乎夏,衣裳同乎制。君子之的印象和述源于《淮南子》。可,中国读书人从些古典中得到的印象,即方的民族并不野蛮。在四周的非夏圈中,方的日本并不令人反感。
在古代与日本同属夷圈的朝,早在代就置了浪郡,官赴任、人口移住,与中国往来繁。中国人来,朝现实性的存在,缺乏梦想的要素,而遥的日本才是梦幻的土地。中国自古以来一直传说称,海有蓬莱,那里有生不老的灵草。在秦始皇的代,生了徐福携三千童男童女,乘船寻觅东方仙的故事,更加助梦幻的憧憬。
在中国的史籍中,日本最早出在《汉书 地理志》。记载称,浪海中有倭人,分百余国,以岁时来献。公元前一世左右的日本即倭,尚100多个国家分立的状,定期向位于朝浪郡派遣使者朝。《后汉书夷列、《三国志》的魏志倭人记载了早期邪台国及倭女王卑弥呼与中国之的交流。国界一致认为台国是日本国家的起源。史称,东汉光武帝刘秀曾奴国王金印,魏明帝曹叡则颁赐卑弥呼魏倭王称号,海外的日本顿时有了不一的心情:一曰喜不自;二曰有恃无恐。
在中日交往的史中,几个意味深细节值得一提。《隋·》明确记载日本国,自大唐去万余里,日出方,升于扶余,故云日本。三年(607),推古天皇遣使朝,据称使者是小野妹子,其国曰,日出天子,致日没天子,无恙,云云,其口气之大令隋颇为不悦。又,唐玄宗天宝13(754)元旦,在大明宫摆行新年拜贺仪式,日本的席次位于西第二位,在吐蕃之下。当日本使大伴古麻表示抗,最席次为东第一位。仅见于日本的记载,从中可以看出日本自古就有不甘人后的自大性格。
1281
年,元朝大军东征日本,遭遇而覆,日本史称之元寇。《元史》日本传记载,十万之众三人得,不免夸了;《元史》世祖本纪记载十存一二,即十万之众,生一、两万人。《元史》日本称,元军为躲风袭击而避难鹰岛,被日军扫荡击杀多数,有两、三万人被俘。其中,蒙古、高人皆之,而新附军则留作奴隶。所谓汉人,指北出身的早期归顺元朝的汉军,而新附军则刚刚灭亡不久的南宋的旧军队。有分析指出,蒙元隔海征日本,的大半都是新附,目的之一是消耗南宋降并弃置海外。当,日本宋朝的文化是向往的,日本的基社会也吸收了江南文明,所以南宋旧人网开一面。由此,数以万来自江南的中国人被遣散到日本各地,日本社会的发挥了作用,日本人也有多直的感受和认识,可惜都淹没在河里了。
1591
年,雄丰臣秀吉一日本后,欲出兵朝伺大明。当摩有一位名叫许仪后的中国人医,知道此事后故国送了急许仪后早年被倭寇海盗挟持到日本,后成为岛津藩的伺医,因医高明而深得信任。他经过调查后了解到日本出兵的秘密,秀吉的目是朝有大明。许仪后心急如焚,故国写三通密信,其告大五千多字,分成了六部分述了日本国情:一日本国之;一日本入寇之由;一御寇之策;一日本关白之由;一日本六十六国之名;复未尽之事。告甚至推算出了日本出兵的详细日期——壬辰年三月一日,比真正爆发战争的日期只差一个月;告也推了日本的侵攻路线图翌春渡高,征辽东,取北京城许仪描述了他眼中的日本人:刑法刻剥,浮虚无,大言壮,嗜好酒,乘着酒等等——些与代正史中的庶几相近,可见历经千百年,日本人本性不改。
当然,古代中国人相信溥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莫非王臣”(典出《诗经·小雅·之什·北山》,也是千年不。在中国人的世界里,从来没有外国的存在,只有夏的政教化达不到、法律管不着的地方,视为化外之地”(出自《唐律疏·名例》),古代日本就是有君子的化外之地。此,中国皇帝可以予册封,授予朝格。朝接受了明朝的册封,面丰臣秀吉大的入侵,自然向宗主国大明求援,明朝派兵增援也是有之意。
中国的朝制度,随代不同而化。接受了朝的宗主国,以数倍的物下是上国的礼,也意味着朝贡对外族是一盈收很大的生意。明朝力不足,原上不再册封,某种意上断了外夷的路。明朝甚至认为,秀吉征伐高,与辽东满族的骚扰,是了表达得不到册封的不然明援朝携手高丽击败了日本,但在秀吉出兵朝50年后,大明于亡于大清,也是传统天下念的破。然而,清朝依然承了中国自古以来的世界,直到200年后被西方列打破了国,才被迫把册封关系改国家关系,把朝制度成了国际贸易。
明治新的成功,推日本从方面学中国的古典代走向了近代化,并一中国学的近在身的榜。清国第一代日公使何如璋撰写《使述略》开知日的滥觞。当时驻日一等秘黄遵更是撰写了40卷的大的《日本国志》,近乎日本的百科全1888年,厚焜出版了《日本新政考》,是有关明治新的专论;刘汾的《日本新政治汇编》、程思培的《日本法次第考》相继问世,在中国掀起了新的浪潮。
在中国版百日的戊戌法失后,康有、梁启超流亡日本,嗣同等七君子被极刑。此前,嗣同也曾想逃亡,并入了日本公使。但他把自己的文和家了同在公使内的梁启超,表示自古法没有不流血的,我愿意成第一个流血者嗣同还对梁启超告称:西,我做月照,借用了日本的事典。
的中国新人士心研究明治新,熟知日本的人物和事典。1858年,受到幕府追的西隆盛(南州)与友人、京都清水寺成就院的月照和尚相,在鹿儿江湾投海自尽,后西渔师救起,而月照命。西隆盛的《南洲遗训集》有《月照上人十三回忌辰》云:投渊无后先,岂图波上再生。回十有余年梦,空隔幽明哭墓前。
嗣同自比月照,把梁启超喻为西,明确了两人不同的任分担。自古以来,日本人以引用中国的典故荣,而嗣同引用日本的事典来事儿十分罕明日本的新故事在中国深入人心,意味着中日从传统夷之走向了近代的国家关系——那个离中国最夷之国走向了史舞台的中央。